|
桐城市文昌街道文昌社区的两名普普通通的居民,但是提起这姐妹俩,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她们二十年如一日照顾着自己失聪的大舅和双目失明的小舅,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华民族”孝老爱亲”的传统美德,成为街头巷尾的美谈。
姐姐张传珍,今年已有44岁了。1993年就出嫁了,但她在婆家仅住了一年多,却毅然选择回到娘家,因为她最放心不下的是家里两个无依无靠的舅舅。
大舅程玉先,从小耳聋,由于身患残疾,加上当时家庭困难,就一直孤身一人。眼看大舅家的房子两间旧屋子快要倒塌了,张传珍就在原地盖起了两层楼房,扛起了照顾大舅舅的责任。
姐姐 张传珍:婆婆家一家人很支持,我丈夫对我大母舅也好,要是说夜里十二点半生病,那都十二点半起来带他上医院。确实支持。
考虑到大舅的听力,张传珍特地给他配了副助听器。现在程玉先老人也会看看电视,偶尔还会和邻居打打麻将,生活也有很大的改善,谈及这些,程玉先老人就露出了幸福的笑容。
大舅 程玉先:满意,就和自己的女儿一样。
程玉先老人已经有75岁了,眼看年龄逐年增长,张传珍说,她会更加悉心照料舅舅,让他安享晚年。妹妹张冬云比姐姐小五岁,姐姐的一言一行让她看在眼里也记在心里。于是,和姐姐一样,23岁出嫁到桐城市双港镇的婆家后,张冬云也选择来到小舅家,盖起了楼房,勇敢的承担起了护理双眼失明的小舅舅的重担。
妹妹 张冬云:想小母舅眼睛看不见,非常(可怜),一个人自理也不行,虽然说是我的母舅,也就跟我的父亲一样。
小舅程国平今年70岁了,由于视力残疾,老人也没有成立自己的家庭。担心小舅的安全,张冬云没有离开过他半步,18年如一日,不离不弃。
小舅 程国平:我以前一个人生活,也懒的搞得,偷懒,经济上也差点,从我侄女来着,和亲生女儿一样。对我很好,我最低生活有保障了,一天三餐喝的吃的洗啊搞的好好的,我现在也很幸福。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18年,张冬云没有怨言,也没有豪言壮语,日复一日,张冬云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新时代孝老爱亲的含义。不是女儿,胜似女儿,两个出嫁的侄女有了各自的家庭却始终不忘自己的母舅,照顾他们18余年却无怨无悔,张传珍、张冬云姐妹俩的事迹一度感染了许多街坊邻居。
邻居 程跃进:人们说一个人做一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张传珍、张冬云姐妹俩二十年如一日对老人始终如一,在我们这个社区视为典范。
来源: 安庆网络广播电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