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59152
- 积分
- 5224
- 威望
- 51
- 桐币
- 740
- 激情
- 1484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7-31

桐网贡士
 
- 积分
- 5224
 鲜花( 72)  鸡蛋( 5)
|
本帖最后由 无觅孙仲谋 于 2014-6-2 14:01 编辑
刚刚看到一个关于亲戚朋友之间借钱的帖子,觉得很真实。
他似乎很感概,觉得毁掉一段友谊最迅速有效的方法就是借钱。
这样的事情我经历过两次:
一次一个高中同桌1996年借了5000,到2006年才还清,前后还了10年,呵呵,日本鬼子只用了8年就被赶出了中国,不久又要借2万买轿车,被我一口回绝,现在成了路人,是他突然不认识我了。当初借钱盖房也情有可原,但借钱买轿车消费,也是我不借的原因之一。
另外一次,一个大学同学也是1996年借了6000,说是做生意,后来才知道是去湖南搞传销,结果被骗,一直没还,到2001年我手头资金紧张才去要,他竟然说:如果当初我不借,他也不会被骗。你说气人不?最后钱是还了,也成了路人,当然也是他突然不认识我了。这件事情让我也有了警醒,借钱本来是给人家救急的善举,如果有人因为你借了钱犯了法或破了财,这责任的确很重大,所以以后谁要是借钱一定要问清事由,最好在借据上写清楚,不然牵扯到自己觉得很无辜。
我觉得借钱很正常,重要要看什么理由来借。
济困或生病借钱就不要准备打算全部收回,即使要收回,也要准备时间长一点,别动不动就催着要,这样很不好。
对改善型的购房和购买高档消费品,例如轿车等,最好不要借钱,买不起凭什么用的起啊?确实找不到借钱的理由。
对生意上的借钱,也要看看他生意的合法性、稳定性以及回报率,否则借出去的钱说不准会飞了。
他还引用莎士比亚说过的话:永远不要借钱给你的朋友,也不要向他们借钱。我也没考证过这句话是不是莎士比亚说的,还是莎士比亚笔下的角色说的。这句话很有片面性。
我们朋友之间一直借钱,今天你借给我,明天你手头紧了找我借,这很正常。如果大家都能按照借钱前说的来办,这种借钱就能正常进行下去,否则,一切玩完,所以我们在这块上基本能说到哪里做到哪里。
桐城有句古话:借钱要准,还钱要狠。
借钱前必须要对被借人有了解,首先被借人的经济能力,没钱借的还去开口,会被人家以为是耻笑;第二,要看被借人跟自己的关系怎么样,没有很熟的关系就去找人家借钱,人家以为借钱的大脑出故障呢;最后还要看被借人心肠怎么样,热心不?有钱不愿借的也很多。所以讲借钱要准,再说三次借不到,不说人品问题了,圈子里人一知道,那就惨了,再想借到就很困难了。
还钱的时候是考验借钱人的时候,面对红花花的票子,心痛不?借来的要敢于忍痛割肉,一言九鼎,一诺千金,那再借的时候就容易多了。
其实借钱不可怕,被借也不可怕,可怕的是不量力而为。
一点经验而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