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裴殷裴殷 于 2014-6-2 20:07 编辑
第二十二回 八戒大战流沙河 木叉奉法收悟净
(1)流沙河中的流沙
唐三藏这走脱了妄念飞土的迷惑,按道理,这自然而然的就要落实到心性真土。这是按照五行的说法。因为呢,不走出五行,就得符合五行生克的理。行过了八百黄风岭,进西却是一脉平阳之地。这一脉平阳,按理说是真土了吧?不是。这土是俗世的土。真土应该是承纳修行的立足之处,是吸纳上下循环的周转之地。可是这真土,却非常的难于理解。 且说这师徒经过蝉儿高歌之盛夏、修行精进之盛夏,又面临大火西流的秋,蝉儿也衰了、柳儿也败了,视野短浅的人,以为肃杀临头了,其实,是收藏积蓄的季节到了。 这河叫什么河?叫流沙河。可是同时小说也写得清清楚楚:岸上有一通石碑,上有三个篆字,乃“流沙河”;腹上有小小的四行楷书字云:“八百流沙界,三千弱水深。鹅毛飘不起,芦花定底沉。”您想想,认真想想,这河水儿,你别看着大水狂澜、浑波涌浪,其实连鹅毛都飘不起来、芦苇花儿也会沉下水去,那,这河中,沙子漂浮的起来吗?该如何的有沙子流动哩? 根据这楷书文字,并且这流沙河范围,还有一个别称叫流沙河界,意思就是说这里面流淌的,都是沙子。但是从头到尾,说的都是这流淌的是三千弱水,字面意思就是上下三千里的弱水,连鹅毛芦花也浮不起来的弱水。这弱水究竟是什么水呢?难道弱水就是沙子? 后面沙悟净也说到,“弟子向蒙菩萨教化,指河为姓,与我起个法名,唤做沙悟净,……”你看这里说的也非常清楚,菩萨给悟净是指河为姓,才姓沙的。菩萨断然不会连这里有没有沙都搞不清楚吧?也不会认为以流沙河命名悟净、应该姓流吧?如果说菩萨指河为姓,而这河水里面偏偏又是沙粒儿也漂浮不起来的地方的话,可能只有一种真相,那就是,这弱水就是沙子,我说的沙子是真沙,也就是真土。 你就想想吧,这弱水,连这个三界内的鹅毛、芦花都飘荡不起来,那普通的水滴也莫想能漂浮起来,更不要说普通的沙子了。这水,从这层面看起来是水的表象而已。关于这弱水即是真土之沙的推断,并且小说下一回中也有线索。下一回开篇就说了“却说他师徒四众,了悟真如,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浑无挂碍,径投大路西来。”你看说的多么的明白“顿开尘锁,自跳出性海流沙”。关于这推断,本回中也有一首诗为证,诗曰: “五行匹配合天真,认得从前旧主人。炼已立基为妙用,辨明邪正见原因。金来归性还同类,木去求情共复沦。二土全功成寂寞,调和水火没纤尘。” 火生土,火乃唐三藏,这土如果是沙僧,那旧主人无疑就是唐三藏了。“炼已立基为妙用”,己身乃是三界内的土身,尽管这个不是真皮的真身;并且基无疑指的是土、大地,也代表一个人的身体,这个身体可以吸纳这个世界五谷以消化、演化,当然就是人身之基。人身的意思有两层,一层是俗世的肉身,一层是真土之真皮,是那个真皮、聚拢出了这个俗世的肉身。 清楚了这个流沙河中流水和流沙的关系,那么再理解一些似乎是匪夷所思的故事情节,或许就容易多了。比如,为何这流沙河,八戒过得、悟空过得,偏偏这唐三藏过不得?或许有人知道,小说中借八戒的话,不是说的很清楚嘛,唐三藏是肉身凡胎、重似泰山,驾云也托不起来。对了,他唐三藏是肉身凡胎,按照孙悟空的话,他必须不能够超脱三界物质牵扯的红尘苦海。 这流沙河中流淌的是什么沙?乃是性海流沙。什么是性海流沙,乃是人的思想中一切不能聚敛、不能返观内照的那些坏思想、傻念头,所摧毁的人往高境界自然成型的世界之物质。人往那儿一坐、或者自然而然的内心清净无思、发呆的时候,自然就在人体的特殊构造之机制下,会往高的时空层面演化世界。然而人心中时不时升腾而起的一些恶念、俗念,个个都是分别心、占有欲、恶毒、狂妄等等,个个都是会吹起黄风、剥蚀天地的黄风怪。因此那高境界的流沙,就流淌下来,在尚未过河者看来,是流水,是本层时空的高层虚空境界的物质本源之水。所以它,承付不起任何这底层时空的物质,因为它其实就是虚空。 但是既然这流沙河鹅毛不起,为何沙僧在第一次遇到猪八戒摆显的时候,却曾这么说道:“樵子逢吾命不存,渔翁见我身皆丧。”渔翁嘛,自然是来在这流沙河打渔的喽!这流沙河,他们如何能泛舟?芦花都难浮的弱水,这渔翁是怎么做到行舟的呢?再者,这流沙河东岸,实在是一脉平阳之地,应无山林,更无夹岸的峡谷吧?樵夫们跑到这河边来干啥呢?或许只有一个可能,他说的樵夫渔翁,都是河对岸的。 哎呀,那莫非河对岸的樵夫渔翁,都没有肉身凡胎了?没有肉身凡胎居然还被这已经成妖怪的卷帘大将给捉住吃了?
(2)流沙河的两岸
在过了流沙河之后的唐三藏,一切都改变了,他被吃掉的风险剧增。怎么说?在过河之前,要么是妖怪不肯吃他,要么是妖怪的眼里他只是一个可供打牙祭的凡人。就在黄风怪的眼里,要吃他也不过是图他身子干净。吃法也不拘一格,或煮或蒸,或煎或炒,细嚼慢咽、每天啃一口、慢慢的自在受用。这时候,江湖上流传的,只是有关唐三藏师徒西天取经的花边新闻。 可是过了流沙河之后全都变调了,尤其是在过了五庄观之后,江湖传言变成了耸人听闻的江湖流言,变成了吃一口唐僧肉可以长生不老。而且妖怪们不但对此深信不疑,而且还一致的认为,唐僧肉,蒸一蒸、更健康。 昨天我看到有朋友表示看到五行生克的内容不容易理解。其实觉得不能理解也无所谓,不是关键问题。只要看明白关键的结果就行了:五行配合、表层的恶念、罪业一旦去掉了,就马上身体中的机制自动运转演化、身体轻盈若无、内心清凉若无,感觉非常良好。这时候,如果修行人舍不得凡世的种种拥有、资产、成型的观念等等,就是渡不得流沙河。这时候,作为修行人,反映出来,就是似乎前面似懂非懂的道理,明明觉得是没错的,可是让自己去做是觉得不情愿的,因为感觉到滋味是没有滋味的寡味的感觉,这时候,似乎往前再走一步,把现有的拥有的东西放弃真的舍不得,往前一步,几乎就是步入毫无意义的、干巴巴的、没滋没味的真空一样,就跟觉得自己是一根羽毛、轻飘飘什么都不牵挂的羽毛,一接触这虚空之水面,竟然铁石一样沉了下去。 这时候,HOLD不住的修行人,就会觉得在修行的路上再坚持一下,自己的思想和精神就散架子了、崩溃了、解体了。满身曾经轻飘飘的得意和非凡,变成了灌了铅一样的沉甸甸的痛苦和酸楚。到了这一步,现在的和尚道士们,基本上能到这一步的都是凤毛麟角,能过河的则没有一个。可是从古代的书中,却发现,很多普通人都在河的左岸徘徊,过去的修行人,他们则似乎是一开始修炼就过了这一道河,轻易的就过去了。 到了这条河边,作为修行人,身体的表层就再也没有疾病的罪业,身体跟着思想的纯净一起变得纯净。那个沙悟净,他在河中徘徊谋生,就是思想中净和不净的临界状态上左右徘徊。但是无论是沙悟净还是猪悟能还是孙悟空,早就度过了这样一条河,曾经的、过去世的修行中甚至是不知道的情况下就过去了。正因为如此,当前面在黄风怪吹懵了孙悟空的眼睛之后,遇到了伽蓝护法神变化的老者,有这么一段对话。行者道:“……,敢问善人,贵地可有卖眼药的?”老者道:“是那位长老害眼?”行者道:“不瞒你老人家说,我们出家人,自来无病,从不晓得害眼。” 看孙悟空说的多清楚“我们出家人,自来无病”。是的,过流沙河之前的三藏,五行不齐、生克不谐,这就是一种病根。这时候三藏的身心是比一般人干净一点点,可是并无本质区别,妖怪们闻起来他的气味还是臭烘烘的,臭烘烘的就是罪业的味道。能够收服沙僧,能够五行周正,那很轻易的人体就进入无病模式,再加上修行人的清凉内境,那修行人很快就脱胎换骨了。 说这么多道道,如果没有体验,听起来也是空泛的道理。那么说点实用的。作为不修行的朋友,怎么能体验体验这控制自己心神的妙处呢?其实也能。因为我们三界内任何一层面上的生灵,都同时具备三界所有层面的物质,每一层都有一个跟你的这个身体对应的身体。当你脑海里思绪翻腾的时候,就是你的本尊在三界内不同的层次面之间上窜下跳,一刻不消停的时候。晦暗低沉的时候,是堕入阴间层面去了,阳光明媚的时候,是上升到高层面去了。人世间的这个你看上去只是情绪的起伏、身体代谢的活跃程度在变化,其实呢,你的本尊所控制的那个层面的身体,却一会儿是高的,一会儿是低的,一会儿是大的,一会儿是小的。没听说自卑起来的时候,人人都觉得自己渺小么。 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你的思虑越少,或者是思绪越是静止,脑袋里越是空空的,你自然的就在上浮。这时候,请注意这时候的轻盈的、那种愉悦的感受,跟抢到好东西时候的那种兴奋、亢奋的快乐的区别。其中一个最不容易于察觉的差别,就是那种兴奋感其实是里面有种沉甸甸的,让你兴奋之后有种负重后的疲劳感,跟那种轻盈的愉悦完全不一样的是,轻盈的愉悦似乎没有重量,却也不需要强力的强行的去努力维持。轻盈的感受中,却有种不变的刚在内、那种坚刚的感受,几乎就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所描述的一句话:无欲则刚。对!没有特意想要追求什么的时候,那种状态就是无欲的刚。 是的,轻盈和坚刚其实是一回事儿,是一个事物的两种呈现,就是前面我提及过的中和的状态。 三藏师徒五人,每个人都不是完备的,都是有瑕疵的。可是按照宇宙结构的原理搭配起来之后,优点和优点互相促进,缺点和缺点互相抵消。结果,结果就不知不觉的超凡脱俗了。
(3)负面情绪让霸气外漏
猪八戒一入佛门修行,起步阶段还是非常带劲儿的,你看他初次遇魔征战虎先锋,还有到了流沙河边遇上河怪来抢唐僧,猪八戒都还是一马当先,很奋勇的。河怪一个旋风就冲上岸来,慌得行者把师父抱住,急登高岸,回身走脱。那八戒放下担子,掣出铁钯,望妖精便筑。 而且这一场恶战,一打就打了二十个回合。第二场,他跟河怪更是打了两个时辰,换算成现在的时间单位,那就是四个小时!第三场,又是打了三十个回合。瞧瞧,猪八戒多么的勇猛精进。后来中间的过程中,猪八戒反而越来越懈怠了,中间被拖下去很消沉。那是因为屡次遇到的色魔的考验中,故事的表面上是猪八戒屡动色念,然后每每因此被神仙、被妖魔、被悟空给折腾的够呛。故事的里面,则是唐三藏一旦出离寺庙环境的小清新,在现实世界的行脚云游苦行中,八戒那边没过去,他反而内心渐渐的积累起来一点色念。他的色念和八戒的色念,一起反过来嫉恨和排斥完全没有色念的孙悟空,结果就经常内讧,经常给自己下个套什么的。色念和妒嫉,本是同根生。 在流沙河边折腾的时候,猪八戒的表现很像样子,可是孙悟空就表现的很是沉不住气了。当猪八戒正在跟河怪苦战,已经打了二十个回合了。这时候孙悟空早就妥善安置了唐僧,看猪八戒他们正在热热闹闹的打架,已经看到有点看不下去了。怎么着?他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要去打他,掣出棒来道:“师父,你坐着,莫怕。等老孙和他耍耍儿来。”那唐僧师父觉得,你看猪八戒应该能搞定那妖怪的样子啊,还不需要你悟空去帮忙的啊,于是就苦留孙悟空不住,终于没辙了,只好任由孙悟空去。悟空一见师父松了口,这个爽啊,高兴得他嗷一声就窜上去了。可是,按照孙悟空的武功水平和速度,应该这一棒子就打到那妖怪了。并且,那妖怪已经跟猪八戒这打了这么久,已经累的差不多手脚酸软,俩人已经开始放慢镜头了。可是,可是,就这慢手慢脚的妖怪,居然慢慢的躲过了孙悟空的无情铁棒,慢慢的转身而去,慢慢的钻回了流沙河中,慢慢的消失了……这么悠长的一个慢动作长镜头,影史上罕见啊。 孙悟空捅破了猪八戒的篓子,到篓的鱼儿就这样跑掉了,把猪八戒气得直蹦,指责悟空坏事有余。孙悟空心里面不服气,可是也没办法,本来以为手到擒来的妖怪,却让自己给玩丢了。孙悟空就说,自己看猪八戒跟妖怪打得太痛快了,实在是心痒手痒脚痒浑身发痒,忍不住要上来玩玩。按照一般观念来看,那悟空急不可耐的冲上去,应该手脚麻利迅捷,应该轻易得手啊!但是为什么连人家这个气喘吁吁的浑身绵软无力的妖怪,都搞不定了呢? 你注意到没有,孙悟空说的话,跟他的真实心态是矛盾的。他嘴巴上说的是“我见你和他战的甜美,我就忍不住……”也就是满心欢喜、或者羡慕得跃跃欲试,如果按照情绪的正负来评分的话,他当时应该是处于正面的情绪。可是小说中在之前写到他的真实心态,却是负面情绪主导了他的“见八戒与那怪交战,就恨得咬牙切齿,擦掌磨拳,忍不住……” 你又发现没有,不管他到底是正面情绪还是负面情绪,有一点又是一致的,那就是他“忍不住”。正是因为忍不住的状态,一旦解脱了师父的约束,他高兴的忍不住呼啸起来,忍不住的情绪终于撕开一个口子,释放出来了。可是释放出来了,孙悟空的行动,竟然一点都不迅疾,甚至比平时正常的速度还慢了不少,结果是让那本来应该跑不动了的妖怪给溜走了。 孙悟空心里面恨,嘴上说美,那是不是孙悟空口是心非呢?孙悟空可不是口是心非的人。怎么回事呢?嘿,您一定干过孙悟空一样的糗事儿,您一定有过跟孙悟空这一刻一模一样的感受。孙悟空是怎么个心里状态呢?他是这时候完全分不清他自己浑身的感受到底是恨的痛快、还是酣畅的痛快,就是感觉浑身发痒、忍不住。他所说的甜美,是负面情绪发泄的释放,所要减少痛苦而带来的相对轻快感,跟正常的甜美的感受不同。正常的甜美,是正面感受增加,所带来的相对轻快感。 可是孙悟空始终被浑身忍不住的焦躁、似乎是痒的感受所控制了,这种焦躁的里面,其实就是恨。恨的恶念控制了他,恨试图控制着孙悟空渲泄自己。这恨,是非常低级层面的生灵,当孙悟空把自己交给了恨来支配自己,这时候孙悟空就处于那低级层面的时空。可是人家河怪沙悟净可没有那么低级,人家处于高一些的层面中。高层面自然超越低层面,悟空自然抓不住河怪。孙悟空再大的神通,神通却被很低级的情绪和想法所支配,神通也就成了摆设。 这时候,孙悟空不能正确控制自己和自己的神通了。并且,唐三藏跟孙悟空一样,控制不了自己的神通护法:孙悟空。这一层一层的不能控制,是传递下来的关系。 第二次猪八戒大战河怪沙悟净,本来猪八戒跟孙悟空协商的很好的,猪八戒前去诱敌,孙悟空打埋伏,表明孙悟空注意到要收心养性了。可是偏偏这次,俩人打了个没完没了,第一次二十个回合,就是那么一二十分钟而已,而第二次竟然打了两个时辰也没有分出胜败。你就知道,其实,八戒也因为孙悟空第一次的影响,对打架有些上瘾了,接了球之后不肯外传,非要自己盘带射门。终于,四个小时过去了,八戒也打得够过瘾了,虚晃一钯,佯输诈败,转回头往东岸上走,传球给孙悟空。已经熬到青烟直冒的悟空,一看终于轮到自己上场,这一着急,又思绪混乱手脚痉挛,把球踢飞了。 第三次,……,没有第三次机会给孙悟空了,人家妖怪又不是傻子,不肯再当免费陪练,不肯跟孙悟空玩了。况且,悟空的负面情绪已经影响了精进修行的猪八戒……
(4)被执着领进死胡同
由于孙悟空搅局,猪八戒第一战没有得手,并且孙悟空的不当行为,也激起了猪八戒的负面情绪。结果是什么呢?结果是让并不笨的猪八戒,忽略了很多关键事情。 你看他第一次跟河怪打的是遭遇战,二话不说就呯呯嗙嗙的干仗去了。打了二十多个回合,眼看就要得手的样子了,被孙悟空给搅局了。然后当商量如何要拿住妖怪送师父过河,八戒就不像第一次那么的勇往直前了,他就开始有了推脱的意思:“哥哥不必迟疑,让你先去拿他,等老猪看守师父。”可是孙悟空交了底说自己不擅长到水里面打架,并且孙悟空支招说跟猪八戒配合打埋伏。猪八戒听他说得有理有道的,又来了劲头,重新下水找妖怪打架。 猪八戒在水里遇见了那个河怪,打到人家家门里,人家当然不高兴,河怪举杖劈头就打。这时候,猪八戒终于想起来,还不知道这家伙什么底细,于是就使钯架住劈面而来的兵器,问那河怪:“你是个甚么妖精,敢在此间挡路?”那河怪一听,气就不打一处来,啊,妖精?!你居然敢呼我是妖精!好侮辱啊,哼!你是不认得我,我才不是妖魔鬼怪呢,俺可是江湖上有一号的有名有姓主儿。猪八戒一听,觉得有点不可思议,啊,你如果不是妖怪鬼魅,怎么会在这里干妖怪才会干的伤生的勾当?还是老老实实报上名来,俺老猪耙下可不杀无名之鬼。 人家本来就不是天生的妖怪,一听八戒这么正规的叫阵,说得虽然比较刺耳,可是显然是把自己当成战场上真正的对手啦。那怪被八戒这么变相的一吹捧,虽然八戒根本就没意识到自己的叫阵无意中给了那河怪很自尊的满足,但是人家这么被挠着痒处,于是忽然就从沉默寡言状态无缝切换到了滔滔不绝模式。于是就他乡遇故知一样,详细讲述了自己的前世今生、天上人间之历史。 暂时先不谈论他的光辉修炼历史和悲惨堕落生活。就说猪八戒的反应,猪八戒什么反应?没反应,他竟然是闻言大怒!不说没反应么,怎么又说闻言大怒了?嘿嘿,他是听了人家的唠嗑话儿,人家说自家如何如何他一点点都没有进耳朵,或者说是进去还没歇个脚就溜走了。人家最后说了他猪八戒一句“粗糙不堪”,他倒是立刻钻进了耳朵、钻进了心窝窝,并且因此而勃然大怒。你瞧,人家做了半天自我介绍的话,全白费了。人家本来是自我介绍完毕,已经因为一番痛快的回忆和述说,内心重新燃起了万丈豪情,因此说到最后,人家开始调侃他老猪了。可惜他老猪对别人如何自夸都听不见,一说到老猪他自身的不堪他倒是塞满了脑子。 老猪生什么气?原来他讨厌人家提到他的粗糙猪皮,他认为自家皮肤嫩的很,简直嫩的跟他家娘子一样能掐出水儿来,看来他真的很执着于自己的肉身形象啊。并且他还无端的联想起来走硝兽皮的粗糙模样来,看来是有可能以前经常有人这么拿走硝皮来说他。老猪这个不是自尊自爱的自恋自大,加上之前受到悟空的不良情绪干扰,让他昏了头,错过了跟沙悟净和谐解决纷争的机会。 为何我这么说?乃是因为,当沙悟净第一次跟猪八戒交手的时候,小说暗示了,这哥儿俩都有那么一点点似曾相识的感觉,小说中是这么写的“这个是总督大天蓬,那个是谪下卷帘将。昔年曾会在灵霄,今日争持赌猛壮。”哎呦,他俩本来的确是认识的,但是现在怎么对面相逢不相识了?莫非是做了妖怪时间长了,过去的朋友都不记得了? 应该不会呀!你看那猪八戒、沙悟净,他们对自己之前的生生世世都记得很清楚的样子,如何做人,如何走上修行路,如何得道上天界,如何犯错被贬下界等等,整个历史都一清二楚的记在脑袋里。并且,就算他俩之前不认识,如果听沙悟净说话的时候猪八戒还有一点点的理智,应该在人家提到天庭经历和职务的时候,他理应会跟人家攀谈攀谈天庭的故事啊……可是这事实上,老猪这时候真的变回了猪头,他置若罔闻,就跟听天书一样茫然。 这是第二次打斗发生的怪事。到得第三次,八戒下水勾引沙悟净,沙悟净一看八戒执钯下至,他跳出来,当头阻住。喝道:“慢来!慢来!看杖!”猪八戒这时候忽然灵光一闪,对人家的宝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举钯架住,好奇的询问:“你是个甚么哭丧杖,断叫你祖宗看杖?”沙悟净一看对方打听自己的兵器,觉得摆显的机会又来了,于是又是一番滔滔不绝的详细讲解。话里面尽是这宝杖跟天庭那扯不断的因缘联系。八戒听了之后,没有发怒,反而笑了,这下该他听明白听出味道了吧?没有,仍然没有!唉,可怜的沙悟净,完全是鸡同鸭讲,按照小说说的就是“宝杖轮,钉钯筑,言语不通非眷属。”他们说话,怎么就这么错位呢! 没办法,这时候的孙悟空、猪八戒面子啊、自我成就感的满足啊、喜欢为了打架而打架啊、焦躁啊、自以为是啊,各个的用人心来揣度问题、用负面情绪来支配自己,结果就总是功败垂成,越想打就越是不能得手,越是着急就越是摸不着边际。修行的问题,要是能用人心执着搞定了,那就不是修行了。终于,师徒三人焦躁到终于崩溃了,崩溃的完全对自己的焦躁失去了信心,放弃了自己的焦躁和自大,从执着和负面情绪的废墟中走了出来,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想到了去求观音菩萨来解脱自己师徒三人。悟空准备去请观音菩萨的话一出口,猪八戒和唐三藏就异口同声的表示同意、并催促快去快去。菩萨当然一句话就点破他们修行的问题所在了,当然不费一枪一炮就和谐解决沙悟净的问题了。 这就是修行中每个人都会遇到的状况,遇到了障碍,不问青红皂白都以为是怪物,总是试图显示显示自己的修行能力而跟障碍争啊、斗啊的,最后弄得精疲力竭、心灰意冷。山穷水尽了的时候,才想起来求救上师、求救菩萨点化自己。
补充内容 (2016-1-31 07: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