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zsy7811 于 2014-6-7 17:10 编辑
关于对安庆市委书记及市长的举报信
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A5ODc1MDUwNg==&mid=200538681&idx=1&sn=a7cea6ef57178a35fe9f8ab3a1635aed&scene=2&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rd
尊敬的安徽省委第二巡视组: 我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姚中秋,我向你们举报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魏晓明违反群众路线、粗暴推行殡葬改革、导致高龄群众自杀的违纪行为。 4月1日起,安庆市宣布进行一项殡葬改革,全面实施火花,6月1日全面实施。据《东方早报》5月23日报道,多名高龄群众无法接受这一改革,而宁可选择在6月1日前以睡棺材等方式自杀。 闻听这一消息,我十分悲哀,万分痛心。我想问,安庆市委书记虞爱华、安庆市长魏晓明所领导的安庆市委、市政府是否按照群众路线的要求,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尊重地方风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如果没有,那么,对于高龄群众死亡的人伦惨剧,虞爱华、魏晓明应当承担什么责任?如此没有一点恻隐之心的干部,怎么能够为政一方、造福一方? 习近平同志2013年11月26日在山东考察时指出,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必须加强全社会的思想道德建设,激发人们形成善良的道德意愿、道德情感,培育正确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责任,提高道德实践能力尤其是自觉践行能力,引导人们向往和追求讲道德、尊道德、守道德的生活,形成向上的力量、向善的力量。只要中华民族一代接着一代追求美好崇高的道德境界,我们的民族就永远充满希望。传统习俗就是十分重要的养成道德机制,虞爱华、魏晓明以殡葬改革的名义,摧毁民俗,破坏中国固有的道德传承机制,与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弘扬中国文化的精神背道而驰,破坏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民情基础。 因此,我认为,虞爱华、魏晓明没有深刻领会群众路线的精神实质,存在严重的官僚主义之风;没有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政治纲领,对中央方针政策和重大决策部署阳奉阴违。我希望巡视组对其违反群众路线、粗暴推行殡葬改革、制造干群对立的行为,予以深入调查,并作出严肃处理。 期待得到你们的回复,我的电子邮件是qiufeng@sinoliberal.com。若安庆市的错误行为继续,我将会联络社会各界朋友发出呼吁。 姚中秋 2014年5月26日23:37 人民网专为安庆的是推荐: 杨帅峰撰写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殡葬法》专家建议稿。(此为序文)
杨帅峰认为我国实施殡葬管理已近三十年,《殡葬法》的立法时机已经成熟,建议在未来的《殡葬法》中,给“埋葬”一个生存的空间,主要理由(摘录)如下:
一、《殡葬管理条例》的部分内容和宪法相抵触,造成了严重后果
我国《宪法》第四条第四款规定“各民族......,都有保持或者改革自己的风俗习惯的自由。”然而,《殡葬管理条例》却规定:“殡葬管理的方针是:积极地、有步骤地实行火葬......”“人口稠密、耕地较少、交通方便的地区,应当实行火葬;暂不具备条件实行火葬的地区,允许土葬。”这明显与我国宪法规定的风俗习惯原则相抵触,由此带来了严重的后果(案:强制推行一刀切的火葬,于情于法,无有是处):
(一)人为地制造矛盾,影响社会稳定,不利于党的执政地位的巩固几年前开始强制推行火葬的时候,许多地方采取了各种极端高压的政策,....,全然不顾及民族传统和人的尊严。这极大地破坏了干群关系和乡邻关系,激发了不少刑事案件。
(二)撕裂了百姓最温暖的襁褓,毁坏了他们重要的情感寄托地。
一到清明时节,不论城市还是农村,许多亲人都要抽空回老家聚到一起上坟扫墓,不忘祖先养育之恩。大家借此机会见面交流,多么具有人情味啊!连战、宋楚瑜他们在和大陆隔绝几十年后,还不远千里回到他们的祖坟前跪拜、上供,怀念祖先!可见埋葬祖先的墓地是多么重要的情感寄托地啊!(案:对于从石头缝里蹦出来的,是不需要情感寄托的。)而强行火葬背离了人们“入土为安”的传统观念和回归自然的风俗习惯。 二、和国际通行做法保持一致,顺应世界环保潮流埋葬是世界大多数民族的传统丧葬方式。.....。美国的殡葬方式主要有土葬和火葬两种,人们可自由选择,美国的平均火化率近30%。
近日,美国《生活科学》杂志报道有环保意识的婴儿潮一代(二战结束后出生的一代)正在步入老年,他们中的许多人选择环保殡葬法,比如拒绝使用防腐剂,也不使用难以降解的棺材。美国著名作家、《丧葬:从现在埋葬业到自然埋葬法》一书的作者哈里斯说:“我认为,环保埋葬法代表着老式丧葬法的价值观,那就是节俭、自然而又充满了对生命的热爱,这引起了大部分美国人的共鸣。”“人的一生会消耗许多资源,死后理应返回大地,更何况,绿色丧葬方法的花费只是通常埋葬方法的一半甚至三分之一”“绿色丧葬方法最受环保主义者的拥护,因为这种埋葬方法消耗的资源最少,产生的污染最少,更能节省土地资源。” 我国传统的埋葬,就是使用易降解的木材,更不使用防腐剂,是最为环保的殡葬方式,它适应了世界各国普遍要求环境保护的潮流(案:这段可圈可点),因此,更应该在法律上给它留下一片立足之地。
三、埋葬与火葬相比有太多的优点
传统的“埋葬”除了上面所说的是百姓最温暖的襁褓和重要的情感寄托地外,还有以下优点:
(一)节约土地多产粮 不少人认为埋葬浪费土地,其实这是不了解实际情况所产生的误解(案:更有有意误导者)。埋葬产生的坟墓在时间上只具有相对的意义,而不是永远的,一般来说,“坟不过四代”,五代以上的坟墓不会继续保留,因此古诗中才会有 “古墓犁为田”之说。在我国漫长的埋葬历史中,几乎没有人干涉过埋葬问题,而死人并没有把活人挤走。假设一下,如果坟墓是永久存在的,那么地球上早就没有可耕之地了,这种假设当然不会成立,因为群众充满智慧!我国公墓建设不过二十几年,却建成了数量惊人的由水泥和石头组成的坟墓....。如果这种做法持续二百年情况会怎样?这是用大量的优质建材,给后人留下的几千年甚至上万年也无法降解的“遗产”,这不是与我们当初节约土地的立法宗旨相矛盾吗?....。这么多年的实践证明,强制推行火葬不仅没有节约土地,反而新建、扩建殡仪馆、火化场、公墓、骨灰存放设施浪费了大量的土地。如果允许埋葬,就会节约大量的土地,能生产更多的粮。
(二)节省费用少暴利 传统的埋葬,一口木质棺材无非几百元,把尸体放入木棺埋入土中,一次处理即可完成;而火葬在尸体火化后,必然残留骨灰,还要进行再处理,这样就增加了一个处理过程,必然增加一个过程的费用。一般来说,火葬比埋葬多浪费资金至少近二千元(火化费、骨灰盒费、运尸费、洗面费等),如果加上亲友等往返火化场的交通费和误工费等,那就更多了。
(三)节能减污促平衡 埋葬消耗的资源最少,埋葬一具尸体,仅消耗很少的木材等。深埋也不污染环境,尸体经过微生物的分解和化学反应后,变成了水和无机盐,供农作物和草木吸收,从而使人类尸体回归到自然进入生物链中循环,保持了生态平衡。“人吃土地百万口,土地吃人只一口。”(案,充满智慧与温情的话语,充分表达了我们这个农业古国,人与土地的相依相偎的母子般的亲密关系)这一俗语形象地说明了人类参与自然循环的途径。
火化一具尸体需要耗费柴油15-20公斤、电能25度左右(我们现在用的电大部分还是煤电)。寇英来有一组约略的统计数据:假设一具尸体重60公斤,衣服、鞋帽、被褥5公斤,用15公斤柴油焚化后,依据物质不灭原理,可生成3公斤骨灰和77公斤气体。这些气体是二氧化碳为主要成分的有害气体和可溶胶,它们排到空气中,增加了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火葬不但耗费煤炭和石油,而且把尸体这种含碳化合物变成二氧化碳和含碳可溶胶排入大气,成为气候变暖的原因之一。 除了上面所述,埋葬有还有许多特性和优点,如是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化遗存载体,便于后世研究今天的历史文化、可以为法律取证保存根据、可以为医学研究保存解剖标本、不传播细菌和病毒、以树代坟可以扩大绿化面积等等。 总之,“埋葬”是百姓最温暖的襁褓和重要的情感寄托地、是宪法赋予公民的权利,符合国际通行做法,而且有节约土地、节省费用、减少暴利、节省能源、降低污染、维护生态平衡等众多优点,因此,请给“她”一个生存的空间! 姚中秋简介: 姚中秋,又名秋风,当代儒者,经济学者。现代新儒学的代表人物。1966年出生,陕西蒲城人,现居北京。
现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教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法学院教授(双聘)。
中国弘道书院院长。
中国最大民间智库天则经济研究所理事长。
九鼎公共事务研究所研究员,先前主要从事古典自由主义理论与奥地利学派经济学的译介和研究,为中国大陆自由主义学派的代表人物。后在研究哈耶克时期,他试图用西方保守主义的思考方式来处理中国古今之变的问题,正好又参加了一些大陆新儒家圈子里的活动,由此正式成为新儒家之一。
姚中秋最大的学术优势是知识资源横跨儒学、经济学、法学、政治哲学、中外历史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学术视野和强烈的现实感,因而在进行学术研究时能综合多方面的思想与学术资源,时能发前人之所覆。比如,借助法学和政治哲学思想资源对儒家义理进行阐释,并切入当下中国问题,激活儒家并发展儒家,这方面的初步成果已引起儒学研究界的高度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