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月7日上午,合肥经济圈城市党政领导第五次会商会举办了“新型城镇化发展大讲堂”。省委常委、合肥市委书记吴存荣,安庆市委常委、桐城市委书记胡红兵及经济圈各市(县)委书记出席会议,并与主持人进行了互动交流。
在互动交流中,胡红兵用四句话概括了桐城的基本情况:建市不长历史长,人口不多名人多,地域不大平台大,先天不足势头足。
胡红兵介绍,作为县级市,桐城是桐城派故里,黄梅戏故乡,1996年才撤县建市,但历史可以追溯至两千多年前;现有桐城籍两院院士12人,历史上也出了大量名人; 桐城既是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城市,也是合肥经济圈南边的门户城市,同时,桐城是全省两个拥有国家级开发区的县级城市之一,还拥有一个省级开发区。下一步,桐城的发展将紧紧依托合肥经济圈,在产业规划方面,做好合肥现有产业补充、配套,利用桐城的现有产业基础;新型城镇化以规划为引领,不断把桐城建成实力之城、魅力之城。
大讲堂邀请国家发改委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主任李铁授课。
在分析当前中国城镇化发展现状时,李铁列举数据进行分析:2013年,中国城镇化率达到53.7%,但户籍人口城镇化率仅35%。这意味着有2亿多人没有享受到城市同等的公共服务。作为安徽省内发展基础最好、体制环境最优、整体竞争力最强的城市群,合肥经济圈是加速安徽崛起的重要支撑,也是全省城镇化的最重要阵地。
李铁说,我国城镇化发展还存在很多共性问题,突出表现为农民工享受城镇公共服务和城镇户籍居民有较大差距;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乡用地不节约,农村人口在大量减少,农村建设用地总量不减反增;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等。但合肥经济圈在挑战中仍面临诸多发展机遇:一是东部地区包括土地、劳动力、环境在内的发展成本上升; 二是中央政策促进长江经济带发展,让合肥经济圈发展拥有更多政策利好;三是合肥经济圈后发优势明显,可以充分借鉴东部地区的经验和教训,避免走弯路减少失误;四是新一轮政府改革发展的决心,把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列为重要内容。合肥经济圈要取得更大发展,仍需要不断加强中心城市的产业集聚作用,同时政府要做好规划,加快交通网络建设,更好的推动市场自主选择要素的流向。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