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雕花床 我家的那张雕花床,随着全家人的进城,跟老屋一起丢弃在老家后,就永远的消失了。我估计它最终的结果,是被当作柴禾烧了锅。 听我母亲说,我家的那张雕花床,在我们村算得是上档次的。那是解放前夕,我的祖父母,为迎娶我的母亲花大价钱购买的。说是叫“宁波床”。大慨是宁波品牌吧!可是,我的母亲不喜欢,说是样式太古老,不新颖,跟不上潮流。为此,我的母亲心里不愉快。不愉快也没法,床已买回,已不好调换只有将就了,否则会不吉利。从此,那张床就在我家落了根,并且,还孕育了我们姐弟几人。 “一世做人,半世在床。日图三餐,夜图一宿。”因此人们历来就很注重床的。历朝历代的人们,不惜花大本钱大力气,在床的造型,雕饰,式样上下功夫。并在不断的变化中构思着,追求着其华美。工匠把那些民俗风情,生活情趣,众多故事融汇在一起,雕刻在一张床上。有人说,中国的雕花床算得上是特殊的文物。 母亲的那张床,到我能够欣赏它时,似乎已显出了老相,紫红油漆已发暗色。床楣,床框的许多小菩萨佬上的溜金色,好多已脱落,曾经的华丽已不复存在了。留给我最初印象的是,那雕花床的形象并不讨我喜欢。 记忆里值得留念的一点美好,是母亲牵着我的小手,指着床楣上那些雕刻的小古人像,哪些人物是八仙过海,哪个板块里是岳母刺字,还有那三娘教子,目连救母等,每一个板块里都有一个故事。这些故事也就成了母亲给我最初的启蒙教育。使我比别人早点知道,世间还有八仙过海等等的故事。 我像我家乡人一样,把那些古人像,统统称做菩萨佬。我从开始数数开始,就是数着床上的菩萨佬长大的,但一直到大,我也没有把母亲雕花床上的菩萨佬数清楚。后来的岁月里,我已渐大,雕花床也更旧,就再也引不起我的兴趣了。 转眼到了文革,开始搞起了破四旧,立四新。一日夜里,母亲拿了菜刀,对着雕花床上的菩萨佬挨排的砍下去。并且嘱咐我们小孩子,免得等红卫兵来动手,还是我们自己先解决掉好。如是,我们拿起家中所有的刀,斧子,一齐动手向那雕花床砍去,那些代表封建迷信的一个个故事,在我们全家人的砍伐下,一点点的消失了。 被砍掉菩萨佬的雕花床,露出参差不齐的白木坯,要多难看有多难看,并且有了种狰狞像。从此,我最不愿见到的就是那张雕花床了,见到它就感到很可怖。可能是因为大家的心里都不舒服吧,母亲买了瓶紫红油漆,自己动手给那张已经面目可狰的雕花床刷了一下,算是安慰一下家人的眼睛吧。 也许是经济原因,母亲一直都没有抛弃那张床,从她结婚开始,几十年来,不离不弃,一直到她六十多岁到城里去带孙子,才开始和那张雕花床分离。按理说,母亲跟那张雕花床是有感情的。然而不,母亲去城里后,舍不得的是她那几畦菜地,从来就没有提起过陪伴她半生日月的雕花床。这其中原因也只有母亲自己心中清楚了。 那张雕花床带着它残破的形象消失了,我们全家人没谁提起过它。好像它从来没有存在过一样。可我知道,尽管母亲不说什么,那张承载她人生重大命运的雕花床,无论喜不喜欢,还是结局如何,在母亲的心中,都是无法抹去的沉甸甸的记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