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4947|回复: 1

[桐城派] 绵延三百年的桐城派

[复制链接]

1723

主题

830

回帖

3629

积分

桐网工作组

Rank: 8Rank: 8

积分
3629

新中国成立70周年

鲜花(5) 鸡蛋(0)
发表于 2014-7-26 15:03: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提要: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崛起于清康熙年间,衰亡于民国时期,前后绵延三百余年,先后归聚作家一千二百余人,创立了系统完整的散文理论,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散文作品。业内认为,桐城派从产生那天起,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狭小圈子,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的庞大系统。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桐城派看似是一种文化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当下的桐城派研究正在从以人论文、就文评文的感性层面提升到以文为本、全面考察的理性层面。% {% r" |* y. r' C' m8 P5 X

' F0 [9 h% v2 R% ~  桐城派是清代文坛最大的散文流派,因其主要代表人物—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等都是桐城人,世人把他们及其追随者统称为“桐城派”,尊戴、方、刘、姚为桐城派四祖。桐城派既秉承程朱道统、尊崇秦汉及唐宋八大家古文,又别立门户,自成体系。在长达两千多年的中国古典文学长河中,就流派而言,其持续时间之长,作家人数之多,流衍区域之广,影响熏染之深,堪称绝无仅有。% |: P& H% Z4 p! R& r( R7 f
: }# N& ]5 w$ L& N5 [! U
  作为恢弘壮观的文化现象,桐城派从其产生到终结,大体可以分为初创、兴盛、末流三个互相衔接而各有特点的时期。第一个阶段从康熙初期到乾隆前期,是桐城派的开创时期,代表人物有戴名世、方苞、刘大櫆。第二个阶段从乾隆中期到光绪中期,是桐城派的兴盛期,主要代表人物是姚鼐、梅曾亮、管同、方东树、姚莹、曾国藩等。第三个阶段从光绪后期到民国时期,是桐城派的末流时期,代表人物为“曾门四弟子”武昌张裕钊、桐城吴汝纶、无锡薛福成、遵义黎庶昌和张、吴二人的嫡传弟子及追随者。
9 v- P3 A; |& f) R, h
! C3 r. N6 k9 k  安徽大学桐城派研究中心主任江小角认为,桐城派强调“文以载道”,认为文学创作必须站在更高的层面,把时代变革、人的情怀和崇高追求客观地反映出来,体现时代精神和脉搏,实现文以载道的作用,这样才能显示出文学的生命力。其次,桐城派作家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天人合一,尊重自然,号召作家要在美好的大自然中去寻找灵感,汲取营养。历史发展一再证明,抛弃自然,人类就是在毁灭自身,这些在今天尤其值得思考。桐城派还难能可贵地认定:关注民生才能体现文学的社会价值,一直提倡“以民为本”。方苞政治思想的一大特点,就是“惟期分国之忧,除民之患”。刘大櫆则强调“在朝则泽及万国之生民,在家则利及于乡邻里党”。姚鼐把“勤思国事,愍念民瘼”,作为衡量作家 “德业之所以隆”、“作品之所以美”的基本标准。可以说,民本思想是桐城派始终高扬的一面旗帜,它的进步性是不言而喻的。桐城派的“因时而变”,勇于创新,奠定了其绵延不绝的生命力。在3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桐城派既不拒绝排斥前人的优秀成果,也决不望着前人的项背止步不前;既从传统中汲取有益养分,也对传统实行有限度的“背叛”;既不数典忘祖,也不因循守旧,他们的文论思想始终强调一个“变”字。因此,桐城派从产生那天起,就不是一个封闭的狭小圈子,而是一个开放的不断完善的系统,能够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
& D0 B# e. Q- A1 I( y$ F" j9 ?9 S* l" Z5 T9 F; X1 e
  对桐城派的认识,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评价。无论是肯定还是否定,桐城派研究一直备受学界关注。江小角表示,特别是近些年来,学界开始研讨它在清代文学史、社会史、教育史中的地位与作用,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堪称是清代历史研究中的“显学”。近年来,一大批国家级、省部级课题被批准立项,2013年国家社科立项达四项。安徽大学、桐城高专等都成立了“桐城派研究中心”,集聚力量,推动桐城派研究成规模、上台阶。
# N. C# T+ p3 y% j! E8 ]: B) ^" y2 v6 X7 h9 o7 T) c
  以往的桐城派研究侧重于文论方面,以文论文的居多。江小角认为,桐城派看似是一种文化现象,实际上反映了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要从侧重于单一的文论研究向全面研究转变。要将桐城派与清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教育、民风民俗等方面联系起来,综合考察,以便准确评价桐城派在清代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探寻桐城派的发展脉络,只有将其放置到深广的清代历史背景下去认识,才能把握其全貌,评衡其价值。" R0 H1 ~9 f0 B6 ~; e

0 @% M. c, H; h! Q  桐城派绵延时间长,作家众多,著述丰富。以往研究桐城派,关注点都集中在戴名世、方苞、姚鼐、刘大櫆及中后期一些大家身上,对其他众多作家很少问津。而那些散居各地的作家,他们在桐城派中的地位虽不显赫,但其作品在反映社会现实、抨击时弊、讴歌人生、关注民生等方面很有史料价值,同时为扩大桐城派影响,宣传桐城派文学主张都起过积极作用。江小角认为,研究桐城派,要把这些作家的作品和著述纳入研究范畴,千万不可忽视。否则展现给世人的桐城派面貌就不完整,形象就不完美,特征就不突出。
5 J- z1 d. R- C9 p
) Q/ i2 T% P6 u/ s7 X5 }+ D' d  现在的桐城派研究,正在从以人论文、就文评文的感性层面提升到以文为本、全面考察的理性层面。学者们正在不断借鉴和运用哲学、美学、人才学、教育学、历史学、历史地理学、心理学等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将桐城派置于现代化、国际化、网络化交互作用所构建的学术平台上,进行科学研究。, m; l5 _7 `2 K/ ?8 X1 m+ ?2 ?
     桐城派著述。
$ \% e) J$ q7 s% Y9 _2 _  w. d
276F1872AADE27CEA317E64E00C2A222.jpg

  g% e, h, E" M8 s. J0 A4 a; @6 Z9 s) s* o8 {# s
BD54A7014B37EF01A7DA9AB5EABBCB75.jpg

( a' P9 [1 L/ u7 i/ a: q# `5 x* j$ y3 d- s& z" x
B98984750D1350259B78AE4316CD7AC4.jpg

7 Q5 I4 b$ x2 Y# O, B- X* n% [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M; I& ~! Q5 t3 w. o

/ f0 V0 h$ m" U% o8 z* [/ K/ n& q/ d; M
$ {' b% N9 p3 o
6 Z. R  I1 K' z
楼主新帖
桐城网微信号:①wwwtongcheng ; ②wei_tongcheng
桐城每日新闻:http://www.itongcheng.cc/Newslist-1.html;
桐城网市民论坛:http://bbs.itongcheng.cc/。

35

主题

318

回帖

771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771
鲜花(3) 鸡蛋(1)
发表于 2014-7-27 10:26:50 | 显示全部楼层
好,及时跟进新闻动态。
QQ:38730083;
新浪微博:@兴苇斋主人;
欢迎交流桐城文史。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