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孔城镇王店村2014年党组织换届现场
为做好今年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工作,桐城市高度重视、周密部署,严格程序、有序推进。目前,全市198个村党组织换届选举均已顺利结束,选出了党员群众满意的“当家人”和“领路人”。
未雨绸缪,准备充分。坚持把功夫下在换届前,以“磨刀不误砍柴工”为原则,扎实做好村“两委”换届各项准备工作。
一是掌握人选底数。专门对各村“两委”干部任期进行考核评议,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意见,全面掌握每名村干部的政治素质、工作能力、作风表现,分析哪些可继续在村工作,哪些因各种原因需要调整,特别注意提前物色村党组织书记人选。对村干部后继乏人的村,通过地毯式摸排、举贤荐能、主动与外出务工经商创业能人沟通等方式,动员符合条件的优秀年轻同志积极参选。
二是摸清矛盾症结。通过召开座谈会、进村入户等方式,摸清村情民意、村班子现状、干部威信和群众思想动态。按照平稳村、复杂村和特别复杂村三种类型,逐村开展选情分析。对复杂村和特别复杂村,安排专人跟踪掌握动态变化,制定针对性工作预案,及时控制和解决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对需要调整的村党组织书记,有条件的提前作出组织调整,让党员群众先行了解熟悉。
三是提前集中整顿。对20个软弱涣散村,实行“3+1”重点整顿帮扶,即每个村确定1名市级领导干部专门联系,由镇党委书记兼任村第一书记,镇里安排1名科级干部驻村蹲点。上下联动,一村一策,着力解决班子内耗严重、党务村务管理混乱、矛盾问题突出、服务群众意识差等问题。青草镇由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带队,到特别复杂村蹲点解决问题,核清了村级财务,统一了村“两委”思想,理顺了党员群众情绪,为党组织顺利换届打好基础。
领导有力,强化保障。着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村党组织换届保障措施。
一是强化分工合作。认真研究制定村“两委”换届选举实施方案,并提交市委常委会研究同意。成立村“两委”换届选举领导小组和纪律信访、维稳工作、宣传工作、业务指导4个专项工作组,明确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和各专项工作组职责,凝聚工作合力。每个专项工作组均由市委常委任组长,负责牵头及时协调处理换届选举中发生的重大事件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二是落实包保责任。实行市领导包镇街道、镇街道领导包村,保质量、保进度、保效果的“两包三保”责任制。结合工作联系分工,每个镇街道均由1-2名市领导包保负责,实行每周1次实地指导和工作通气制度。各镇街道对摸排出的20个软弱涣散村、19个复杂村和特别复杂村,由党政一把手包保负责。
三是严肃换届纪律。明确“十个严禁”和3种拉票贿选行为的主要表现形式,规定了10种严肃处理方式,并在动员会上作专门强调。与参与换届的7类人员签订换届纪律承诺书1200余份,印发《致全市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的一封信》11000余份。将2011年浙江丽水等地和今年我省宿州市村“两委”换届违法违规案件调查处理情况予以转发,教育党员干部群众引以为戒,坚决抵制和监督拉票贿选行为。公布举报电话和邮箱,及时调查、处理、回复违反村党组织换届纪律有关问题。
严格程序,规范操作。将充分发扬民主和依规按章办事相结合,整个换届工作不折不扣按照“两推一选”程序进行。
一是细化具体指导。精心编印村党组织换届选举指导手册,对换届选举操作程序、选人用人标准、纪律要求等热点问题作出简明解答,镇街道有关人员人手1册。动员会后市农组办对村党组织换届具体业务进行培训,确保换届工作人员业务精通、指导有方。成立7个换届工作指导组,明确指导组的10工作职责,列出督查提纲,要求各组到镇、村指导每周不少于1次,并及时上报工作进展情况,发现重大问题随时报告。新渡镇对党员群众推荐的主持词等均统一要求,孔城镇将换届期间每天的工作列出“清单”,防止遗漏和失误。
二是“两推”规范有序。在党员群众推荐环节,向与会的党员和村民代表讲清楚今年村党组织换届推荐环节与2011年的不同之处,特别注意消除少数党员“党内选举怎么有非党员同志投票”的疑虑。严格实行等额推荐、差额上报,差额不足当即另行推荐。在镇党委推荐环节,要求必须在党员群众推荐结果的基础上进行差额推荐,切实充分发扬民主,又体现党管干部原则。
三是“一选”组织严密。党员大会选举是村党组织换届的关键一环。做到“三个确保”,确保党员大会到会人数必须达到或超过应到人数的五分之四;确保投票现场不慌不乱,秩序井然;确保唱票计票准确无误。同时,科学制定党员大会选举工作预案,积极妥善应对各种意外情况。
广纳贤才,优化结构。着力拓宽村干部来源渠道,切实将“三有三带”型人才选拔进村党组织班子,提高村党组织班子的整体素质和执行力、战斗力。
一是立足内举,选拔本土人才。对村内企业老板、致富能手、退伍军人、返乡学生进行摸底排查,把愿意为群众办事、能够挑起村级经济发展重担、办事公道正派的人纳入选拔视野。本次村党组织换届,全市共选拔了23名种养大户、3名退伍军人,其中当选书记的5人,当选副书记的10人。
二是着眼企业,选拔经济人才。通过召开座谈会、及时沟通、适时走访等形式,鼓励和引导他们到村担任村干部,发挥懂经营、善管理、头脑活的优势,为村级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全市共选拔了22名个体私营企业主进入村党组织班子,其中7人担任党组织书记,进一步增强了村级领导班子带头致富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能力。
三是搭建平台,选拔知识人才。对大学生村官放手压担,让他们直接参与农村经济社会各项具体工作,注重因才而异,精细管理,定向培养,积极动员鼓励大学生村官站出来接受党员群众检阅和组织挑选,对优秀大学生村官大胆提拔使用,促进他们早日成为美好乡村建设的主力军。全市共有22名大学生村官顺利当选,其中7人当选为副书记。
四是机关下派,选拔管理人才。对一些情况较为复杂、矛盾相对较多的村,采取从镇街道选派一些懂经济、会管理、农村工作经验丰富的干部到村任职,着力强管理、抓班子、带队伍。全市共下派了9名机关干部担任村党组织书记。通过换届,全市村党组织班子结构进一步优化,753名成员平均年龄46.1岁,比上届年轻2.7岁;其中35岁以下59人,大专以上学历185人;女性进村支委147人,比上届增加33人,其中4人担任村党组织书记。(何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