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姚鼐散文理论内涵及其对桐城派文学理论的贡献。
6 i3 `. L6 T, q/ S5 p1 ]
5 \3 E! J8 g1 c, E2 A3 g6 z% Z 姚鼐对古文理论的主要贡献是对前人的学说进行了融化和总结,使之更加具体化。
' s: t+ j& |# c- P! ^4 b+ t- n. v3 j9 h! v
(1)他论文强调义理、考证、文章三者兼备。其中义理说来自方苞,文章说来自刘大櫆,考证说则受乾嘉时期汉学考证学派的影响。他主张用乾嘉学派的考证工夫为义理和辞章服务。4 `- L+ H/ }$ N- o$ E; w) ]4 B
/ V/ h9 R( a( D1 l# m
(2)姚鼐提出用“八要”来将义理、考证、文章三者有机的融合落实到实处。所谓“八要”就是“神、理、气、味者、文之精也;格、律、声、色者,文之粗也”(《古文辞类纂序目》)。“精”和“粗”的关系实际上就是六朝时期“言意之变”所涉及的问题,但更加具体,与散文创作及散文审美的方方面面都有了关联。他认为只有彻底领悟了“精”,才会用“粗”将其淋漓尽致地表达出来,“粗”本身也就被超越。7 O$ z' r4 z' J
& O1 Q$ a5 f* S, M (3)姚鼐总结了前人关于艺术风格的各种归纳,将多种文风归结为“阳刚”和“阴柔”两种。这二者大致上与西方美学中“崇高”和“优美”的对照范畴相对应。从而增加了中国美学的范畴,对中国美学的发展和文学艺术风格的分析探讨具有重大影响。这就使得桐城派的文学理论更加完整、更加系统化了。
7 g( Y" m) D5 L# Z. s
7 z. X6 v; L! w4 g0 d! g2 Y 来源:中国教育在线- P* X" B9 W, b+ w- Q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