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2757|回复: 0

[博览] 由《雪花那个飘》想到的

[复制链接]

634

主题

3453

回帖

6497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6497
鲜花(49) 鸡蛋(0)
发表于 2014-10-23 12:3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由《雪花那个飘》想到的
香河县委党校  丁云梅

570万,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
1977年的 12月10日这一天,这些下乡插队的、工厂做工的,回乡务农的、社会游荡的、从十五、六岁到三十六岁的青年,怀揣希望和梦想,如过江之鲫般地涌进考场。这年的高考,积聚了太多的期望,这是一个民族对知识的渴求,是一个国家的时代拐点。十年积压,使1977年的高考成为中国竞争最激烈的一届高考,录取比例为29:1。这个比例在80年初期逐步下降,特别是扩招后,从6:1,降到上世纪90年代初期的3.5:1,直到现在的2:1。据说由于当年报考人数过多,造成印刷试卷的纸张不足,为了印制这么大量的考卷,最后,由中共中央拍板,调用印刷《毛泽东选集》第五卷的纸张。77级也成为一个特殊时期的代名词。看着热播的电视剧《雪花那个飘》,也把我带进了昔日的校园。
上大学,无论是当年,还是现在,是多少学子的梦想,毕竟辛辛苦苦、起早贪黑读了那么多年的书,一朝高考,确是考察的终极点,三十年前,能够进入大学校园的都被称为天之骄子,好不自豪,好不骄傲。大学校园在我的心目中,展示的是一幅怎样的美景:一栋栋高耸的教学楼,宽敞的体育馆,静寂的图书馆,一张张朝气蓬勃、青春洋溢的脸……八十年代初,当我们提着大包小裹,来到廊坊师专的校门前,却是让人无比的失望,还以为是走进了简陋的军营,除了迎门一栋三层楼,就是一排排红砖房,也已经有些年头了,办好入学手续,来到分配的宿舍,更是简陋无比,让人心里发寒,好不失望。
与简朴的条件相比,我们的任课老师却是底蕴深厚。我们上大学时,多数老师是文革前毕业的老牌大学生,由于多年的人才积压,在中学任教,却在所学专业继续钻研,在院校重建时从中学选调来,是各学科的骨干,讲述的课程,就是他们研究的课题,当然讲的鲜活,有激情,又生动。教我们哲学的肖老师,能把枯燥的原理、命题用轻松的故事徐徐道来,说到有趣处,他会哈哈大笑,引得我们哄堂大笑后,他已经板起了面孔,瞬间的变化,让人不知所措。讲唐宋文学的哈老师,板书写的行云流水,飘逸洒脱,诗文吟咏抑扬顿挫,古文讲解情景交融,声情并茂,把我们引入一个个优美的意境中,让人好不神往。我至今怀念我们的欧洲文学史课程。当新学期要开欧洲文学史时,几位任课老师提前为我们举办了一个诗歌赏析会,那些精美的诗文,经典的歌曲,随着老师激情的朗诵、歌唱,把我们带入了一个美妙的世界,还没接触就已经喜欢上这门课,现在听到那些熟悉的旋律,仍会情不自禁的随着哼唱。《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喀秋莎》等等等等,至今还是我们相聚时的保留曲。
当我们来到校园时,77级尚未离校,我们这些刚走出中学校园的大一新生,在他们眼里都是任啥不懂的小屁孩,所以对我们是不屑一顾,而我们却是仰视他们,崇拜他们,特别是其中的一些校园风云人物,在耳闻目睹了他们的奇闻乐事之后,更加一层崇拜。他们中的那些经过社会锻炼多年的老三届,拖家带口,既要完成自己的学业,又要照顾妻儿,一脸的沧桑。如果不是胸前的白底校徽,我们会把他们当做老师。因为经过三年校园生活的熏陶和知识的滋养,他们的行为举止很有风度。记得其中的一个师姐已是两个孩子的妈妈,与自己的大女儿同一年级,女儿上小学三年级,妈妈读大三,后来女儿考上了我们这所学校的英语系。由于有多年的社会经历,他们勤于思考,善于思考,有很强的社会责任感。比如对港台歌曲的辨论,人生价值的讨论等等。当他们行将告别校园时,少了入学时的冲动和鲁莽,多了睿智和理性,唱着“再过20年,我们再相会”,充满“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豪情走向社会,真正是天之骄子的自豪与自信。
当年的大学生活,没有现在的丰富多彩,但却是宁静的、纯净的,同学们是“为了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了四个现代化的早日实现,想的是“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为了把被耽误的大好时光抢回来,发奋读书。因为当年不必为找工作发愁,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学业上,虽然学制是三年,却是实实在在的三年。我们所学的专业,又是全省有名的,老师引我们来到了一座知识的宝库,为我们打开了知识的大门,我们如饥似渴的学习,象蜜蜂,不断的采集,采集……
2003年非典过后,我们班的同学,不忘当年的约定,国庆节之前终于相聚一堂。20年,最美的年华逝去,没有了年少轻狂,添了中年人的干练与成熟。同学当中有的官场得意,有的商海遨游,多数事业有成,成为单位的骨干,过着安稳的,按部就班的生活。举杯欢庆,彻夜长谈,生活的、事业的、情感的、社会的,话题多多,仿佛又回到了当年熄灯后的卧聊。那些已是高官的同学,平时在下属面前的庄重一扫而光,神情举止又回到大学时光,谈起当年的糗事乐不可支,使得负责接待我们的那些小青年惊讶不已。
我们开着车,回到了母校。漫步校园,寻找那些熟悉的地方。二十年,变化太大了:新的教学楼、实验楼、体育馆、图书馆,还有年轻的、充满朝气的面孔,熟悉的东西太少了。那些教过我们的老师,多数已退休,有的已经七十高龄,偶遇几位,虽然已经20年没见,却能马上叫出我们的名字。当年的他们,正是我们现在的年龄。
一晃又过了十年,我们的孩子也走出了大学的校园。和他们相比,物质的就不用说了,精神的追求也有所差距,两代人相谈,回首当年,仍有很多的趣事在脑际回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