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赟秋 程堂义 钱壮飞,浙江湖州人,是我党重要的情报工作人员,与李克农、胡底并誉为隐蔽战线的“龙潭三杰”。周恩来曾多次满怀深情地提起这个名字,说要不是钱壮飞等同志,我们这些人都会死在国民党反动派手里。钱壮飞的第二任妻子张振华,出自安徽桐城第一望族张氏。他们是怎么走到一起的?又有着哪些令人感动、值得纪念的往事呢? 在桐城,张姚马左方并称望族,而张氏居其首。张家自六世张淳中明朝隆庆进士,官至陕西临巩道参政后,科第蝉联,人文蔚起,官宦迭出。张振华的九世祖张杰,是文华殿大学士张英的三哥,清朝康熙年间任苏州府学训导,后辞官回家,放情于丘壑农圃之间。此后,这一支张氏世居桐城北乡,虽不及“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一门显赫,却也是诗书相承。 张振华就生于这样的书香门第。祖父张祈年是监生,加运同衔,分发江苏补用知县。父亲张传寿,由军功保举参将,后回乡行医,悬壶济世。母亲为同乡监生姚仲垲之女,清广东惠潮嘉兵备道姚孔鈵后裔。家中兄妹十二人,五男七女。其中,大哥张家仁留学日本,明治大学商学学士,回国后供职南京铁路局,曾获交通部二等一级奖章;二弟张家晔毕业于北平大学医学院;三弟张家昽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毕业。大姐嫁总统府内史吴世洵、晚清广东水师提督之孙;二姐嫁同乡候选州同马振声、世袭云骑尉马星曙之孙;三姐嫁书法家潘学固。而张振华1896年出生,姐妹中排行第四,幼时曾由左姓亲戚抱养,因性格倔强,不肯裹脚,曾被人调侃为“左大脚”。 1914年秋,钱壮飞自湖州考进国立北京医学专门学校(北平大学医学院前身),认识了同窗张振华。张振华家境较为富裕,上学期间经常资助钱壮飞,帮助他顺利修完学业。共同的理想,相互的关照,使这对同学走到了一起,结为伉俪。五年的学习时光很快就结束了,二人于1919年10月从医专毕业后,就在北京定居下来。 如同那个时代的很多知识分子一样,钱壮飞在家乡也有一位包办婚姻的妻子,并育有女儿。为了让一家人团聚,钱壮飞将母亲、原配徐双英及女儿接到北京。好在张振华对徐双英以礼相待,一家老小一直和睦相处。直到后来抗日战争爆发,家人逃难离散,张振华还委托亲戚照料钱老太太,直至去世。 钱壮飞毕业后在北京京绥铁路局附属医院工作,张振华则在天坛传染病医院当医生。其时,张振华二弟张家晔就读于中法大学,成为中共早期党员。受张家晔影响,钱壮飞夫妇开始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1925年,张振华加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钱壮飞也加入中国共产党。同期入党的还有舒城人胡底。胡底与钱壮飞相识于“安徽会馆”,北京大学毕业后就住在钱壮飞与张振华的家中。 钱壮飞夫妇经常利用不同的职业来掩护革命工作。他们和胡底一起加入北京“光华影片公司”,带着孩子参加了《燕山侠隐》的摄制,成为最早参与电影事业的中国共产党员。又利用医生身份,经常提着装有党的秘密文件、漆有红十字标记的皮包,到党的地下机关或有关同志住处“出诊”。有时还带上传单、标语,到北海公园等公共场所散发,到大街小巷张贴。多年后,张振华还清晰地回忆:“有次,我送文件出西直门,碰到个女的来搜身,幸好我的文件藏在衣缝里没有搜到。”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钱壮飞因党员身份暴露,经组织安排转往上海。为改变在上海生活拮据的窘境,他和张振华在1928年夏天一度到冯玉祥部队当军医。不久因领不到军饷,家计无着,仍折返上海。好在张振华当上了南京路克美产科医院住院大夫,全家于是在法租界甘司东路新兴顺里4号安顿下来。 1928年9月,钱壮飞通过报考,被分配至国民党政府建设委员会无线电管理处上海营业处工作,并很快以过人才华,获得了湖州老乡徐恩曾主任的赏识。1929年底,经调任国民党中央组织部调查科代理主任的徐恩曾推荐,钱壮飞在请示周恩来同意后,赴南京担任徐恩曾的机要秘书。 到达南京后,钱壮飞就“协助”徐恩曾建立情报机构“正元实业社”,并安排李克农、胡底等加入。这个时候,正值张振华三弟张家昽从日本早稻田大学毕业回国,钱壮飞就将这位内弟介绍进胡底负责的“民智通讯社”工作。张家昽初去只是翻译一些日文信件,都是日本浪人从各地寄来,内容主要是各地共产党活动动态。同在“通讯社”工作的,还有位族侄张慎先。 有一天,钱壮飞找张家昽谈话:“天津预备办个通讯社,因为你在天津住过很久,那边情况很熟悉,所以派你和胡北风(即胡底)到天津办个通讯社。胡北风担任社长,你担任编辑,准备日内就动身前往,你愿意不愿意去?”张家昽一直很敬佩姐夫机智勇敢的革命斗争,当即答应愿去天津。其后便同胡底北上,建立了天津“长城新闻社”。就这样,“龙潭三杰”分别打入上海、南京、天津的敌特通讯机关,像三把利剑插入敌人心脏,为我党前两次“反围剿”胜利提供了重要的情报保障。 隐蔽战线的斗争是残酷的,容不得对家庭的眷念和对个人安危的考虑。钱壮飞如此,张振华姐弟也是如此。 1931年4月,原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在武汉被捕叛变,要将在上海的中共中央机密全数供出。危急关头,钱壮飞破译了敌人6封特急密电,及时通知中央机关尽快撤离,避免了党的重大损失。就在4月25日那个万分紧急的深夜,钱壮飞匆匆赶回家,对张振华说:“我马上要走了,娘和孩子你多照应。有困难,组织上会关心的。别的话没有时间说了。”张振华立即知道事态严重,拉住钱壮飞,什么都没说,把身边陪嫁带来的首饰塞给了他。 次日清晨,钱壮飞又赶到“民智通讯社”,没有找到张慎先,就将其桌上的一张地图从中间用刀划开,暗示已经破裂,便乘车疾赴上海。身在天津的胡底同日收到钱壮飞拍来的“潮病重速归”电报,立即找来张家昽,说:“我决定今天晚上走,迟恐走不脱。”并表示打算从海道到上海,“川资还不够”。张家昽明白了胡底的意思,当即下楼同妻子拿出一对金手镯,换了100多元,下午5点送到了和胡底约定的旧英租界公园。胡底走后,张家昽因有家眷,考虑马上走或许更危险,便滞留两三日。不料在第三日清晨就被抓至日本警察局,又“引渡”天津警察厅。经过多次审讯,张家昽始终没有泄露钱壮飞、胡底一点信息。三个多月后,经亲友多方营救,方才出狱。 钱壮飞后来转移到中央苏区,并参加了长征,1935年4月1日在南渡乌江时,牺牲于金沙县后山乡。 白色恐怖时期,张振华始终没有忘记钱壮飞的嘱托。带着子女到明月歌剧社隐蔽起来,在继续开展党的地下工作的同时,靠行医、做保姆、替别人绣花生活,奉养钱壮飞母亲,操持家务。在重庆、成都坚持抗战的艰苦日子里,更是饱受家务之累。 1941年,周恩来亲自安排钱壮飞之子钱江去延安学习,并两次在重庆接见黎莉莉(原名钱蓁蓁,张振华女,因师从黎锦晖而改名)夫妇,一再勉励其继承父辈遗志。1946年2月初,周恩来又在繁忙的政务中,同邓颖超一起,专门邀约张振华及子女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吃饭,席间多次向张振华敬酒,并回忆起革命斗争往事。 1958年,张振华不幸中风,半身偏瘫,卧床不起。“文化大革命”时期,一家人又被隔离审查,备受迫害。张振华精神和体力每况愈下,终在1967年12月17日凄惨地离开了人间,身边无一亲人。当子女接到通知匆匆赶回,见到的只是水泥地上的母亲遗体。子女们给张振华整理好衣裳,在空屋墙上挂起自己写的“烈属钱张振华永垂不朽”的横幅。 粉碎“四人帮”后,钱壮飞子女得以平反。钱江后来担任全国政协委员、北京电影制片厂导演、摄影师,2001年去世。黎莉莉作为老一辈电影艺术家,一直备受推崇,获得中国电影表演艺术学会“特别荣誉奖”,2005年8月7日病逝,享年91岁。 历经坎坷,终成梦圆。经张家仁外孙梁东北先生的多方联系和精心筹办,并在黎莉莉的热情鼓励下,2004年9月初,张传寿后裔21人组成“故乡行恳亲团”,从全国各地同期回到桐城市卅铺金山村,完成了祭祖、祝寿、探亲的夙愿,其中就有钱壮飞长孙钱泓、任小民夫妇和外孙女罗小玲女士。9月3日下午,钱泓来到桐城市党史办,将祖母张振华的烈士家属证书复印件及回忆文章郑重地捐给了家乡保存。9月4日晚,金山村的家族聚会上,伴着《红梅赞》、《长征》的背景音乐,钱泓感情饱满地朗诵了由梁东北创作的长诗《怀念钱壮飞烈士》:“……赤胆忠心昭日月,情操高洁耀宇苍。丰功伟绩天地久,翻天覆地中华强……” ( g& ~, m) e. A8 P( V, w8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