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wsk 于 2014-12-7 08:01 编辑 4 x+ \8 _0 E a7 H
; \" b3 r5 J) l: R: j) ~ N“高桥”之名来源于何时,现在已无从知晓。只知道这(如图)就是老“高桥”。, u6 @. N2 [) J1 ?* h5 R5 w
4 t' c( m. W5 U2 I) c/ _. F2 M2 K! I. ^7 ?" l$ n& a$ B" S6 q+ ]
它北倚桐城市龙腾街道办事处的高桥村神墩、桥头村庄,南连高桥村的五牛畈。桥高不足十米,河宽也只在二十米左右。这条河也因此称为“高桥河”。
4 y$ V* R1 ]8 j7 x高桥河汇入孔城河,后汇集菜子湖,流入长江。 有三个桥墩子的老桥,因桥面太窄,目前已废弃不用。
3 c* P# v" ~: u B2 K0 X/ }- \现在从十五里坊到南口的公路从拉直了的河中间只有一个桥墩的新桥上(如图)经过。 高桥河下游三里许的北岸,就是1983年3月被桐城县人民政府列为桐城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 “丁家冲遗址”(丁家冲遗址为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此文物保护文件中提到“高桥河”。)和“桐乡书院”的创建人戴均衡墓地。
: E3 Q$ f9 P# l. `" J8 r
: P6 T1 u3 X" m- }9 X( r沿着高桥往北的南口公路再往东不远就是“南山桥”。它坐落在原高桥镇双山村陶庄村西,原是三根条石并列铺成的石桥,条石各有一丈五尽余,每根约一尺见方,后洪水冲毁桥墩,石桥塌陷,仅存桥碑。1960年左右,双山村支书许其福率村民在原址重建,立原桥碑于桥东。桥碑为麻石,上有“南山桥”三字,相传为桐城派鼻祖戴名世手迹,至今犹存。
: n) J" d$ b. ?- y8 y) w沿着桥南的公路向南三里许就是“十五里坊”。 ( N6 d- P+ G3 S {8 ?: ?
这个地方原也是个小集镇,一度是高桥镇政府所在地。它东去孔城(街)十五里,西离桐城(老城区)十五里,北至吕亭(街)十五里,南达古井(集镇)十五里,可谓“方方十五里”,此为十五里坊名字的由来。 ' J8 o- O) m6 b" Q1 s+ P: s
$ J$ N5 k7 w3 V% F! k) \. J“十五里坊”再向南五里处就是“弯腰树”。 位于高(桥)双(店)公路约五里处,路东有一口长沙塘,塘下边是大片水田冲。相传就在这沙塘埂中段有一棵松树。这棵古松树主干高约五米,主干直径大约一点五米,树冠遮盖着六十多平方米的地面。其中有一根直径零点五米粗的大树枝,活象神话中的龙头,弯着腰张着嘴,横过沙塘埂,离地面不过一米高,直伸塘埂下边的水田当中。古时侯,从桐梓、孔城到青草塥、潜山余井一带,只有这唯独一条路可通,而通过这条路必经这条塘埂,从这古松下的行人只得弯着腰,弓着背才能过去。人们都说:“人到弯腰树,不得不弯腰”。“弯腰树”因此而得名。直到清末,一队清兵路过,因战马不能通过,兵士用战刀砍断这颗古松的龙头枝,剥掉树皮,这棵古松后来便慢慢枯死。但弯腰树这个地名却一代一代流传下来。
- Q4 d- D) X3 [8 ?1 L2 Q0 E
" M9 h2 ~9 A r. w, s高桥镇也因高桥河而得名。清代设十五里坊保,1942年属南炉乡,1949年前后设高桥乡,1958年置高桥公社,1984年再改回高桥乡,1992年改为高桥镇。 高桥镇位于桐城东北部。东连孔城镇,西连开发区。南抵嬉子湖,北靠吕亭镇。年平均气温15.9℃,极端最低温-15℃(1977年1月30日),极端最高温39.9℃(1969年6月30日),无霜期237天。历年平均降水量为1241.3毫米。最多年雨量2261.1毫米(1954年),最少年雨量687.6毫米(1978年)。
0 v* M: \9 e/ _( \0 ]# A: `0 A2 h' X0 Z. K
· 安徽省桐城市高桥镇位于桐城市区东郊,沪蓉高速公路沿镇区西侧穿境而过,桐枞公路、高双公路呈丁字形纵横其中。全镇面积79.4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72万亩,属丘陵圩畈地带。2004年5月由原25个行政村合并为12个行政村,人口总数42224人。 1960年代,高桥的推销员们名噪一时。他们“踏遍千山万水,走进千家万户,吃尽千辛万苦,说尽千言万语。” “高桥公社四条牛,五湖四海任他游。”这是原高桥公社书记王邦恒夸他们的一句话。汪心明、崔东义、汪德周、吴光全这“四条牛”(四个人)就是他们中的杰出代表。 1980年代中期高桥乡镇企业创下的“办厂高速、经济效益高速”的神话般的“高桥速度”,令安徽全省新闻媒体为之惊叹!其中,桐城农用药械厂(法人代表汪守文)生产的塑料喷雾器,年产量100多万台,成为全国第二大农用喷雾器生产基地。得到安徽省委、省政府的肯定,时任安徽省委书记卢荣景亲自视察调研,称赞“高桥的思路,高桥的精神值得学习”。
+ z0 E* {4 W! Z7 k/ x6 S以“高桥”命名的有: 0 \: w1 @1 d* e1 B+ i
' \- q% p$ Q; {9 k二、高桥中学:即桐城市高桥中心学校,坐落在距城区7.5公里桐枞路南的十五里坊,创建于1968年,原为高桥农中。现为龙腾街道办事处的一个初中部。
, @' z; T1 G$ N* i: |三、高桥小学,原属高桥村,建于高桥村部边的大龙塘后梢。2000年左右撤区并乡后,因生员不足,学校停办,高桥小学并入向前小学。
$ ]/ f5 c: M9 n4 r, o7 E四、高桥建筑公司。
4 h0 N! p; l) v. E3 A, k五、高桥建筑安装有限公司。
% G4 K4 [! s- a6 @高桥镇为一乡镇名称,在我国湖北省黄冈市红安县、咸宁市咸安区、上海市浦东区、贵州省遵义市汇川区、广东省清远市、湛江市廉江市、安徽省桐城市、湖南省新宁县、湖南省长沙县、福建省沙县等19个地区均有同名乡镇。
" k; c, Q5 l$ v5 B
0 q+ g1 H$ K7 M: ^+ N% } M安徽省桐城市高桥镇的向前、坊正、新桥、高桥四个村于2010年6月29日并入龙腾街道办事处。其余行政村并入孔城镇,至此,高桥镇已不复存在,从此在桐城市的行政版图上消失了。
8 z0 O8 r( p! s# j6 u随着原高桥村的大学城的开发,这座小高桥在若干年后可能也会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