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钟123 于 2015-1-17 20:13 编辑
第五章:眺望: 而今迈步从头越 八千里路云和月。雄关漫道,情系已经走了10年。 10年情系,在回首往日崎岖与辉煌的时候,其实,他更加需要的,不仅仅是唱赞歌。他感觉需要的,是深刻的思考与总结,是善意又有建设性的建言,是中肯而专业的指导。 走近情系,走进情系。这么多久,我一直在观察,在思考,甚至是在审视,在挑剔。只是因为我爱情系,情系是家乡的一面慈善的旗帜,情系事业是我们实现和谐之梦的载体。 回顾情系的这10年,历程感人至深,成就有目共睹。但在鲜花、掌声、喝彩、点赞之余,我们是不是也需要在总结成就的同时,回首看一看我们这10年辉煌中间,夹杂的的些许无奈,几许无力,多少困惑,一些思考? 一. “行动改变生存” 最近,公益界流行最广的一句话,就是“行动改变生存”。 我的理解,有两点:一、有行动,也只有行动,有脚踏实地、坚持不懈的行动,才可能改变生存的状态,一切,向美好的方向发展。二、应用对立的思想,反过来,如果不行动,没有行动,或者,只有在特殊情况下的短期行动,会对生存的改变,有多大的作用?而这时候,我们情系,该怎么做? 1.有“等、靠、要”思想的,不是个例 熟悉情系的人,或许对小贝、小霜这对双胞胎都不会陌生。因为家庭条件等特殊情况,从小学开始,小贝就得到情系的资助。 2012年,小贝肾病严重,肚子鼓胀起来,是情系人背起小贝去合肥治疗。在合肥,很多情系人去看望住院的他,并纷纷捐钱捐物,买牛奶,给零花钱。在合肥某医院住院一个多月,共花费10000余元,都是情系人无私的资助他度过这个难关的。小贝的父亲,只要有一点事情,就马上给情系打电话,寻求帮助。 出院后,小贝去情系中心疗养,适逢情系学生夏令营,小贝父亲听说了这件事,马上把家里的小霜也送过来了,要求参加出游。但情系经过讨论,认为小贝大病初愈,身体状况不行,就不能安排他参加夏令营。 傍晚时分,小贝、小霜在情系中心开始辱骂、自残等过激行为,其间持续很久。情系人做工作无效。孩子父亲持支持态度。 虽然本次事件,没有造成恶劣后果,但给人印象深刻。后经了解,孩子父亲在合肥期间,等、靠、要的思想就表现比较明显。孩子住院期间,他曾经只给孩子留下五毛钱,自己不闻不问;却将把爱心人士捐助的善款,拿出去花天酒地。还有类似的“情系的钱,不花白不花”的言辞。 这样的事例,不是个案。 有将孩子送来情系,不闻不问的。有在情系资助下,愿意送孩子上聋哑学校,却不愿意自己出生活费的。类似情况,我在挂车河走访时,也亲眼目睹,深有感触。 贫困不是罪恶,但贫困不是张口要资助,伸手要条件;或是守株待兔,寄希望于“天上掉馅饼”,等着靠别人的资助糊光度日。 我们不能否定情系对这些家庭的孩子进行资助,毕竟,孩子生活在这样的家庭,是一种悲哀,也确实需要帮助。但对这种家庭的资助,我们是不是不能仅仅是经济的援助,而应该从他们的思想入手,转变他们的思想认识,转化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意识到需要行动是第一步,然后才是行动。“行动改变生存”这是我们的一个美好愿望,但是否真的能改变?你是否想改变生存?不行动根本不可能变得更好,所以只有行动。 一切从改变自己开始,一滴水汇向大海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 2.奉献者殚精竭虑,谁为自私者买单 **玉,女,桐城青草人,现就读于桐城市区某高中。懂事,成绩不错。但最近这两年之中,相继遭遇爷爷去世,妈妈去世的伤心事。如今,其父亲依然不认这个女儿。 据了解,在小玉母亲身患重病、小玉爷爷罹患癌症之时,其父亲就离家出走,丢下小玉和其奶奶生活。我们是在街道的理发店找到小玉的,小玉看到那个风雨飘摇的家庭,不想给自己家庭增加负担,就想辍学去理发店打工。 我们给小玉做思想工作,最终成功的让小玉重返课堂,她也于今年九月,被市区某高中录取。我们的资助还在继续。但在资助之余,我们是不是可以多点思考? 资助小玉本身,肯定是没有问题。问题在于:我们这样对小玉的资助,从某种角度上看,是不是对小玉父亲这种不负责任行为的一种纵容?!是不是对小玉父亲这种不履行赡养义务,遗弃亲人的违法行为的一种视而不见? 一些失和家庭,分居或离异,只顾自己的解脱和幸福,孩子却失爱、失教、失家,还有一些离异父母,将孩子当成包袱累赘,你推过来,他推过去,孩子成了多余的人。走极端的甚至把自己的婚姻失败发泄到孩子身上,让孩子承担自私者的冷漠。 我们由一个个个体到民间公益组织之中的一员,参与到民间公益行为中,我们就应该用这种方式跟社会对话。也就是说,我们不仅仅是一个个的个体,我们也是社会人。面对社会,及社会各种各样的人的行为,我们不仅仅只是从慈善、从经济的资助来帮助他们,还应该包含有对违法犯罪行为的发声和矫正。 二. “西西弗斯的石头” 在采访期间,和情系的多位爱心人士与义工交流。大家说得最多的话就是:“我们没有做好!”“太可惜了!”“我们很难过……” 是的,虽然,情系一直在努力。但,常常是:正在努力,噩耗传来!正在努力,情况有变!正在努力,事态急转直下……小翔走了!小蕾走了!! 和情系人的交流,他们说:常常是情系这边,在积极行动,在想方设法,在开展着卓有成效的爱心募捐,他们甚至是奔跑着,有时候是打的,想尽可能快的把善款送到急需的人手里。但情系人不止一次的看到,虽然他们这样努力,还是终于没有留住他们。 说起这些,情系人沉默,悲伤。我看到过很多次女义工的流泪。 虽然我们百般努力,但那些宝贵的生命还是在我们的面前渐渐逝去……常常不是因为经济的原因,常常我们只有感慨:再多的钱、再多的爱、再大的力量,也无法抗拒病魔对生命的侵蚀!有时候,某个生命与死神拔河,我们只有做到更多一点,再多一点,才有可能将生命拉过来!! 突然想到荷马史诗中的《西西弗斯的神话》。了解西西弗斯神话就知道。对于西西弗斯来说,他推着巨石上山,是没有真正的结果的,因为他把石头推到山顶又滚下,他周而复始的重复着这个活动。 这特别具有象征意味。虽然我们相信行动改变生存。但行动是否真的改变生存?这个结果不可预期,而这是否意味着我们的行动没有意义和价值? 法国哲学家阿尔贝·加缪在其哲学随笔《西西弗斯的神话》中,对西西弗斯神话专门写过一篇很长的散文,大概意思是:人类的生存意义就在于过程,而不在于结果。重要的,是做,这个过程! 做情系,做这样的公益事业,其实就像是西西弗斯推石头上山。情系人,是在普遍绝望和无望的背景下做事、努力的人。我们,一直在做!! 三. “奉献成就自己” 我最欣赏情系的,是情系的一个做法。那就是,情系的爱心救助,都是低调的,是持久的,是在保护被资助人的尊严的资助。 他们没有让孩子们拿着善款,面对黑压压的镜头拍照,没有从事把自己的爱心付出,当作可以比被资助人高人一等的爱心欺凌。这些年,不少被人诟病这样做慈善的事情,屡见不鲜。贫困不是罪恶,奉献爱心的人,与被资助的人在道德的层面,应该是平等的。其实,爱心奉献,是从自己的内心愿望出发的。有时候,从某种角度来看,奉献,不仅仅是帮助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 因为贫困,他们或多或少地显现出一些特殊性,但要真正剥离出他们身上所独有的特征,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因此,正视他们的特殊性,只是因为他们因其特殊的生活方式,将许多问题放大了许多倍,再加上不少媒体不理智的跟风炒作,让人感受到的是无限变大的荒谬失真的表象。正视贫困人群,并不意味着我们要把这一群体视作特殊群体。 在帮助别人的工程中,其实,我们应该用平等的眼光看这些被资助的人,我们常常会有更多的,更让人敬佩,更令人欣慰的发现。许多贫困人群所表现出来的“自强、自立、自理、自律、自信”的精神,常常能引导我们去学习,激励我们更加走向自强自立,激励我们的志向和进取心,起到榜样和示范的作用。 上文说到的燕子,在自己出去打工的时候,就主动提出终止对她们家的救助,不正是这“五自品质”的最好注脚吗? 还记得那一次在“白云轻轻飘过”的带领下,去范岗的走访。那位身材不高的汉子,在面对我们的走访,堂堂正正,充满自信,说出的话,掷地有声:“是的,我们家暂时是贫困的。那是因为最近这两年,我们家发生了不少事。做房子,和老婆离婚,老母亲生病也花了不少钱,我自己身体也不好。但我想,我们不需要资助!!经过治疗,我已经康复,家里只有这一个孩子,我就是再苦再累,也愿意凭着自己的辛勤劳动,改变面貌!!” 懂事而坚强的香香、毛毛、海霞、徐飞,好学上进的方根胜、张睿、尹飞……这些孩子,其实是我们的老师。她们身上的很多品质,是情系的财富,也是我们很多人应该汲取的丰厚力量的源泉。 这样的走访、资助以及被走访人、被资助人的普通故事,传递给我们的是什么?是我们在试图资助他们的时候,感受到他们人性的光辉与美好。他们的“五自品质”触动我们的灵魂,让我们感受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 四. “登高壮观天地间” 欣闻2014年,情系人在本土范围内助学人数相对稳定的情况下,拟在宿松开展爱心助学工作,实现了情系的向外延伸并且多元化发展,并回归情系的初衷“情系大别山”。 如果说,爱心助学是一条线,那么,走进宿松,是把爱心助学这条线,拉得更长更远,是爱心助学的辐射和延伸。(在刚刚写这个稿件的时候,欣闻宿松的这些孩子,在这么短的时间,就被安徽兴湃物业管理有限公司全部资助。这,是不是说明了桐城的爱心企业和爱心人士,是在行动迅速的办好事、办实事?也进一步说明了情系的社会影响巨大。)这样的做法,无疑对情系的发展,对爱心的弘扬,是大有裨益的。 那么,如果我们多一点思考,我们是不是还可以在“爱心”这两个字上面做文章,做更多的爱心事业,做不同方面,而不仅仅是“助学”方面的工作?这样,情系所做的,就不仅仅是一条线,而是一个面? 这些年,民间的公益组织,其公益活动,大多数都是涌向一个方向,那就是救助失学儿童。但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失学儿童只会越来越少,近些年的情系资助实际情况,也佐证了这一点。我们除了资助孩子上学,还可以做什么、怎么做呢? 参加情系爱心联合会去黄甲敬老院送温暖活动已经有几天了,一直没有下笔,没有遗忘,一直在回味,在思考。这次的活动对于情系爱心联合会组织者来说无疑是非常成功的,但也留给我们一些问题值得去思考。 敬老院的老人生活并不如意,是没有质量的,尤其是卫生情况。我们这样突击打扫是不能真正解决问题的。老人的毛巾油乎乎的,被子也是黑乎乎的,鞋子沾满泥土。他们都是80多岁的高龄,这些事已经做不了,管理人员只有一人,可能也忙不过来。我们是不是可以组织一支队伍,专门为老人服务,去做一些实事。黄甲敬老院的老人不是很多,是不是可以几个义工负责一位老人,大家一起约定时间一个月或者一个季度或过年过节就去看望一次,每个一段时间帮老人把衣物清洗一次,并为老人募集合适的衣鞋。城里人很多旧衣没地方堆放,老人们的衣着却是那样的寒酸。老人的需要才是我们最值得做的! 但我也知道,黄甲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如果没有私家车,是很不方便的。做这些需要大量的时间,最珍贵的莫过于时间。想和做之间还有着一段很长很长的距离。让我们一起出发,向着做靠近。愿我们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不仅仅是春日的鲜花,带给老人们惊喜和愉悦,更是秋日的硕果,能储藏、能长久享用…… “山里的风”的这篇《让我们的爱温暖你们的晚年》,是在情系组织奔赴黄甲敬老院后写的。欣喜的看到情系走出桐城,也欣喜的看到情系在爱心帮助方面,又走出了新的路子,开拓了新的田园。 爱心助学、真情助困、中心大楼助养、救灾抢险、智力、心理救助和精神关怀、开展多种形式募捐,哪里需要情系,情系的那些穿着红马甲的志愿者,那些充满爱心的人群和企业,就一定会出现在那里。 但,近些年贫困人群的学业失教、生活失助、心理失衡、亲情失落、安全失保等问题,也需要社会的广泛、持续关注。其他诸如社会环境保护问题、老人的爱心关怀问题、法律服务、残障人员的扶助、“三农”服务、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等,也是情系可以考虑的拓展项目。立足本土、服务桐城、增强服务项目的多样化,放眼世界、辐射周边、学习借鉴与开展合作,这样齐头并进,多管齐下,情系事业应该还可以开阔事业视野,拓展事业范围。 虽然,有桐城师专陈玉梅教授多次炎天暑热地来情系为孩子们上课,对孩子们进行心理辅导。但仅仅是这样,仅仅靠陈教授一个人,无疑是不够的。在和情系人的交流中,不少人和我谈到目前情系的需要,都不约而同的谈到:现在情系还缺乏足量的专业的教育心理咨询师,去疏导教育孩子出现的一些心理问题。 覆盆子老师曾经常驻情系,每天晚上陪伴这些孩子们学习,指导他们的学习,为他们答疑解惑。她在接受访问时说:这些住在情系的孩子,真正把情系当作自己的家,那么,这些孩子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兴趣的培育,乃至于品质的培养,都需要有专业的、足量的队伍建设,来为这些情系服务。因此,开展一些更具广度和深度的助学项目,也是情系发展得更好的需求。 “登高壮观天地间”。情系经过10年的发展,成绩斐然。但面对新形势,如何孕育情系发展的新格局、培育情系事业的新生态,是一个摆在情系人面前的新挑战。我们期待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