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桐乡人 于 2015-6-11 16:46 编辑
从5月7日安徽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以来,安徽地区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共发生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安徽省地震局正推动县级地震监测台建设,待年底完成,地震速报时间将从原来的15至20分钟,缩短到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
安徽位于郯庐断裂带
郯庐断裂带
是以山东郯城和安徽庐江地名的第一个字来命名的。该断裂带在我省沿宿松-潜山-庐江-嘉山-泗县一线贯穿安徽省域出境,长度约450 公里,宽约20-30公里。1970年以来,郯庐断裂带安徽段发生3级以上地震7次,最大为4.2级地震。
去年以来安徽地震进入活跃态势 呈45年来最高水平 今年以来,国内外大震频发,我省阜阳也发生了4.3级地震,引起社会公众的高度关注。记者从5月7日安徽省政府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获悉,2014年以来,安徽地区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共发生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目前,安徽省地震局正推动县级地震监测台建设,待年底完成,地震速报时间将从原来的15至20分钟,缩短到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
安徽各类地震监测台站达145个 地震应急避难场达120多 据安徽省地震局局长张鹏介绍,安徽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著名的郯(城)—庐(江)断裂带斜贯全省,具备发生中强地震的地质构造条件。近几年来,中小地震呈现活跃态势,防震减灾任务十分繁重。“十二五”以来,安徽省财政累计投入约7500万元,加强防震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目前,我省地震监测预报能力稳步提升,全省建成了145个各类监测台站,基本实现“一县一台”,形成了包括测震、形变、地下流体、电磁等多学科、多手段、多维立体的地震监测系统,具备对全省1.0级以上地震的监控能力。强化震情分析会商和短临跟踪,科学稳妥地把握了我省震情趋势,全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连续十几年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 同时,我省地震应急救援体系不断健全。全省各地着力强化地震应急准备“六有”工作,即有预案、有队伍、有物资装备、有指挥通信系统、有避难场所、有应急演练。预案编制已深入到社区、医院、学校,基本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条块结合、管理规范的地震应急预案体系。2007年组建了安徽省地震灾害紧急救援队,同时依托消防、武警、民兵预备役部队、矿山企业等,全省共建立有组织的地震救援队伍共81支,总人数7500余人,全省建成了120多个地震应急避难场所。
去年以来安徽1.5级以上地震78次 张鹏介绍,安徽省于1970年建成地震观测台网,开始监测以来,1.5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22次,3级以上地震年平均频次为1.5次,最大地震为1979年固镇5级地震。2000年以后,中等地震活动增强,先后发生了2006年定远4.2级、2009年肥东3.5级、2011年安庆4.8级、桐城3.6级、2014年霍山4.3级和2015年阜阳4.3级地震。2014年以来,安徽地区地震活动有活跃的态势,共发生1.5级以上地震78次,3级以上地震10次,为1970年以来的最高水平。 1979年固镇5级地震造成4人受伤,部分房屋受损。安庆4.8级地震造成600多户房屋不能居住,3.7万人受灾。阜阳4.3级地震造成2人死亡,13人受伤,受灾人口4.15万人,房屋受损11251间。
地震速报时间将缩至2分钟以内 “十二五”期间,我省防震减灾有什么新突破呢?“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实施“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项目。该项目主要任务是优化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布局,实现“一县一台(站)”的目标。项目资金由中央和省财政共同投入,累计近4500万元。 张鹏透露,在省有关部门支持和各地积极配合下,该项目建设进展顺利,重大节点和主要建设任务均已完成,尚有14个县的台(站)正在建设中,至年底将全部完成。届时,全省一县一台(站)覆盖率达到100%。截至目前,在原有的基础上,全省共建成测震台站53个、地下流体观测台站36个、电磁波台站26个、形变台站30个,流动地球物理场测点520个,宏观观测点600多个,一个覆盖全省、布局均匀的多学科、数字化地震观测网络基本成型。 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全省地震监控能力将达1.0级,重点地区0级以上,地震速报时间由原来的15至20分钟缩短到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最终准确速报8分钟以内,地震监测能力显著提升。
《中国部分省会城市的地震危险度排名》 合肥第二?
在世界大地震频发的近些年,很多关于地震的谣言也在不胫而走。尼泊尔地震发生以后,网上又开始流行一则传言,名为《中国部分省会城市的地震危险度排名》,合肥市紧随石家庄市之后,排名第二位。 5月7日下午,张鹏也在现场回答了记者的提问。“就目前的技术水平来看,我们还没有达到能够预测某个地区或某个城市的地震危险程度。”因此,张鹏建议广大网民,类似这样的网络排名,并没有太多的科学根据,请大家不要轻信和传播。
安徽省地震局局长张:网上传言不可轻信 尼泊尔8.1级地震,牵动了全球亿万人的心。自2000年以后,全球的大地震就出现了频发的状况。近日,在网上流传着一个《中国部分省会城市的地震危险度排名》,其中石家庄排名首位,合肥市紧随其后。5月7日下午,安徽省地震局局长张鹏对此作出回应,网上传言不可轻信。 5月12日是我国第七个防灾减灾日,5月7日,安徽省地震局公布了我省防震减灾的重点项目的进展。“地震监测预报能力建设”是“十二五”期间,我省重点实施的项目,主要任务是优化全省地震监测台网布局,实现“一县一台(站)”的目标。安徽省地震局局长张鹏表示,该项目建成运行后,全省地震监控能力将达到1.0级,重点地区0级以上,地震自动初次速报不到2分钟,最终准确速报8分钟以内。“2分钟速报对震后的应急救援,政府决策,社会稳定等都起到极大的作用。我省地震监测预报工作连续十几年保持在全国先进行列。
我省将探索农房竣工验收城镇老旧房屋排查要在今年底前完成
5月6日,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下发通知,要求各地做好城乡建设抗震防灾工作。我省今年将完成城镇老旧房屋排查,并在今后探索农房竣工验收。 2015年5月1日起,我省新建农房和农村危房改造要严格按照农房建造技术导则、农房建设抗震技术规定,全部达到抗震设防标准。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要求,各地要探索组织开展农房竣工验收工作,竣工验收结果作为办理房屋权属登记的重要依据。此外,2015年底前,我省各地要完成城镇老旧房屋特别是上世纪90年代以前的砖混结构房屋的抗震安全排查,及时发布警示,及时整改并消除安全隐患。对达不到抗震设防要求的危旧住房(包括城中村住房),纳入城市棚户区改造规划,逐步实施拆除改造或者进行抗震加固。
小编点评:近年来中国发生了不少震级比较大的地震,每一次地震都把全国人民的心紧紧联系在一起,同时也让我们更加了解地震,了解如何发生,如何最大程度减轻地震对自己的伤害。人祸我们可以尽量避免,但是像地震这样的天灾,只能提前做好准备,比如提前了解防震知识,逃生方法,在家里放置应急救生包等等,做好准备才能更积极地面对不可抗力。 信息来源:合肥热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