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8656|回复: 7

[其它] 我的父亲程仁卿

[复制链接]

346

主题

676

回帖

1343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343
鲜花(12) 鸡蛋(0)
发表于 2015-6-21 21:15:4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一苇过江 于 2015-6-21 23:16 编辑

一   家庭身世


    从巍巍古南岳天柱山麓沿着碧波荡漾的潜水河(卽汉武大帝龙舟浩荡、千里祭岳所经潜水)向西蜿蜒而去 ,翻越重峦叠嶂崇 山峻岭约四十公里。便可见一与天柱雄峰,遥遥东西相望,高矗入云,宛如香炉的香炉峰。香炉山下有由西向东的一条清澈小溪 汩汩奔流,沿溪青山隐隐,峰回路转,卽有一条茶马古道—古路岭。此乃湖北、太湖商贾要道。翻越古岭不过二十里,就是赵扑初的故乡寺前河。因此,此地地处要津,人烟稠密。商铺民舍,櫛比鳞次。其中有一处 聚族而居约几十户的程氏村庄,因酷似扬帆待发的航船,故名船形老屋。

     我的父亲程仁卿1909年9月12日出生于此。父亲出生的这一天,祖父程佩根(子周易,号西莲,清末拔贡)此前已有四子、八女。父亲是其续弦,卽祖母黎氏所生,祖母乃湖北总督黎宗岳,总统黎元洪之族裔,祖父可谓年过半百又得一子,喜不自胜,因此视父亲为掌上明珠,望子成龙,遂取名树峰,字恩吉。不免想起程氏一脉家族的兴盛变迁 。说起程氏可谓名门望族;

‘程’乃神农 炎帝所赐。五帝时有祝融、周成康王程伯休父佐周室中兴受封程国。春秋程婴 ,搜孤救孤受封‘忠诚君’被编成京剧至今传唱海内外。秦程邈献隶字三千而“书同文”。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追溯家世:“昔在颛顼、命正、重 ,以司天。火正、黎,以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休甫其后也,当周宣王时,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即以官职大司马为姓氏。由此可见司马迁在追溯其姓氏本源时,亦以本姓“程”而自豪的。只不过是程姓的一支分支而已,故宋司马光自称“程秀才” 。         

     南北朝有梁将军    程灵洗效节于梁,諡封“忠壮公”唐鲁国公程咬金于瓦崗寨被封九千岁,助李世民南征北战取得大唐天下,家喻户晓千古传颂。宋有“程门立雪”的著名理学家程颢、程颐二夫子。明成宗礼部尚书、太子讲读程敏政为唐伯虎主考官,因涉嫌泄密试题于唐伯虎而遭弹劾罢官,终老徽州歙县槐塘故里。还有清曹雪芹的《红楼梦》若非程伟元倾囊相助,(时曹雪芹于北京西山撰写《红楼梦》绳床瓦灶,想稀粥长赊而不得,饥寒交迫,穷愁潦倒,哪有钱印书。)并与高鹗续写后四十回,于乾隆五十一年、五十二年首由“本义书屋”的程甲本、程乙本刊行出版也无以传播后世。再就是将京剧唱响天下的京剧鼻祖程长庚。而我祖父程佩庚一脉则是从徽州歙县槐塘迁徙古南岳天柱山麓五庙古岭而来。

     祖父为清末拔贡雅好诗书。著有《登俊堂文集》、和《皖溪别墅》诗文集四卷。该诗集受当代美学大师朱光潜谓受益最多的老师,安徽大学教授、《安徽通志》总纂修潘季野的大力推崇认为:“笔力深厚,大有唐风”。

二   出外求学




     父亲七岁卽随祖父設馆授徒诵习诗书。由于此时我的三伯父程文卿在北京大学读书,四伯父程武卿于广洲读黄埔军官学校六期。家中田产变卖将尽,每当伯父们来信要钱时,祖父就急得无可柰何说’“这如何是好,来信又是要钱”。因为光靠祖父那点设馆授徒的束脩是无法供给他们读大学费用的。所以祖父很想将父亲留下身边承欢。但正是在外求学的三伯、四伯将北京的“五四运动”和广洲黄埔军校的“北伐战争”等山外精彩世界,科学民主思想和革命理念向父亲传播灌输。尤其是三伯父见我父亲小小年纪,不过八九岁,教的英语单词倒背如流水。诗词歌赋一点就通,对于绘画、音乐,悟性极高。画的人物、花鸟、山水形态逼真,惟妙惟肖。父亲日后回忆:“余略知文理,皆为兄所与。七岁授书史,督责何谆谆。知余性非拙,偶亦授夷文,。不学自拼音,夸我如凤麟。时抱入兄怀,嬉戏当儿婴。生我者父母,教我者唯兄。”三伯父对祖父说:“父亲,小弟这么聪明,将来是可造之才,如果不培养读书真可惜了啊。”父亲因此知识大开,求知欲强烈,追求自由文明和科学民主。一颗求学报国之心再也平静不下来,一心向往着山外世界。于是年仅十二岁的父亲在一个朝霞满天的夏晨,眼瞅着祖父母和家人的不注意,背着小书包一个激灵闪身钻进麦田,孤身一人徒步翻山越岭一百余里,当稚气未脱的父亲迈着他那布满水泡的双脚,不畏关山艰难路途遥远,忍受饥渴行至皖河怀宁石牌镇,因为是瞒着家人偸着跑出来的,在身无分文面对浩荡东去的长江,欲往省城安庆求学而徒唤奈何之际。幸遇一至今不知其姓甚名谁而萍水相逢、长髯飘拂、侠肝义胆的长者卽船艄公,见父亲是一踌躇满志的求学少年徘徊江边对江兴叹。经过询问方知父亲是家里父母不同意他赴远处求学,而瞒着家人一个人偷偷跑出来读书的。很是佩服他小小年纪有如此志向,便二话不说慷慨地将父亲带上大船乘风破浪顺江而下,父亲因此才得以遇到好人相助顺利到达安庆。在已毕业于省政府任职的三伯父资助下,于省立一中求学。

      适逢第一次国共合作时期,大革命的浪潮滚滚而来,作为“五四运动总司令”中国共产党创始人陈独秀的故乡安庆,革命活动更是开展得如火如荼,父亲也年少气盛,一腔热血,走出校门。随其1924年卽任中共潜山县第一党支部书记的潜山中共创始人程之凤堂侄(长父五岁),于潜山任由中共领导的县国民党部妇委会干事。参加“减租减息”“打土豪、捉劣绅”如捉拿反动军官石宝赞、劣绅秦英豪等革命活动,孰不知就是由于这一段光荣革命历史,在以后的反右运动中却被划为“历史反革命”。

    大革命失败后,父亲回到安庆继续求学,为免遭白色恐怖迫害,遂将姓名程树峰改为程仁卿。由于父亲学习成绩出类拔萃,初中二年级考入安徽大学预科而深受“桐城派”文组之一的姚鼎后裔,著名经学大师、清学部咨议官、清史馆篡修、北京大学、安徽大学教授姚永朴和“桐城派”古文家、安大教授潘季野特别赏识。潘季野于父亲的《仙人塔记》批云:“文章之凄逸奥衍,几欲抚手前贤,具此才而不为人知,勿不禁一为作者叹也”父亲安大毕业。成绩全校第一。姚仲实先生宴请安大校长卽严复学生、留法博士、北京大学、暨南大教授、外交部特派员、陈独秀知交程演生。举杯向其(当着父亲的面指向父亲)。推荐:“此生三十岁以后学向当在你我之上”。由此可见姚仲实先生对父亲的器重和赏识。

   父亲毕业后即任校长办公室秘书,在此期间值得一提的是,程演生校长上任伊始,卽着力改革裁减了一些不学无术的 教师,谁知惹下这伙人仗着有省主席李品仙的撑腰,竟然出现持枪射击,威胁程校长生命的暴力事件。是父亲不顾安危挺身而出,登高一呼:“此乃堂堂高等学府,怎能如此无理聚众闹事。真是有辱斯文!有什么要求可以合情合理地提出来,校长一定会解决的”当这些举枪向校长办公室射击的暴徒们,见父亲不过二十来岁的文弱书生,居然敢冒着枪林弹雨,视死如归,大义凜然,慷慨陈词。竟然被父亲这种嫉恶如仇的凜然正气所震摄,从而停止了射击。救程校长于危急之中,保住了程校长的性命安全。又将当代八大词人之一的同学,后为安徽师范大学教授宛敏灏向程演生校长举荐邀请至安徽大学任教的。

三  执教相府





    父亲在任安大校长秘书期间著有《府山楼文集》问世,时誉才子。又经姚仲实教授荐举至桐城任历康熙、雍正、乾隆的三朝父子宰相张英、张廷玉的相府西席。执教其九世孙女张漱菡、张轶群。当父亲被八抬大轿抬至相府而迎接他的合府之人,见走下轿来的竟是一位风度翩翩,貌如潘安的青年才俊。无不惊讶不已。他们以为请来的肯定是一位老先生,那知如此年轻。张漱菡的母亲禁不住向其姐夫姚仲实(张漱涵的母亲与姚仲实的夫人是姐妹,皆为海内外著名的硕儒耆宿、经学大师、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女。)问道:“姐夫呀,你不是说给我请了一位饱学先生吗?怎么今天来的这位先生这么年轻啊?”姚仲实先生回答:“呀,我只知道他的才学,可不知道他的年龄,再者我老眼昏花哪里看得清他的年纪哩。”张漱菡的母亲见姐夫如此作答,只好延请了这位比其女儿年长只有五岁的相府西席卽我的父亲在相府任教。因为张漱菡的母亲见我父亲这么年轻儒雅,如玉树临风、英俊潇洒。而她的女儿又有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这俊男靓女朝夕相处日久难免李下生情。便亲作伐柯将自己的亲侄女卽我母亲,(我母亲的继母与张漱菡的母亲同为胞姊妹,我母之母行大、漱菡母行二、姚仲实之妻行三,故我称二姨奶。)马华正介绍给父亲 而成百年之好、翰墨姻缘。

     而我母亲马家亦是桐城张、姚、马、左,四大家族之一,同属姻亲的名门望族。如我的舅母张潔蘅卽张漱菡的胞三姐。我外祖父马冀平是光绪皇朝翰林院大学士,外祖父的高祖马宗琏(是桐城派文祖之一姚鼐外甥)、曾祖马瑞辰 ,清史有传 。皆为清朝著名经学大师。《皇清经解》有二公著作:《补注春秋左传》和《尚书注》。《现代汉语大辞典》载有二公生平事迹。祖父马三俊有左宗棠为之作序刊行的《马征君遗集》六卷传世。外公的父亲马复恒佐丁汝昌创建海军而殚精竭虑,鞠躬尽瘁。殁于旅顺任所。为中国海军创办人之一。外祖父本人则于“变法维新”时期,受光绪帝钦点考察日本政治特使。远赴日本,深入社会政治、法律、教育、工业、农业等各界领域调查,废寝忘餐,历时三月,不辱使命。回国著有《考察纪实》三十万言,此书一出版发行便洛阳纸贵,销售一空,成为当时中国十大畅销书之一。为变法维新运动形成国人共识,从而达到高潮,起了极大地宣传推动作用。但随着变法的失败,该书即遭查禁,成为禁书。外公曾任安徽审判厅长、财政厅长、芜湖海关监督、以及中国红十字会会长、中国佛教会会长、总统顾问等职。然而终其一生,两袖清风,家产悉数捐赈灾民,以致仙逝棺木俱无。一棺木还是段祺瑞所赠送。而我母亲1910年腊月初七于北京南池子外公寓所出生三天,即被桐城方苞的后人舅父方伯恺抱回抚养直至上海复旦大学毕业。因又名方茜。

     父亲于相府执教期间,常言道:天上神仙府,地下宰相家。相府虽经“洪扬”焚毁,但又依原样重建,依然是画阁飞云、水榭楼台、廻廊抱轩、假山花园、蔚为壮观。
“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
     当年为修建相府而与吴家的”六尺巷”至今传为历史佳话,而被编成戏剧传播广为人知。从此赐金园内,(康熙、乾隆赐金)晚红轩里,人影花影,读书声、弦歌声不断。父亲教张漱菡姐妹以及我母亲《论语》、《楚辞》、.《诗经》等国学经典。正如父亲有诗忆曰:
“弦歌曾记画堂东,风送箫声月满空。春为西窗浓着色,绣球开后牡丹红。”
   母亲则说:“江南忆、最忆晚红轩。笑向绣球花下舞,一团香屑绣鞋黏,怎得不情牵。”
     父亲在相府执教时为这班女弟子留下了珍贵的师生情谊,以及美好的青春回忆,也为张漱菡表姨的日后创作奠定了深厚的国学基础。而与我母亲也伉俪情深,花前月下,龙眠河畔,策马芳郊,形影相随。母亲有《忆江南》数阙忆道:
     一,“江南忆,最忆是龙眠。碾玉峡高飞雪练,赐金园(乾隆赐金)内听松泉,清韵似鸣弦。
     二,江南忆,最忆艳阳天。试马芳郊风似剪,携觞花下柳飞绵,波影照花钿。
     三,江南忆,最忆是莱园。把酒东篱思靖节,论文小阁忆江郎,簾外月如霜。”
    而父亲也有《菩萨蛮》道:
     一,“牡丹帘外红如锦,一春只有相思分。莺语似多情,娇音入画屏。朦胧窗上月,纤手赠罗帕。紫陌燕双飞,欢送江上归。
     二,花阴静处横波溢,初逢便有相思意。未过柳荫墙,先闻粉黛香。重寻金谷路,萧瑟池边柳。花似昔时黄,香多更断肠。
    三,凭栏人共花憔悴,秋来会有相思未。翠映紫罗裳,如闻粉黛香。梦中金谷路,景物全非旧。早访故园春,花开犹似君。

    四,蛮笺细字缠绵语,青鸾送到屏深处。罗幕锦灯明,春闺夜夜情。红英飞似雪,花解人将别。几日得重来,相思明月台。”也就是在此期间父亲得以与姚仲实、潘季野二位老师亲密接触而晨昏趋奉,聆听教诲。请教桐城派古文的章句理法和传承发展。两位老师都对父亲这位得意弟子期望甚高,认为将来前途不可限量。

四  革大学习

父亲在相府执教将近两年时间,这段美好时光给他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随卽回到安徽学院任教直至芜湖解放。解放前夕,桐城亲友大多于上海飞往台湾,他们都为父母亲定好机票,但父亲却执意要教育报国而留在大陆。而安徽学院一经解放即由军代表接管。父亲即被派往北京革命大学政治研究院学习马列主义,进行中国首批知识分子思想改造,开展向党交心运动,交代个人历史,写学习心得和思想总结。凡来此学习的都是解放前的高级知识分子,其中就有胡适的儿子胡思度从美国留学归来,为了向党交心登报声明脱离父子关系。并撰文批判声讨其父,不想日后却死于文革,令人不胜唏嘘。学习期间,经常聆听周恩来总理报告,周总理每来革大作报告皆自带铁壳水瓶,就将瓶盖当水杯,而将原有的水杯全部撤换。周总理在报告中称:革大学员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英雄并要向学员们学习。1949年十月一日国庆大典,父亲和革大学员受邀于观礼台参加庆典仪式。亲眼目睹了新中国的成立,聆听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父亲革大一毕业,卽由政务院分配到东北人民政府高教部工作。因东北刚解放,战后满目疮痍,百废待兴,生活条件极其艰苦,当时一个厅长一个月才有五斤猪肉,十斤大米,余皆高梁、小米等杂粮。这对一个南方吃惯了大米的人来说,非常不习惯。再者全国初解放,人民币未统一,关外卽东北币寄到关内,十元不抵一元用。父亲因要供家养口薪水不够用,请求调回安徽,但东北政府不同意说:“东北刚解放,正需要大量人才,何况你还是高级人才,由政务院直接分配来的,我们无权调动。”后经父亲再三要求,高教部长最后无奈,只有采取瞒上不瞒下的方法将父亲调回安徽。参加创办安徽中学教师进修学院,卽安徽教育学院今合肥师范学院。任中文系主任、教研组长。,主编《安徽教育》。因为该学院也是创始时期,一切从零开始,第一个问题就是书籍问题,一个高等院校图书馆没有一本藏书怎行?于是父亲每天就和牛维鼎老师一道,请部板车,于合肥各书市采购各种书籍,用大板车拉回,以丰富图书馆藏书。由于父亲慧眼独具,虽说当时是解放初办的大学,但该大学的图书馆藏书丰富而门类齐全,一点也不比其他大学藏书少。从而保证了该大学的教学质量。父亲此间著有《文选引经注考》和《文天祥传,》两部书稿,其中《文选引经注考》深受清史馆编修、著名学者朱子彻推崇,给予很高评价,被认为是不可多得的,有学术研究价值的著作。已与北京文学研究所签约出版,而《文天祥传》也与安徽人民出版社签订出版合同,并且清样已出卽将出版问世。

            

五错划右派


       一九五六年,父亲于《新建设》看到他的安大老师陆侃如与郭沫若进行学术争论,由郭沫若署名发表的《关于宋玉》论文。由于郭沫若随意否定先秦继屈原之后的伟大文学家宋玉,史称:“屈宋”而仅将宋玉一篇赋中的“兹有九亩芝兰兮”就主观武断认为宋玉是封建大地主。这种不顾历史客观事实(而后又将杜甫说为大地主,见其所著《李白于杜甫》)妄加评论,不仅治学不够严谨,也有失其大师风范。是完全出于政治需要的作法。父亲为还原历史,于是奋笔疾书,引经据典,特别是引证了屈原、杜甫等人的诗句,如杜甫:“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江山故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从而说明:“九亩”并非实指,这只是传统的文学创作夸张艺术的论文《对(关于宋玉)一文的意见》。由于父亲的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有力地驳斥了郭沫若的荒唐论文。该文首先发表在山东大学校刊《文史哲》,不久即被转载《光明日报》。引起全国学术界的注意和大讨论。此文先后两次被载入《楚辞研究论文集》(作家出版社)出版。

     由于父亲工作之余,著书立说,特别是写《文天祥传》耗费大量心血和精力,我家和该学院院长唐绍华同住一幢屋(平房) ,隔壁相连,因为写作一般都是夜晚写作,而夜深入静最利思维发挥。所以父亲因写作抽烟、喝茶、咳嗽,隔壁唐院长听得一清二楚。他知道 父亲夜晚写书。当时反右运动已经结束,由于父亲经历了1949年北京“革大”政治学习的洗礼,所以在反右运动中谨言慎行,并积极拥护党的反右政策,还写了反右诗歌发表在《人民日报》上 。哪知1958年秋天又来个右派补课运动,按照规定的右派指标,该院即使没有右派 也必须要划两个右派才能完成打右派的任务。由于父亲  出身地主,而唐院长认为业余 写作就是资产阶级名利思想,更为严重的是他还认为父亲不仅自己著书立说,还教育毒害哥哥才十岁的年纪,画的山水国画和诗歌就发表在1958年6月1日儿童节的《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和《合肥晚报》上。所以父亲被划为“右派分子”和“历史反革命”的双料右派。受到右派处分最严重的级别处分卽开除公职、遣押劳动改造。而父亲呕心沥血即将出版的两部书稿,《文选引经注考》和《文天祥传》也因此没有了出版权。后父亲本人的底稿和出版社的清稿,皆毁于文革秦火化为灰烬。


评分

参与人数 2威望 +1 桐币 +12 收起 理由
淡苒 + 2 很给力!赞一个!
浮生一梦 + 1 + 10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346

主题

676

回帖

1343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343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21:26:4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父亲程仁卿(二)

本帖最后由 涧底松 于 2015-6-21 21:27 编辑

六  山区改造


     父亲被押送到潜山五庙山区农村劳动改造正是1958年秋天,是全民大练钢铁、大办人民公社、公共食堂的大跃进年代。农村基层干部为了响应党的号召,一天等于二十年、早日到达共产主义,高压之下,浮夸风、强迫命令、瞎指挥、打骂等“五风”盛行。父亲被押在潜水水吼河滩,因河石形如鸡卵又名鸡子河捞洗铁砂。与那些衣裳褴褛,同被有持枪民兵监督劳动的其他受改造的地、富、反、坏、右分子一道捞洗和挑铁砂。时值秋末冬初,北风呼号,寒气凜冽。几个公社的男女老幼劳动力,砍树的砍树,烧炭的烧炭,将那千年古树,大片青山一砍而光。炼钢高炉火光冲天,人山人海,大兵团、大呼隆地齐上阵,当时的口号是:“钢铁挂帅”农田和山地里大片的稻谷和玉米、山芋等五谷杂粮烂掉无人收割。造成日后的大饥饿而日夜作战大炼钢铁。正如《风雨彭门》153面,文化艺术出版社,2006,2月版。滕叙兖著。以及《这就是彭德怀》926面,中国工人出版社,2002年版,郭晨著。所记载的:“1958年12月22日清晨,彭德怀元帅视察湖南平江县,于县委招待所接见老红军黄杜芳,黄杜芳向彭总反映“好啥哩,饭都冒得吃喽。”随卽递了一张纸条给彭总,彭总一看,只见上面写到:“谷撒地,薯叶枯,青壮炼钢去,收禾童与姑。来年日子怎么过?请为人民鼓咙胡。”古咙胡(《古诗源》:不敢公言,私咽语。)彭总随卽改为:“我为人民鼓与呼”。”可是令彭总万万没有想到的是,正是因为人民的鼓与呼,在庐山被打成“彭德怀反党集团”而被批斗摧残致死。谁若稍有懈怠,或因熬夜体力不支,挑铁砂歪歪斜斜,特别是被监督劳动的五类分子,持枪民兵走上去就是一枪把子,打得唉声淒号,欲哭无泪。后因有位炼钢指挥部的总指挥孙乡长,看见父亲挑铁砂挑不动倍受折磨,知道父亲是因为写《文天祥传》而被划为右派,是一位手无缚鸡之力,文质彬彬的大学教授,心里非常同情,蒙其格外开恩照顾,就破例安排父亲在炼钢工地指挥部看仓库。也是苍天有眼,让父亲遇上好人,在那极左路线下,能有这样一位宅心仁厚的基层干部,闪耀着人性的光辉,虽说廖若晨星,也实属难能可贵。使得父亲能在大炼钢铁运动中有幸度过一劫。父亲为了争取早日改造好自己,以脱胎换骨,重新做人。不惜将自己的怀表、太平洋牌被单,以及蜜蜂牌毛线衣等衣物,无偿捐赠给炼钢指挥部。以实际行动表示拥护党的炼钢号召。而他自己尽管衣裳单薄,则任凭寒风呼号,坚守在炼钢工地。后只是因食不果腹,吃了一种叫别芭刺的灌木根充饥,不能消化而解不出大便哀号不止,被抬到五庙卫生院洗肠,从而保住了性命。

     大炼钢铁一结束,父亲即被勒令参加诗画满墙运动,由于父亲的字画俱佳,便与那些有文化的同被监督改造的五类分子,在农村屋外墙上泼墨挥毫宣传诸如:“共产主义是天堂,人民公社是桥梁”。“圆圆稻堆堆成尖,社员堆稻上了天,凑近太阳吃袋烟。”等有诗有画的假大空宣传。但墨迹未干,便是整个中国更为大饥饿的1960年,尤以安徽、河南、山东、四川、贵州等省为最。大量农民饿死几千万,完全是人祸所造成的。近年有大量资料披露如,《炎黄春秋》、《文摘周刊》、《墓碑》等,由于浮夸风亩产万斤、30万斤粮所造成的高征购、强征购而农村农民无粮,但国家粮库里粮食不准动,卽不准开仓赈民,据2014年7月11日《文摘周刊》报道:在“大跃进”与接踵而来的大饥荒悲剧中,县级官员无疑起了重要作用。也有不少人在当时依然闪耀出人性的光辉,值得后人怀念。1958年,负责农业的副总理谭震林从南京到安徽参加市、镇、村三干会,江苏六合、安徽天长这两个县的县委书记汇报水稻亩产700斤,(其实当时亩产不过300来斤)由于低于领导意图,结果这两个县委书记都被撤职。甘肃通渭县县长田步霄1959年写下:“土地荒了,人民饿着,咱们把罪犯下了”后自杀。1959年二月,河南郸城县县长卢世人因抵制当时的浮夸,受到批判斗争,自缢而死。1958年山东省郓城县县长鲁成给党中央、毛泽东、周总理写信6封,如实反映农民逃荒、领导干部说瞎话的情况。信件退回菏泽地委后,鲁成被定为“现行反革命分子”被逮捕入狱,并先后两次被万人大会批判。许多为鲁成鸣冤的学生、干部、群众被开除、撤职或批斗。安徽涡阳县县委书记胡泉瞒报500万斤入库粮食,并且尽量少征购粮食。因此1959年冬至1960春涡阳饿死人是周边10个县最少的一个。主政中央的领导要将粮食支援古巴、越南、朝鲜等国。仅1960年,光朝鲜一国,我国就支援了23万吨粮食。(见,《炎黄春秋》2013.12期)而我们邻县如太湖、怀宁、霍山等县有的地方,我小时候就常听说,人饿得整屋整村死光,无人收尸。例如2015年第一期《炎黄春秋》,第47面李素立的(探寻1959年河南商城“死绝村”)中说:“1959年冬、1960年春,信阳地区发生了严重的死人事件。据统计,全区死绝5万多户,村庄毁灭1万多个。仅息县就有639个村子死绝,固始县全县无人村庄有400多个。而商城县死绝村庄453个。令人惊骇的饥荒事实:杨寨王门楼80多人,剩下20多人。徐寨黄楼,原有七、八十人,剩下十来个人。工寨生产队210人剩下18人。朱小店队100多人剩下十来个人。’’对于大饥荒刘少奇的结论是三分天灾,七分人祸。甚至在安徽淮北等地如亳州,现有当时的县委办工作人员梁志远,撰文于2014,7期39面《炎黄春秋(特殊案件)》回忆:“在大跃进和大饥荒年代亳县不仅饿死人多,而且人吃人的特案没有空白公社。我是共产党员,以党性。人性为原则,坚持实事求是,对特殊历史记下工作笔记与活页记录,现阅此史料,悲惨至极,催人泪下。城关公社葛鱼池生产队,一个叫实话的农民1960年春吃了自己的侄女。双沟公社王阁大队大王庄生产队,王玉珍是我亲姐夫,他家7口人,其祖母1959年春饿死。1960年春第三个孩子饿死,他与我姐把孩子煮吃了,吃后腹泻不止。于3月28日他俩和母亲先后死去。双堂公社张庄生产队,张韩氏一家四口人,1960年春饿死二人后,身边只有一女,打死煮吃。”亳州出现人吃人现象,而且死人活人都吃,真是惨绝人寰,骇人听闻。那个时候大食堂每人一天六两米(十六两制)只合十两制三两多一点。三餐稀饭浪打浪,见不着几粒米,我的大姐名黛蒂,也因生病不治身亡。父亲眼见我们一家五口饿以待毙,不如他出外找工作,再说当时打右派宣布改造三年,现三年期满可以继续为党工作了。还有我的二姐黛蕊,乳名小燕,也辍学在家,二姐虽只有十三、四岁,也自告奋勇地对父母亲说:“爸爸妈妈,我也有这么大了,我也要自食其力,出外谋生。”就这样在一个春寒料峭的清晨,爸爸和姐姐踏着白茫茫的寒霜,翻山越岭走出山外寻找求生之路。


七  饥饿逃亡

   
  二姐先是和同学到太湖县公路局修路大队离县城一百多里的深山区修公路,开山炸石。一个十三、四岁的小姑娘,挥动着她那稚嫩的肩膀,捂紧大锤,满手是泡,咬牙坚持,艰辛无比。但无能如何能吃三餐饱,总比在家饿死强。后又在华阳河农场当农工谋生,直至于安庆考取黄梅戏校政审通不过,到“文革”爆发,对前途绝望,于安庆跳江而死。此是后话。父亲则直奔合肥安徽教育学院要求参加工作,哪知这只是他的一厢情愿,知识分子的天真想法而已。无奈又爬上运煤的火车到达北京,找周总理和刘澜涛(革大校长)要求工作。那时全国大饥荒,首都北京也不例外。没有粮票根本买不到吃的,只有水果糖不要粮票可以供应,所以在北京无法停留。无奈只好跟随那些来北京找工作的大学生和同样被打右派的教授们,南下广州。而父亲欲往广州中山大学去找姻亲卽其舒芜表弟的父亲方孝岳教授,找其帮忙找书教,他还以为像过去一样只要有真才实学,还愁找不到书教。谁知那个极左时期,六亲同运,父亲到中山大学一打听,原来方教授早被勒令退休,人去楼空已经不知去向,。父亲只有在旅馆扼腕长叹。哪知此时大批的被打右派的知识分子和归国华侨,皆因大饥饿食不果腹,从全国各地涌向广州欲往香港逃生。特别是那些华侨,当他们看到我父亲的大学聘书 和《文天祥传》稿时说:“像你这样的高级知识分子在我们香港别说教大学,就是当个家庭教师也比饿死国内强,你跟我们到香港,我们香港人有的是钱。我们有华侨证绝对没问题”。父亲真是从死亡线上看到了一线生机而喜不自胜。他从中国的东跑到北,又从北跑到南,几乎跑遍了大半个中国,都没有他的生存之地。他能不欣喜若狂吗?于是父亲就跟着这些归国华侨光明正大地走向广州海关口岸边境检查站,谁知一到检查站一检查,这些华侨证早已过期没有用处。于是这些华侨和我父亲即被截回。当时主政广东的是陶铸书记,见国内各地成千上万的饥民往香港跑,有人认为这样放任下去有损中国社会主义形象,而陶铸书记却说;“与其国内大量饿死,还不如放人一条生路”正是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边境岗哨查得也很松,都是睁一眼,闭一眼的。所以那些偷渡逃生的,当火车一到深圳,便从火车窗口纵身跳下,那时深圳很荒凉,到处都有芦苇丛,便往芦苇丛里一钻,过河就到了香港。以后大陆改革开放,很多港商回到内地投资,大多是此时跑到香港的。而我父亲因为所持有华侨的华侨证,所以没有偷渡。但却因此误了逃生香港,和那些华侨反被押回东莞大有农场供给饭食。由于逃生香港的人在东莞大有农场越聚越多,造成人满为患,供食不足,抗议闹事的事件发生。于是大有农场就根据登记逃生人的厡籍,一个电话通知各地公安局领回。我父亲就这样被安徽潜山县公安局领回。

      潜山公安局局长一看我父亲只不过是肚子饿不过,欲往香港逃生,又没有什么政治目的。何况还是一个著书立说的大学教授,虽说潜山法院判了三年徒刑,罪名是“叛国”但也挺照顾而法外开恩,父亲被安排在看守所食堂当采办,可以出外买菜打杂,帮忙做些擦灯泡,切菜的轻松活。并且练就了一手切菜功夫。想不到父亲却是因祸得福,这三年牢狱之灾与以后的农村右派改造的炼狱生涯相比,却是有着天壤之别而令他留恋无比。

     1963年,父亲三年徒刑期满,释放回乡继续右派改造。当父亲穿着一袭囚衣、黯然惨淡地跨进家门,举目一看这哪像什么家啊!不仅家陡四壁,空无一物,而且与他60年出外逃荒之时,非但没有丝毫改观而且东边墙壁由于山洪泥石流的冲压,已是摇摇欲坠,豁裂将倾。原来,由于全国大饥饿,为解民于倒悬,公社大食堂早已撤销解散。农村田地包产到户,有劳动力的农户,非但解除了饥饿之绥,而且家家有余粮,因此农村出现了生机。而我家由于没有劳力承包田地,因此饥馑依然如故。冷锅冰灶毫无生气,先是在路边河边,拣拾人们丢弃洗过淀粉的蕨根、葛根渣,炒研作粉充饥。后全靠母亲给人缝连补破,形同乞丐糊口,挣个一升半碗回来与我度命。然而母亲给人缝补只能偷偷摸摸,不敢公开,唯恐让人看见,大路不敢走,就走小路。特别是到了家门口只能走水沟。人们给的一升半合的粮食,只能藏在衣袋里。因为如果让大队、公社干部看见就大祸临头,遭受批斗,而被认为是剥削人民,进行反革命活动。但农民们因为子女多,靠国家发的几尺布票不够穿,所以照请如故。尽管如此还是半饥难饱,从未吃过三餐,夜晚未等天黑早早入睡,像动物那样冬眠似的艰难度日。哥哥程碧涛,1962年全县中考第一,由于无钱缴学费,便将其1958年发表的诗画作品附了一封人民来信寄往中共潜山县委,要求读高中。县委见其成绩如此优秀,是可造之才,县委从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高度,批准哥哥享受人民助学金入学读书,哥哥可是喜出望外,铭志难忘。要知道这在那个极左年代,可谓凤毛麟角,世所罕闻。由此可见,尽管在极左时期好人、好领导还是有的。可是,农村田地承包的好光景不长,不久田地被收回集体耕种。我在本家老师的帮助下免费读了小学未毕业,就在生产队出工作工分。父亲也在出工劳动改造,扯田塝、捡石头。但家庭的唯一经济来源就全靠我给供销社挑货,诸如糖、烟、酒、布之类的百货用品。那时山高路远,不通公路全靠人工肩挑背驼,我年纪小,挑不动多少。一次只挑三、四十斤,要翻越几座大山,来去七十多里。还要披星戴月。一次只有四五角钱,因为一百斤才有1.32元。我每次都是又累又饿像逼命一样地挣扎,将背弓起来挑,喝奶的劲都使出来了,挑不动也就走不动,生活的重担压在肩上,歪歪斜斜,茫茫苦海,不知何时才有尽头。因为大办食堂时期吃饭不要钱,但现在新老账一起算,我父子做的工分还不够还债,我们的口粮常年扣在生产队的仓库里不给我们。因此,我们一家是远近闻名的饿龙,也是人们经常嘲弄的对像。至今记忆犹新铭心刻骨的是一餐糯米饭故事。一个秋天傍晚,生产队正是挖地秋种季节,由于山区山多田少,五谷杂粮如玉米、山芋、小麦等全靠山地种植,而且大片山地全靠人工垦挖。是个人力战术,需要消耗体力的繁重劳动,尽管农民终年辛苦耕种,由于产量低,广种薄收而山区缺粮,全靠国家供应粮食。但国家供应的粮食,却没有我们的份,生产队为了早日完成秋收秋种任务,去参加农业学大寨兴修水利,就于挖地季节的若干早晨集体煮糯米饭给社员加餐,以加快挖地进度。因而一餐糯米饭对于常年饥肠辘辘的人而言,就显得平日难见而弥足珍贵,如获至宝。所以在山地搬收玉米,快要收工的时候,和我们同住一屋的大队民兵营长程龙当着许多男女社员的面,一本正经地对我说:“小末,明天早上生产队在船形大屋煮糯米饭吃着挖地,可要起早点,叫你老头子也去,挖地要他去捡石头(山地石头多)迟了可打不到饭啊。”并且又叮嘱我“你早点起来喊我一道啊”那些男女社员随声附和道“对,对,明天挖地人多,去迟了可打不着饭,尽量起早点”我听了他们这样一说,就信以为真,回家兴冲冲地对父母说:“爸、妈,刚才收工程龙对我说明天队里挖地,起早开工,队里煮糯米饭打牙祭,并且叫爸爸也去出工捡石头,”爸妈听我这么一说,可高兴得不得了说:“那可好,明天终于可搞到一餐饱饭吃了,那挖地可是吃人饭,干牛活,小末呀,你肚子从来就没饱过,怎能挖地啊。”我和父母听说明天早上有糯米饭吃的消息,一点也不亚于中了什么彩票大奖似的喜悦。特别是母亲,左叮咛,右嘱咐的教我和父亲千万别睡着了睡过了头,耽误明早吃饭。就这样我和父母亲兴奋了很晚才睡。约莫睡了很久,因为我们从来未吃过晚饭,所以感觉睡了时间不短,就听见母亲在喊我和父亲:“快起来,小末、孩子他爸,天亮了,再不起来,可就打不到饭啦!”我还在睡梦中,猛地听见母亲呼喊,便一骨碌和父亲往起一爬,睡眼蒙眬地往窗外一瞧,,果然天亮了,窗外清晰可见。于是就和父亲走出屋外,抬头一望,原来皓月当空,月华如昼。那个年代,在贫困山区既无手表、又无闹钟记时,全凭感觉掌握时间。大约是下月头吧,我也拿不准是不是天亮了。于是就和父亲一人拿了一个大碗和筷子,心想早总比迟好,出了大门朝着西头程龙窗外高喊:“程营长,快起来,天亮了,迟了可就打不着饭了。”谁知此时正是夜深人静,人们酣睡之中,我扯着喉咙喊了七、八次,因为受人之托,必需要终人之事。才把他喊醒。他也是睡意朦胧地回道::“你好早,就起来了,”我说:“你昨天傍晚不是叫我今天早上喊你吗?”“对、对,那你赶快走,我一会就来。”我听他如此说,便和父亲一路小跑到船形大屋去打饭。谁知乐极生悲,我跑在最前面,也许是我心急火燎,也许虽说月光若昼,毕竟和日光不同。一个趔趄,跌入河中,幸好河岸中长有刺藤灌木将我挂住。不然后果难料。也许真是为了一餐糯米饭,几乎送掉一条命。就算侥幸不死,也要跌个半死不活,因为山溪水深陡急,乱石嶙峋,至今想起还心有余悸。于是我就拼命地往河岸上抓,父亲见状也急着在岸上拼命地把我往上拉,父亲费了九年二虎之力终于将我拉了上来,可我被荆棘莿藤戳了个遍体膦伤,特别是脸上、手上,血痕模糊,痛疼难忍,好在只是皮外伤,并无大碍。奇怪的是碗筷却完好无损地攥在我手上,未曾摔破。当我们父子二人赶到船形大屋时,走进屋里一看,黑漆咕咚的,并未见有灯光和人影活动,我和父亲不免心生疑窦地乱喊道:“请问,早上烧饭在哪家啊?不是说今早队里煮饭挖地吗?”如此高声地喊了十几遍,终于有一位叫小梅的大嫂在床上应声道:“是哪个讲今早煮饭啊,今早没人煮饭呀。”“昨天傍晚收工时,不是程龙营长说今早煮饭吃着挖地吗?”我听见有人应声,便赶忙回应道。“那是他哄你好玩的,你也当真”小梅大嫂听我如此这般说,便忍不住地在床上咯咯的笑着答道。啊!原来我们父子被折腾了大半夜,几乎丧命,竟是一个子虚乌有的骗人玩笑话!还是出自一个大队民兵营长之口。于是我们父子有一种被侮辱,被愚弄,被亵渎的怒火从心内窜升起来。真是穷瘋饿极!被人如此恶作剧地嘲弄,奚落,这比形体直接受人伤害还要令人可恶和痛苦,不给饭吃是对人的基本生存欲望杀手锏。真是孰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他们知道我们一家长期饱受饥饿折磨,梦寐以求的就是能有一餐大快朵颐的饱饭充饥,于是就想出这么一出毒招,意欲从形体和精神上使你饱受双重折磨,即便如此又能怎样呢?要知道父亲是被监督改造的右派,而我则是右派的小兔崽子。不就是被他们随意侮辱捉弄的对象吗?于是我和父亲既气愤又无奈地回到家,还是半夜时分,当母亲见我父子神情沮丧,失魂落魄的一人各拿着一双碗筷回来时,便诧异莫名地问道:“孩子他爸怎么这么快一餐饭就吃好回来了?。”“快别问了,孩子他妈”父亲听母亲如此问道,便气不打一处来地将这月夜为了一餐糯米饭而受人愚弄欺骗的经过说了一遍。母亲听说后也长吁短叹地说:“这一夜害得我们一家三口都没睡好觉而空欢喜了一场。”父亲最后不得不自我解嘲地苦笑道:“如果将来有哪位小说大师,如吴敬梓、张恨水把这月夜经历写出来,可真是令人啼笑皆非的好素材啊。”第二天出工,就如爆炸新闻,趣闻轶事一般,成了全生产队男女老少社员的谈资笑料。成天价的问道:“小末,糯米饭可好吃,你也留点给我们尝尝。”于是我父子二人成为他们成天打趣取笑的对象。我和父亲除了陪之以无奈,痛苦,尴尬外,还能有什么呢?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10 收起 理由
浮生一梦 + 1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346

主题

676

回帖

1343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343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21:31: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父亲程仁卿(三)

八  哥哥离世

   
  到了1964年的年关将近,哥哥程碧涛却神情黯淡地于潜山中学放寒假回来过春节了。是啊,一眨眼又过春节了。是穷是富,是贵是贱,是人是鬼,是猪是狗,都得过这个中国千百年的传统春节。无论如何这个不灶晨井冻,无衣床被寒,颓壁残垣,绳床瓦灶的所谓的家,也因长子回来与家人团聚凭添了几分天伦之乐,呈现了一线生机。

      尤其是这个昔日于合肥被人称之为神童的哥哥程碧涛,父亲对之更是满怀期望,希望他能祥光胜祖,重振家声。父亲今日见了哥哥回来,分外高兴,一扫愁云。哥哥碧涛(又名大义)五岁善画,七岁能诗:“十里莺啼百里花。”,十岁之年即一九五八年“六一”儿童节那天,即于《人民日报》、《安徽日报》、《合肥晚报》发表诗画作品,从而轰动一时,被人誉为神童。他不仅能诗善画,而且极具文学鉴赏能力,曾说巴金的《家》中关于春节燃放爆竹的一段描写为赘语败笔,这与此后中国著名的文学评论家王瑶语出一辙,不谋而合。使得父亲不得不对自己才读小学四年级的九岁哥哥感到大为惊讶。正当哥哥小荷才露尖尖角之时却突遭厄运,被株连流放至此。其发表的获奖作品也成了父毒害儿童的右派罪证。

     尽管哥哥小小年纪即遭发配流放,然而由于其天分极高而仍然出类拔萃,不同凡响。诗画文章多次获安庆地区创作奖。他仅仅依靠其于早年出外谋生的二姐黛蕊于安庆拉板车、太湖修公路所挣接济读书。这来之不易的读书机会使之更为勤奋。哥哥尽管饥肠辘辘,食不果腹,依靠我捡取蕨根渣炒粉充饥,但其学习成绩仍在全校独占鳌头。

     但是哥哥一踏进家门,可就见父母兄弟一脸菜色,鹑衣百结。更为揪心的是年饭米无着而冰锅冷壮,满目凄凉。这时天上飘扬着雪花,凛冽的寒风一刻也不停地刮着,将那如絮的雪片从那颓壁残垣中裹胁而进。冰冷的气息使得这裹瑟在雪花中的破屋,更加冷透肌肤,寒气彻骨。急遽飞来的雪花飘洒在哥哥的脸上,慢慢地融化着。尽管冷气刺骨,然而他却未伸手将这雪痕抹去。他一动也不动地木然站立,听着屋内屋外搅动的风雪之声。好像他的心也在这茫茫的雪海中飘荡。这将要倾颓的破屋就如裹胁在雪浪冰谷中将要巅簸待散的破船,既没有希望,也没有方向。他目光呆滞地望着天窗洞开的屋顶,仿佛从那如斗的天窗里看到一片使人倏忽籍暖的乐土。而他的父母兄弟不再饥寒交迫,度日如年。然而,那雪花飞舞的天空却总是浮现出使人心惊胆颤的幢幢幻影,忽儿是他大姐那饥饿的嶙嶙白骨;忽而是老父老母被批斗得血肉横飞的伤残肢体;忽而是他的二姐黛蕊在震天价响的开山炮火中,凌弱不支的修路挣扎呻吟。更是他小弟不堪体力劳动的重负而被饥饿恶魔撕扯着肉体和灵魂。

     他听得出屋内屋外呼号不止的不是风雪之声,而是在极左路线迫害下的无数冤魂苦鬼在悲号哀鸣!

       哀莫大于心死,当哥哥面对这一切的时候,他还能说什么呢?到了除夕之夜,他便高烧不止,梦呓连连。“爸爸、娘啊,我家的口粮称了吗?过年可有年饭米?”“我要走了……走了……我要去考大学。”我一见哥哥已话语断断续续,神气外露,目光游移,便大呼:“爸爸,娘,哥哥怕是不好了,我好怕呀。”“快去找医生,快!”父母亲一听我的呼喊也都慌了神地急呼我快去找医生救哥哥。然而他们都急疯了而忘却今夜就是大年之夜啊。我救兄心切,也顾不了许多,便扯开小腿,钻进黑夜,没命地朝五庙医院跑。待他跑到五庙医院所幸还有一位叫程有志的医生在值夜班。我一见,便急急切切的,喊:“程医生,求求你,快快救我哥哥,我哥快不行了,迟则恐怕就无救了……”救死扶伤本是白衣天使的天职,这位程医生一见我情急如此,也没说二话,拿起手电筒背上药箱,随即跟着我疾步如飞就到了我的家。当他拿起听诊器在哥哥胸部听了一会,便马上对我父母说:“必须马上打针抢救,迟则真怕不行了”但是这位号称以救死扶伤为天职的白衣天使,当他拿起了针头和药水的时候,却对父母说:“这打针吃药可是要钱的,你们必须先交钱后打针。”钱?父母一听,他们哪里有钱啊,于是就向这位成医生苦苦哀求道:“我们穷得年饭米都没有,到哪儿去弄钱啊?”“那可不行,对于你们这样右派家庭我能连夜赶来为你们的儿子看病就已经够人道的了,没钱也想治病,那不成了笑话。”说着就板起面孔,冷若冰霜地收起针药,头也不回地扬长而去。

     我和父母亲只好眼睁睁地看其扬长而去而徒唤奈何。父母只有伏在哥哥的身上摇晃着,呼喊着:“涛儿,我的涛儿,你快快醒过来呀。”他们用这无望而又哀切的喊声呼唤着已是奄奄一息的哥哥,那大姐饥已卒的人间惨剧难道又要重演?这聪慧过人的哥哥又要永离他们而去?天啊!右派的罪孽果真就有如此的深重,该斩尽杀绝?父亲此时突然一个激灵,猛地将他的小儿子成望阳象老鹰护雏一般,张开羽翼,双手拉在自己的怀里而紧紧地护住不放,唯恐又有饥饿的恶魔伸出魔瓜将其唯一的儿子攫走。而哥哥却于恍惚迷漓之中回到了儿时的乐园梦中的天堂—安徽教育学院,与其姐姐以及儿时的伙伴,正在教育学院的操场,花圃、幽径,欢声笑语、载歌载舞。那“飘飘荡荡天河来”七仙女的黄梅戏音韵以及“在那遥远的地方,有一位好姑娘”的《康定情歌》嘹亮歌声却不绝如缕,丝丝袅袅飘荡耳际,透彻心扉。多么幸福啊!父亲的右派终于得到甄别。姐妹、兄弟、父母一家六口又返回朝思暮想魂牵梦绕的合肥,沐浴着阳光,享受着党的温暖光辉,重新过上了衣食无忧,天真烂漫的童年生活。可是这一切只不过是哥哥童心未泯的精神幻觉和梦想。

     在这暴风雪肆虐的除夕之夜,父母亲和我就这样紧紧地依偎在一起守护着气息奄奄的哥哥,悲痛欲绝,嘤泣抽搐。那昏黄如豆的煤油灯光被风雪裹吹得悠悠忽忽,明明灭灭。空中却传来阵阵辞旧迎新的鞭炮声响。父亲唯一的希望就是这个风雪茫茫的黑夜能尽快消逝,天明就出外向亲友借钱给儿子治病,能有起死回生的生命奇迹出现。他思来想去他的一些穷亲难戚,这些亲戚大多六亲同运,自顾不瑕。有些生活经济条件稍好点的又大多在外市别县,远水救不了近火,唯有离此约摸只有三五里路的黎家岭外婆家有三五家,都是贫农成分,家道稍可,但自他被打右派到此改造以来,即或路途相逢,这些亲戚也熟视无睹避而不见。如今这新年大岁的大年初一冒昧上门,他们会认他这个落魄之人肯借钱给他替儿子治病吗?但不管怎样他也要去试一试,闯一闯。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尽百分之百的努力,大不了拼着自己的一张老脸,再说,人与人还有个见面之情哩。何况到了性命攸关的危急关头,血缘之亲能见死不救吗?

     熬到了第二天卽1965年的大年初一,天刚拂晓,父亲就在白雪茫茫、举国欢度春节的鞭炮声中,忍饥冒寒,深一脚,浅一脚,朝有一线希望的黎家岭奔去。尽管他为了借钱救儿,也顾不得也未吃年夜饭的腹内饥饿和冰天雪地的刺骨寒风,往返翻山越岭地巅波,可到头来还是如其所料,白跑一趟,两手空空,哴哴跄跄,无望而归。只因思儿心切而疯命狂奔回家以期其儿能有起死回生的生命奇迹出现。此时此刻他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儿子,我儿怎样了?天啊!救救我的儿吧!当他抄近道还未奔到他家的屋后山梁上就听到我和母亲哭声震天。他一时间心如刀绞,知道其子碧涛已是撒手人寰。便万念俱灭,毫不犹豫地朝山下的山塘飞奔而去,纵身跳进了水塘之中以了残生,解脱缧绁。

     可是父亲命不该绝,每每都于死神那里得人相救,绝处逢生。正巧此时,我堂兄早葵牵了一头水牛来此山塘饮水,远远地瞧见水塘内翻滚着一团似雪如棉的东西,走近一看,却原来是一件开了面子的破旧棉衣在水中翻滚。他心生诧异,大感蹊跷,这新年大岁的大年初一,家家户户都在欢度春节,祝福新年,难道还有人投水不成?可再定睛仔细地一瞧:这不是他的胞五叔吗?咋个投水了?莫非是家里没了年饭米而想不开?恻隐之心,人皆有之。哪有瞧见自己的胞小叔投水不救的道理?便就奋不顾身地跳入冰冻初解的塘里,一把将父亲抱了起来。而父亲已是冻溺晕死了过去。好在投水不久,尚可有救。堂兄知道这投水之人吸水过多,唯一抢救的办法就是将腹内之水吸引出来。正好他牵了一头水牛来,就急中生智地将父亲俯身横放于牛背之上,以牛背抵父之腹以便引出腹水,而连人带牛快马加鞭地赶往我家抢救。

     霎时间,我家那难遮风雪、阴寒逼人的破屋里停放了父亲和哥哥两具尸体,真是惨绝人寰,目不忍睹。我和母亲已是哭得死去活来,天昏地暗。这时我的四伯母亦即堂兄早葵之母,虽然平昔是鸡犬之声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但闻此噩耗也卽赶来,帮忙抢救。幸亏我堂兄用牛背驮父亲回来,经过堂兄的人工呼吸抢救,才于死神手中将父亲拉了回来。父亲的一缕幽魂忽忽悠悠地,仿佛从那遥远的天际飘回到了人世凡尘。当他微睁双眼,见哥哥已是尸骨生寒,饮恨而去。便不由得“头抢尸停屋,悲啼如哀猿。白骨呼不出,血泪流不干。寸心蕴奇苦,哭诉儿尸前。”他肝胆俱裂,大放悲声:“儿啊!我的儿!你在哪里?你就带了我一块儿去吧!早日离开这人间地狱。如今你撒下我们可怎么过啊?”父亲就这样声嘶力竭,抱头痛哭,凄厉之至。我和母亲见父亲已是死而复生而放声痛哭,也不由得一头扑在哥哥的尸体上呼天抢地的号咷大哭起来。

此时此刻,就是风雪闻之也变色,苍天见了也落泪。我的伯母和堂兄见状也忍不住地泪如雨下,发出了呜咽悲鸣之声而哭声一片风云惨淡。我家发生这样惨绝人寰的悲剧,我的老外婆家亲友如表叔表兄们,闻讯后也急忙地送来米肉,而燕人空吊骨,楚客难招魂地予以安慰帮助,才使我的哥哥入土为安。我们得以冷灶生烟,度过这一天地同悲,鬼神同哭,永生难忘的1965年春节。

      哥哥生前曾于《我的童年》中写道:

     如果说,我的童年象一朵花,尽管它还是柔弱的。那么,我愿我的青春放射出美丽的异彩!啊!将来,我的将来?……

      17岁正是青春年华,人生的历程才刚刚开始,他是这样地迫切渴望与呼喊,憧憬着他美好的将来。然而,我们所意味,所感受的,却是嗟叹,是悲哀,是一颗颗的眼泪……

      许多年以后,直到父亲的右派得以平反改正,哥哥不幸夭折已成为如烟往事,但失子之痛仍然啮咬着父亲的心灵,他不由得提笔写道:

一

“检点儿衣衣尚温,耳边犹绕读书声。

家山不信今埋骨,岁月悠悠隔死生。”

“十岁天教喜画山,画山又喜画江南。

灯前检点儿书箧,重睹丹青泪不干。”

      父亲经过九死一生,儿女殇亡的悲剧之后,其右派的改造炼狱生涯却并未因为其家破人亡而有丝毫的改变,而是遥遥无期。判刑坐牢还有期刑可限,有释放之日。而父亲不仅忍受着饥饿和丧子之痛,而且在政治上也备受打击,一直是农村阶级斗争的活靶子。每次开批斗大会都是由持枪民兵、红卫兵以及无产阶级专政队员们,第一个拉父亲开刀,逼他于台上下跪。不跪就用枪把打,石头砸。然而任凭他们一个个都凶煞残暴无比,哪怕台上枪把打斗声和口号声,震天动地。可父亲就是宁死不跪而铁骨铮铮,昂首挺立。父亲的这种士可杀不可辱,宁可玉碎,不愿瓦全的威武不屈气节。这种视死如归的凛然正气。犹如一棵昂然挺拔的苍松,任凭狂风暴雪的肆虐侵噬,是那么孤拔高标,傲然挺立。一如当年于芜湖赭山安徽学院的校长门前,为了程校长的生命安危,奋不顾身,毫不畏惧地面对那些持枪射击暴徒们一样,正义的威慑力足以令这些暴徒们,震摄不已,而无可奈何,只得悻悻作罢,偃旗息鼓。父亲因不堪凌辱,曾几次投水自杀,皆被人救起,而得以大难不死,劫后余生 。   

      

九  姐姐跳江


       然而不久,风雨如晦、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爆发,我家那本是颓壁残垣、摇摇欲坠的两间破屋又经红卫兵战斗队的深挖横扫,更是破屋将倾了。

1966年7月20日这一天,当敲着鼓、打着锣,戴着红袖章,举着“将文化大革命进行到底”的造反派“红旗战斗队”—一支浩浩荡荡的红卫兵队伍将我家的破屋家什一砸而光,掘地三尺,狼籍一片。高呼:“横扫一切牛鬼蛇神”“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万岁”口号的打、砸、抢红卫兵们刚刚离去,却出乎意外地来了一位不速之客,只见他行色仓皇,一副惴惴不安的模样。刚进门就喊:“五叔,五婶。”不见应声,而父母此时正在为红卫兵将其耗费多年的心血,撰写已与安徽人民出版社、北京文学研究所签约出版,因被打为右派被剥夺出版权的《文天祥传》和《文选•引经注考》两本清样文稿及海内孤本宋拓夏承碑、顺治御笔朱印佛象和印有乾隆御览之宝的口亲王绢底山水、蓝英沈石田山水长卷、姚鼐家藏颜鲁公座右铭、王羲之、赵孟頫、邓石如真迹条幅等珍贵历史文物付之一炬而痛心疾首,欲哭无泪。为他多年的心血付诸东流和历经抗日烽火、解放硝烟、反右斗争而得以幸存的珍贵历史文物化为灰烬而无比的悲哀!这个悲哀远远超过这些被毁于一旦的文稿文物本身。这是全民族的历史文化遭受一场大浩劫的悲剧和不幸!他深知国亡尚有复国之日,而文化亡则万劫不复。尽管这些被焚掠的文物灰烬在无声地随风飘逝,了无踪影。但父母亲却感受到它们的沉痛哀鸣在振撼着他们的心灵,于恍惚之中仿佛听到有人在呼唤他们……

    他们开始以为听错了,绝不相信在这与世隔绝的炼狱,竟还有人声向他们呼喊,而且呼喊之声是那样的急促紧迫,于是便睁开那干枯昏花的老眼一瞧,父亲不由得惊讶地说道:“哟,这不是杨自林吗?你怎么来了”原来这喊五叔五婶的是我三伯父的养女婿杨自林。生得眉清目朗,文质彬彬,虽然出身雇农成分,但却从来将其叔岳父母当做另类相看歧视,对我家的不幸遭遇深为同情。因其家住怀宁月山,又于东流被服厂工作而路途遥远,往来不易,有所疏失。而今天于此文革烽火,硝烟弥漫之际,突然造访,确实让父亲的心猛地格蹬一下,一种不祥的预感立刻袭上心头,该不会又有什么更大的不幸和灾难降临吧。他一脸惶然地看着杨自林,惴惴不安地问道:“自林呀,你这大老远地起来,该不是有什么事吧?快进屋坐。”可话刚出口就觉得被红卫兵焚掠刨挖得坑坑洼洼的破屋,别说是坐,就是进来站也无处站啊。便和母亲撑着巅巅巍巍地站了起来,趔趄着要走出来招待侄女婿。自林姐夫一看我父母亲瘦骨嶙峋,行走艰难,且看得那摇摇欲坠的墙壁。若非这百年老屋的双层夹墙,怕是早已倾圮无存了,不由得触景生情,一阵唏嘘,抬脚跳了过去,一把抱住两位老人连声说道:“快别过来,把脚给闪崴了可不得了,我长话短说了。我是来找小燕(姐姐乳名)妹妹的,小燕可回来了?”“小燕?你是来找小燕的,小燕她怎么了?”杨自林听父亲这么一问,便就知道凡是可以寻找姐姐的所有亲友都找遍了,皆无踪影音讯,看来确实投江无疑了。姐姐已经投江想瞒也瞒不住了,但是怎样措词向二老说呢?实话实说又怕两位老人经受不起这突如其来的打击。顿感踌躇,欲言又止。但还是从衣袋里摸出一个装有一封信和拾元人民币的信封,双手交给了父亲,并说:“我已经找她多天了。”便将姐姐自1966年7月14号自他家出走就再也没回来。堂姐程芳发觉不妙,便就四处寻找。先于安庆找到桐城,桐城找到华阳河。凡是她能去的地方都找遍了,就是找不着她的踪影。无奈之下只得回家从她的衣物里找出了这封信和拾元钱的情况一五一十诉说了一遍。“另外这五元钱是我孝敬你们二位老人家买点吃的。”(要知道这五元钱在当时可买40斤大米,可不是个小数目)说完就低下头来紧盯着屋内那被红卫兵刨挖的一个又一个土坑。

     父亲慌忙拆开信封一看里面竟装的是姐姐的绝命书,姐姐在书中写道:

亲爱的爸爸、妈妈:

      这是我最后的的一声呼唤,我将要和你们永别了。你们可知道我内心深处有多痛苦啊!特别是义弟的死(碧涛幼名大义),对我的精神打击太大。直到现在,他的音容笑貌还深深地印在我的脑海里。我们姐弟情深,尤其是在这风雨如晦、苦难深重的岁月,我们相依为命,互相鼓励要鼓起勇气,顽强地活下去战胜苦难。我一个十几岁的大姑娘浪迹天涯,四处飘泊,开山炸石,拖运板车,装包卸载,流尽血汗,出尽苦力,为的是谋生挣钱给弟弟读书,以希望他将来能读书报国,重振家声。而现在一切生的希望都因他的永远离去而破灭,每念至此,斯恨何穷。他是因饿得病而死的,我没有尽到一个做姐姐的责任,无钱为他医治救命,愧疚和悔恨的痛苦时时在撕扯着我的心,使我如坐针毡,日夜不安!为什么我们的家庭所遭遇的总是割心断肠的悲剧。为什么幸福和欢乐对于我们只是可望而不可求的幻景?真是天道不公,苍天无眼啊!人生一世,草木一秋,死亡对于我来说一点也不感到可怕,而相反,对于我这样一个如浮萍游综,飘泊不定的人倒是解脱痛苦,了结人生最彻底的方式。尤其是在这血雨腥风的文革时代。

      亲爱的爸爸、妈妈,希望你们不要为我难过,更不要想念我。我对不起你们,辜负了你们对我的期望和培养。你们含辛茹苦,耗费了多少心力才把我抚养大,然而,我却虽生犹死,无法报答你们,使你们至今还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精神和肉体倍受折磨,过着凄惨的生活。恕女儿的不孝,临死前都没能来看望你们,因为我实在不忍回家看见你们过着生不如死的地狱般生活和那心神俱碎、憔悴淒凉的身影,以免更增加我的伤悲。因为我不堪承受在痛苦的伤口上再增加痛苦。

      亲爱的爸爸、妈妈啊,我将在波涛澎湃的万里长江寻找我的归宿,希望你们带着小弟小末坚持慢慢地生活下去,信内拾元钱是给你们买油盐的。希望小弟将来能挑起家庭生活的重担,能使你们安度晚年。

     亲爱的爸爸、妈妈,请接受我最后的一声呼喊!永别了,愿你们在人间能有幸福的生活。

敬祝安康幸福。

儿燕泣上

1966年7月14日

      可令杨自林深感诧异的是,我的父母亲看完姐姐的绝命书后,竟然静如枯潭而神情木纳,呆立无语,消尽了生命的神色而枯眼见骨。他们沉浸在一种悲切沉痛的绝望之中,用被痛苦折磨得麻木的生命来抵御痛苦。唯有谛听澎湃怒号的风涛,仰望乌云汹涌的苍天。是啊,父母亲即使有倾倒江水的眼泪,能经得住这接踵而至,二女一男的不幸死亡所流淌吗?他们已是无泪可流。然而,就是这种呆立木纳,静如枯潭的神形,反倒比那号咷大哭、泪若倾盆的情态更为令人恐怖凄凉。堂姐夫杨自林和我惊恐地齐声喊道:“爸爸妈妈”,“五叔五婶”,“你们可千万要保重身体啊。”许久许久,父母亲才泣血仰头诉上苍,胡为我兮独罹此殃?母亲则如空谷哀鹿,失子之悲鸣:

“沈江五月学曹娥,雨打风欺血泪多。

最是伤心荒谷夜,三雛相继尽离窝。”

“珠沉玉碎百般哀,尽日思量肠九回。

曹娥江上风烟紧,从此逝波永不归。”

     真是“呜呼一歌兮歌已哀,悲风为我从天来。林猿为我啼清昼,魂招不来归故乡。”这已经不是诗,而是愤怒的呐喊与血泪的控诉!

      自林姐夫见状,目不忍睹,除了劝慰父母节哀保重外,即挥泪与父母怆然告别。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10 收起 理由
浮生一梦 + 1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346

主题

676

回帖

1343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1343
鲜花(12)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6-21 21:32: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的父亲程仁卿(四)

本帖最后由 涧底松 于 2015-6-21 21:37 编辑

十  重见天日


       时光啊,当人们处在来日茫茫愁如海,度日如年的时候,你似乎存心要将人生的凄苦与酸辛让人们尝遍,方才饶了人们。而当人们历尽千辛万苦地走过这坎坷崎岖的人生之路而蓦然回首,人们又会惊奇地发现这漫长的死亡岁月是怎样走过来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铁花开。随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9年的金秋十月,我们一家终于结束了长达二十一年的右派炼狱生涯而得脱缧绁,重获新生,恢复了人的尊严。然而,父亲已从正富盛年而步入白发萧萧的古稀之年。母亲也是病骨支离,步履蹒跚。安徽教育学院专程前来宣布为父亲恢复政治名誉的人事处张智通、方辉善两位老师,见了大为惊讶,不胜唏嘘!嗟叹不已。

      父亲因考虑四个儿女仅幸存我的工作顶替问题而舐犊情深退了休。根据政策我本应该顶替在安徽教育学院工作,然而父亲却被打右派打怕了而心有余悸,赌咒发誓地不愿意我再从事教育工作,以防将来再有什么政治运动,他唯一幸存的儿子在劫难逃而被斩尽杀绝。他对我说;“小末呀,还是当工人好,可以学技术,有个一技之长。”“再说工人是国家的主人翁,工人阶级领导一切。以后不管搞什么运动总搞不到工人头上去,现在国家要四个现代化,中国工业落后,当工人可以为工业现代化贡献力量”就这样父亲将我的顶替指标从省教育学院,要求下达到潜山县轴承厂。从此,我和父母举家迁至潜山县城梅城镇,彰法山姚冲租屋居住。从而离开了那右派炼狱之地,卽五庙乡古岭村船形组。

     父母亲从而成为中共潜山县委统战部和潜山县政协统战对象。母亲一天在《安徽文学》上看到舒芜表舅发表的旧体诗词,由于几十年天各一方不通音信,便写信与该编辑部联系,方知舒芜表舅在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杂志任编审。父母得知此信喜不自胜,就与表舅互通音信。父亲挥毫泼墨写诗曰:

芸窗日暮朔风寒,千里书来感万端。

一代斯文尽憔悴,十年风雨共辛酸。

都从血里寻诗句,忍向灯前掩泪看。

今喜神州春浩荡,已倾甘露遍江南。

而母亲也曰:

梦里龙眠山色妍,别时长记雨如烟。

藕塘修禊花开日,连火围炉雪满天。

风折群雏存弱子,潜岳飘萍度残年。

灯前话旧凄凉甚,更有寒蛰泣耳边。

      一个偶然的机会父亲于统战部内部资料看到《台湾皖籍名人录》上载有台湾著名作家张漱菡,是安徽桐城张英宰相后裔的可靠信息。父亲获此佳音,欣喜异常。回家便和母亲猜测张漱菡是不是四姨?因为四姨离开大陆时名叫张菁子,而不是张漱菡。但无论如何是张英宰相后裔无疑,同样也是亲戚,万一是四姨岂不错失良机?所以无论如何也要联系上。可是几十年音讯緲茫,与世隔绝,想什么办法联系?于是就想到了北京的舒芜表舅,但父亲写信一问,舒芜表舅也和我们一样一无所知。但他向父亲推荐了国家外文翻译局的与他文革期间,同被流放湖北咸宁农场改造的安徽著名作家荒芜先生。荒芜先生接到父亲的信后也非常热心帮忙,也是惺惺惜惺惺,同属被打击迫害的知识分子。他不仅寄来他的纸壁斋和《倾盖集》     诗作,还将父母亲的《怀人》八首发表在1985年8月15日的香港《文汇报》上。父亲其一云:

馮唐易老愿难偿,十载腥风梦一场。

寄语殷勤青鸟使,为衔香屑意难忘。

母亲曰:

“年华易老愿难偿,离合悲欢梦一场,

海上同窗时剪烛,小楼联句最难忘。”

“伯劳飞燕各西东,世事如梦尽是空。

蔽日浮云欣已散,绿阴深处百花红。”



十一  海外飞鸿



       在台湾的漱菡表姨看见香港《文汇报》父母亲的诗作后,卽赋《浪淘沙》词一阕,托美籍华人姚宜润(姚仲实教授孙女)表姨,和其女儿、女婿应中国卫生部、统战部回国讲学之际,几经辗转,远渡重洋送给北京舒芜表舅寄来。词曰:

“凉夜踏清霜,烟树迷茫,秋花依旧送芬芳。一样淒清头上月,两地回肠;往事总神伤,最怕思量,纵教有泪也荒唐。可奈浮槎难度海,空断人肠。”

      通过美国姚宜润表姨的传递信件和其专程潜山来访,姚宜润表姨也是于北京舒芜表舅处得知我家地址,而与父母见面心切。毕竟几十年未见的姊妹,昔时相聚,妙龄少女,青春飞扬。而如今都是年愈古稀,白发苍苍的老人。于是连夜于北京乘飞机起飞,一到安庆卽打电话通知县政府说明天上午与我父母见面。当父母亲一接到政府通知,卽连夜喊我上街购买诸如;被单、被面、白纸之类物品,将家里布置一新,以欢迎表姨的到来。并且父亲一再对我说“现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人的生活水平普遍都彽,又不是我一家。但千万不能丢中国人的脸,美国人的生活再好,那是美国的,我们的生活幸福要靠自己去奋斗”

      第二天,上午九点左右,我和父母亲以及来看美国客人的左右邻居翘首以望,看见一辆小轿车缓缓地朝我家开来。当小车在我家门口停下来后,车门打开,从车里走出一位雍容华贵,珠光宝气,涂有口红眼影的老太太和两位年轻人。当这位老人一看见我母亲时,便激动地走上前来呼喊:“华姐,华姐,真的是你呀,你老得我都认不出来了。”母亲应声道:“潤妹,我们终于见面了,这是不是做梦啊。”于是两位由于重洋阻隔,天各一方,将近半个世纪,未能见面的老姐妹相拥而泣,哽咽难言。

      为了不让这来之不易的白首相见幸福时刻瞬间流逝,许久,许久,我母亲才和宜润表姨相挽进屋,相互倾诉着各自别后一切。原来表姨自台湾去美国旧金山后,嫁一周姓美籍华人,育有两子一女,长子从事美国航天卫星工作,次子开公司企业。女儿和女婿是卫生专家,每年都受中国卫生部和统战部之邀,来中国讲学。她此次就是与他们一道回国的。当她听完我母亲诉说解放后我们一家遭受反右文革的劫难,而两女一子不幸夭殇时,也是不胜晞嘘,哀恸不已。至于我母亲问道张漱菡是否就是张菁子时,姚表姨则侃侃而谈:她说她们台湾美国亲友经常来往走动,所以对于彼此的情况了如指掌。她说张漱菡就是张菁子,张菁子是台湾于琼瑶之前最负盛名的女作家。其处女作《意难忘》一出版问世,便轰动台岛,并被拍成电视连续剧播放。蒋经国先生于台湾妇女协会设宴颁奖祝贺。此后出版小说五十余部,还有传记、诗词问世。其诗词台湾评价很高,认为“放置易安集中无可轩轾”很多小说如《碧云秋梦》、《意难忘》、《翡翠田园》等,都先后在大陆安徽、江苏、四川等地出版多次,深受读者喜爱而尽管几次再版,但都销售一空。因而她的笔名张漱菡就替代了她的原名张菁子。一如鲁迅他的原名周树人就不为人所知了。姚表姨还说出了张漱菡在台湾台北的确切通讯住址。我们在饭店设宴热情招待了姚表姨从美国远道而来的一行客人,以尽地主之谊,而宾主相谈甚欢,其乐融融。父母亲心潮澎湃不由诗兴大发,卽席赋诗以纪念这劫后相逢的珍贵时刻。父亲《喜姚宜润表妹见访》曰:
”细雨霏霏湿绿苔,黄花今日为君开。家贫莫嫌无兼味,天柱遥遥送翠来。”
    母亲:“日移花影上窗纱,白首青春叹岁华。东风催雨晚来急,归看神州上苑花。”

     因为有了姚表姨的专程来访,父母亲几经辗转,托人打听张漱菡表姨情况,现在终于有了确切消息。从此父母亲便与张表姨海峡两岸,鸿雁传书,诗词酬唱。以抒发四十余年,海天睽隔的离情别绪。如漱菡表姨的
                                             1,《怀人》:
   “悠悠江汉濯秋阳,千里思人独倚廊。日暮寒云迷远树,几回搔首菊花黄,
                                         
                                            2,《病中作》:
                              
                               集散无常未可期,前尘回首总神驰。
                               云山阻隔人千里,风露迷离月一墀。
                               已惯飘零支病骨,难辞忧思人峨眉。
                               新秋况味今何似,长忆桐城话别时。
                                        3,《调笑令》:
      明月明月,真个晶莹澄潔,请随我入梦乡。莫照离人断肠,断肠断肠,天上人间同患。
                                        4,《浣溪沙》:
     短梦无痕冷露秋,人间风雨几时休?故园路远思悠悠。百劫余生人已老,频年浪迹水悠悠。而今识得许多愁。”
      而父亲有:《喜见漱菡表妹书信》:
    一,“喜见鱼书日日来,东君为我百花开。天涯若少思乡梦,辜负江南莺语催。”
    二,“小院夭桃花满枝,困人天气日迟迟。书中字是鹃啼血,啼到云帆卸浦时”
     和《读漱菡小说及诗词》:
   “门掩黄昏,窗摇翠影。枕边何处珠光?《碧云秋梦》还有《意难忘》,多少江南旧梦,生花笔,频吐芬芳。沉香畔,姚黄婀娜,帶露映朝阳。诗章,如再听,清宵月榭,他时有梦,梦也费思量。”
    以及《凤凰台上忆吹箫》;
  “人事兴衰,世间荣辱,都付烟渚闲鸥。劫后昆明路,劫后痕留。欲问衰扬古柳,曾记否。翠映朱楼,凭栏处,清波照影,落叶添愁。休,休。灞桥别后,任雨打风欺,萍梗漂流,羡江南诗客,歌啸瀛洲,遥望天边明月,应照见仙阁琼楼,谁知我,晚红轩畔,别泪难收。”
     母亲有诗道:
     一,“申江旧梦细思量,嫋嫋歌声锦瑟张。一自玉楼人去后,春宵谁与按宫商。
     二,悠悠岁月到残阳,望断飞鸿绕画廊。喜读新诗情切切,几时共醉菊花黄。
     三,小院夭桃烂漫开,清宵看月近舒台。碧波芳草春如海,喜得瀛洲书又来。
     四,《鹧鸪天》:红透榴花绿满溪,欲随青鸟画楼西。蓬山万里知何处?燕语鹃啼劝早归。风淡淡,柳依依,劫后相逢定有期。月圆花好从人愿,夜静更阑话别离。”
     父母亲和漱菡表姨的这些酬唱诗词,积有盈匣。在漱菡表姨的一再催促下结为诗集,并由其介绍台湾书法家陈风题写《琴瑟集》印行问世。当该诗集一到台湾,卽深受台湾文坛喜爱而被传为海峡两岸文化交流佳话。


十二  安贫乐道

   
  而漱菡表姨因父亲将其寄赠的《碧云秋梦》于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版,其稿酬有一万余元,由其授权于安徽文艺出版社将该稿酬寄赠父亲。汇款已汇至潜山县工商银行。因是大陆改革开放的上世纪80年代初期,可谓是一笔巨款。而轰动了潜山县城。可是父亲尽管其工资还是1956年的工资级别,因为错划右派直到平反改正退休,一直没有加过工资而工资低微。一如陶斯亮在2015,2期,《炎黄春秋》(我与中央统战部六局)所言:“当时别说普通教师,就是知名人士生活条件也都很差,如著名音乐教授沈湘,三代人挤在两间小屋里,连钢琴都放不下。作家梁晓声一家三口住在一间小屋里,除床外只能放一张饭桌。”而我父亲则是靠右派平反补发的一年工资,于南门买了两间半破旧队屋一家三代六口人蜗居。外面下大雨,里面下小雨”但父亲面对这笔巨款却不为所动,坚辞不受,而要如数寄回。还是漱菡表姨看见父亲寄去的全家照中我瘦骨嶙峋,形容枯槁。坚持要父亲留下一千元给我买补品补身体,余则悉数寄回台湾。不仅如此,就在宜润表姨回美国来信问我们可需要经济援助或什么物品时,父亲也婉言谢绝。父亲对我说:“君子喻于义,我们那个21年右派劫难都熬过来了,现在不管怎么说,相比过去,别如天壤。怎么还能要人家接济哩。特别亲戚谈钱多丢人。”

     漱菡表姨见父亲不要她的经济援助,也唯恐伤害父亲的自尊。便一再来信说:“我们一别40余年,你不要我的经济援助,无论如何,我寄纪念品给你们作纪念,你总该不会拒绝吧?”当时海峡两岸还未实现三通,于是表姨就由香港经上海辗转寄给父亲一只名牌自动手表、母亲一块女式劳力士金表。我则太阳能计算器、我的两个孩子是遥控小汽车和电动洋娃娃。花费一千多美元。(按照当时的美元一比十市场价也有一万多人民币)母亲见表姨情重如此,便以80高龄千针万线地绣了一副红梅明月枕头,并赋诗以谢:“感君千里寄琼块,故绣红梅月下开。聊效宓妃留枕意,梦中常依复常隈。”表姨接到后,即将枕头悬挂客厅以志纪念。


十三  乐善好施

   
       父亲尽管自己也不富裕,但他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每当遇见乞丐或者穷人讨钱,特别是读书困难的以及诸如修桥补路、寺庙庵堂、修建孝子坊等不胜枚举的捐款,少则几元、几十元,多则几百、几千元。有一天清晨,他看见县城四牌楼商店的屋檐下躺着一位用稻草、棉絮包裹的八、九岁被人丢弃,冻得瑟瑟发抖,蓬头垢面的女孩,时值初冬,已有霜冻,寒气逼人。父亲见状,立即喊我妻子将其带回家,清洗干净。谁知此女孩在我妻子将其洗换之时、哭声凄厉,痛疼异常,方知已被人强奸伤害,鲜血大便腥臭难闻。父亲第二天卽将其送往县医院诊治,由于其阴道、大肠破裂。大小便失禁。需要开刀手术治疗,要不少费用。于是父亲带头捐款,并募捐呼吁牙医程维来捐款。主刀医生以及护士们见我父亲与此女孩非亲非故,如此慷慨解囊,仁慈仗义而深受感动,于是也纷纷解囊相助。并减免医药费,只收手术费,从而将此女孩救治完好如初,使其饮食起居自理。后乃先天弱智,犹如不羁之马,野性惯了,到处乱跑,看管不住,唯恐再蹈前辙。便由水吼庵堂尼姑带去修行。父亲此举为时人所称道,都说父亲行善积德,作了好事。

      通过与漱菡表姨的联系,并与父亲的老师卽上世纪三十年代就蜚声中国文坛,被誉为与冰心齐名的中国四大才女之一,百岁寿星苏雪林老师取得联系。苏雪林老师抗日时期个人曾捐献黄金五十两抗日,因而深受国人敬仰。现被台湾 称为“国瑞”。父亲有《寄怀苏雪林老师》七律:

“文章海内早知名,江上弦歌雨露恩。

政美三唐难及汉,书成数卷已归秦。

喜人魑魅加奇祸,傲雪梅花吐异芬。

因是门前旧桃李,春风隔海倍驰神。”

     苏老师接到父亲的诗信后,卽寄赠用丝绢装祯的《苏雪林山水画册》及《灯前诗草》两本,以志记念。父亲又复诗一首《苏雪林老师赠山水画册感赋》:

曾经读诗诗如画,今日贪看画里诗。

笔藴高风天际月,情藏孤艳雪中姿。

开祯清冷消尘俗,掩卷凝思读易时。

灵集千年钟俊杰,江南烟景属吾师。

     苏雪林老师102岁回安徽黄山家乡观光,中央及各省市、安徽电视台,《人民日报》及各省市报刊均以头版头条予以报道。

      父亲退休定居梅城南门期间,不仅乐善好施,而且也热心地方文化历史教育事业。先后受聘主编《潜山县志》、《天柱山志》、和《天柱吟》诗刊,并在潜山一中,潜山县委开设教学和诗词讲座。于主编《天柱山志》期间关于天柱山古南岳问题,安徽霍山一直争论是在霍山,并且也引经据典、似是而非。而且将此古南岳笔墨官司从省里一直打到了国务院,成了白热化状态。于是父亲宝刀不老亲自撰文从时间、地点、条件,逐一论证驳斥,而且还和县志、天柱山志办公室编志人员亲赴霍山县实地考察所谓的霍山古南岳,其高度不足500米的山峰,焉能称古南岳?遂将该文与郑博文共同署名发表在《江淮论坛》上,由于父亲的历史知识渊博而论文观点鲜明,论据充分,卽从历史记载如《史记》、《汉书》,和地理方位、以及自然风貌等方面考证论述,都有无可辩驳,毋庸置疑的力度。从而将一场关于争论古南岳的白热化论战消弭殆尽。真正的古南岳遂由国务院定位于安徽潜山县境内的天柱山。父亲为发展地方天柱山旅游经济做出很大貢献。


十四  著书立说


      大陆改革开放后,被打倒的“孔家店”以及唐诗宋词等中国传统文化开始恢复生机而盛行大陆。因此父亲以年近90的耄耋之年,撰写70万言的《诗学津梁》和60万言《词学津梁》,以供初学诗词者学习。以繁荣祖国传统文化,再现唐诗宋词的辉煌。该书由台湾商务印书馆出版发行东南亚以及欧美各国,并拟为台湾各大学文科课外教材。书名由父亲的老师姚仲实同门弟子,台湾著名书法家、中华书道协会会长谢宗安先生题写。谢先生并又挥毫写下:“我书薏造本无法,此老胸中常有诗”的宣纸条幅于台湾寄来。父亲非常珍视,将此条幅墨宝裱挂中堂以为纪念。而《诗学津梁》一万多字序言则有台湾国民党中央委员和资深立法委员,“九一八事变”即任国民党武汉机关《武汉评论》编辑、全国学生总会宣传部长、《中国学生》主编、1936年应第三共产国际中国代表团邀请于莫斯科编辑《救国时报》、《全民月刊》。“卢沟桥事变”后主办《时代日报》主张统一抗战。1955年任联合国中国代表团顾问,1987年发起《中国统一联盟》任名誉主席。同年赴大陆访问受叶剑英、李先念、杨尚昆、邓颖超等中央领导亲切接见,并畅谈两岸和平统一问题,是大陆首位来访的台湾国民党高官。因此中央和各省市各大主流媒体电视报刊均以头版头条报道的胡秋原先生所撰写。该序言极力称赞父亲为海峡两岸传播中国传统文化所作之努力。该序言刊登在1989年6月5日的《人民日报》(海外版)上,遂卽引起海外广大学者注意,《诗学津梁》从而畅销欧美及东南亚。就连商务印书馆也未意料到该书有如此畅销(仅一月就销出一千多部,创下该馆历史最高纪录),而来信感谢父亲为商务印书馆创造了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父亲可谓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地为传播中国传统文化作出突出贡献!

       父亲的《诗学津梁》于台湾出版不久,安徽文艺出版社也将父亲的《诗学津梁》和《词学津梁》合并为《中华诗词大全》于该社出版,且清样已出,订单已发往全省各地新华书店。孰料因著名作家石楠为介绍《中华诗词大全》出版信息的文章,也发表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上。以致台湾商务印书馆致函安徽文艺出版社版权问题,造成未能出版的大陆文化憾事。

      父母亲与台湾漱菡表姨海天暌隔40余年,父亲曾昂首以问:“千里梦魂飞不到,皖江何日系归舟?”漱菡表姨则无奈作答:“乡心托付多情月,照到吾乡分外柔。”我母亲因患脑血栓瘫痪全靠我服侍,如按摩推拿,洗屎洗尿8年而于1998年与世长辞,享年88岁。漱菡表姨则于2000年得心肌梗塞猝然离世。父亲也于2001年因年老摔跌不治驾鹤西去,终年92岁。终于未能重新聚首相见而成千古遗憾!

       父亲的一生虽历经劫难,九死一生,但父亲百折不挠,愈挫愈勇,历久弥坚,疾恶如仇,威武不屈,临危不惧,铁骨铮铮。尤其在“反右”和“文革”魑魅魍魉,群魔乱舞期间,有力地捍卫了人格的尊严!体现出中国知识分子的气节卽思想和精神独立,一身傲骨,不随波逐流,阿谀奉迎的价值观,父亲学识渊博,著作等身。父亲高尚的人格魅力和品质以及卓越的成就时刻在激励着我要秉承父亲的遗志向父亲学习而为社会做贡献。

       我自幼失学,自学了安徽师范大学文学专业和安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专业,获得大学毕业证书。位卑未敢忘忧县,撰写一部以宣传天柱山悠久灿烂人文历史的《天柱山历代名人史话》。序言由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安徽省文联主席、时为世界五大著名电影之一的《天云山传奇》作者鲁彦周撰写,出版问世。经本人对《尚书》、《尔雅》、以及《史记》、《汉书》等历史经典考证:首次将天柱山古南岳历史从公元前一零六年汉武帝例封时期向前推进2700多年。与北大教授、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主编,2005年出版的《中国的名山大川》一书中101面记载:“古南岳天柱山又名霍山、皖山,有记载的历史已3000余年了。”的结论如出一辙,不谋而合。       一出版问世便受中国工程院院士、暨南大学校长刘人怀教授,中山大学信息科学院院长常会有教授以及广大读者好评。该书也首次将李白、李清照等世界级历史文化名人与天柱山的历史渊源关系,引经据典,旁征博引,详加考证向世人披露宣传,从而使海内外广大游客对沉湮无闻的天柱山历史文化有了广泛深入了解,更加提高了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卽将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天柱山的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海内外游客来天柱山观光旅游,为旅游兴县,发展地方经济,加快脱贫步伐(潜山县至今仍为国家级贫困县),以尽绵薄之力。相信父亲地下有知, 定会含笑九泉的。




评分

参与人数 1威望 +1 桐币 +10 收起 理由
浮生一梦 + 1 + 10

查看全部评分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257

主题

872

回帖

2308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2308
鲜花(16) 鸡蛋(0)
发表于 2015-6-22 06:59:50 | 显示全部楼层
{:soso_e179:}{:soso_e179:}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9

主题

4461

回帖

704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7046

版主

鲜花(43) 鸡蛋(1)
发表于 2015-6-22 10:49:59 | 显示全部楼层
很有收藏价值!如改编成故事,读者会更多。:victory:
浮生一梦枉然中,笑看红尘空对空。
世间何人堪共语,当浮大白啸东风。

90

主题

393

回帖

855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855
鲜花(20) 鸡蛋(1)
发表于 2015-6-22 14:27:2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部历史,一篇篇发更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14

主题

3190

回帖

5826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5826

版主嘉宾会员

鲜花(89) 鸡蛋(1)
发表于 2015-6-24 21:04:43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值得尊敬的人,一段辛酸凄苦的历史……
树一样默默生长,花一样胡思乱想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