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乡镇公交宜选择性、渐近式地开通,真正方便群众、节约公共资源 在全市人民多年的热切期盼中,我市的乡镇公交终于似梦中情人一般,姗姗来迟,犹抱琵琶半遮面地开通了,孔城、黄甲、大关三镇相继近年通了公交。但实际上,这农村公交的五味杂陈的滋味唯有通了公交的地方群众深为感知。 农村公交的唯一好处,就是车票极度低廉,一、两元即可往返市镇。但事物都呈二面性,乡镇公交也给乡镇广大群众带来诸多烦恼,也开始叫苦不迭,大呼不便,多少人心里嘀咕与埋怨这公交有还不如无,主要弊端: 一、不能招即上、喊即下,不及过去农班车或出租车便捷。农村交通的特点是战线长、路况杂,不及城内,较适合以前的农班车快捷、机动、灵活、方便地运营,但现在随着农班车与乡下出租车都被统一收购,原先的这种经营优势也相应无存。特别对于农村病人、老者、小孩、负重者,现在都得再回到那种起早歇晚、顶风冒雪,深一脚、浅一脚地赶班车(船)的计划经济时代,若遇上什么急事(如急诊、上班等),公交车简直让人心急如焚,气得直跺脚。 二、时间不定,农村等公交的滋味真不好受。冬天冷,夏天热,突遇的雨、雪,但乘客都得在乡间小路上艰难跋涉,又还得在简陋不堪的候车亭处几近露天地“猴”(守)着,不象过去招手即停的农班车或出租车,上去就“没事”了。 三、市区转车,这最让人烦恼。这“一公交”、“一打的”的两趟,前后车费并不比以前坐农班车减少,反要“倒贴”个三、五块。何况公交车一路过来,多少农村车站都得要停靠,这样上上下下,全途所耗时间远超过去农班车,平均要慢半小时左右。 鉴于我市目前农村城镇化程度尚处于起步,各乡镇的经济也并不发达,所以,只宜以市中心为中心、路径在20公里半径左右的市镇如孔城、范岗、大关等地先行通车,以后全市农村城镇化发展到了一定高度,特别通往各乡镇的市级公路均已全面实现了升级改造,再逐步全面开通农村公交方为上策,目前不宜一刀切地盲目发展。如鲟鱼镇、嬉子湖镇等目前发展公交反倒加速“瓶颈”了这些地区的经济与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实际上,目前我市农村人口70%以上外出务工,在乡者基本为老少,乘车时机不多,过去偶尔坐坐原农班车或出租车进城或办事、走亲戚等,往返每趟约摸20元上下的车费在当今农村也并非什么负担。就是上高中的学生,平日几乎98%住校,每周能往返老家一趟也只不过20元左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