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15661
- 积分
- 11
- 威望
- 5
- 桐币
- 28
- 激情
- 2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4-6-28

文都童生

- 积分
- 11
 鲜花( 0)  鸡蛋( 0)
|
那年,老家有人到城里办事,顺道到大姐家坐坐。大姐只是倒了杯水没留饭。那人还瞥见大姐家厨房的饭桌上摆着西瓜,他回老家后把这事说给许多人听
那些年,家里的经济条件也不好,尽是背书包的。二哥在城里读高中,吃住都在学校。没钱买菜票,就从家里带些咸菜,太难吃了便想能上别处打次牙祭。从大姐家经过时 ,她也只是很淡地打招呼:有空就过来吃。一次听大姐说:你姐夫总喜欢钓鱼,多得吃不掉只好倒掉。但她很少送给二哥吃。前些年,二哥从外地回来聊起这事,大家都一阵唏嘘。
因为年龄差距大,我很难把大姐看成是一代人,亲近感也淡。大姐常唠叨出头的椽子先烂,抱怨自己吃了不少苦。但我印象里大姐出嫁后的小日子一直不错,至少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当年在农村人眼里算是小康人家。不过大姐不那么想,可能她认为自己是跳出了农门,要参照城里的标准,所以有点压抑。
大姐很小就辍学,然后在一家大集体工厂里做临时工,后来弄成合同工。她是农村户口,干的是重体力活,且同工不同酬。这是她多年抱怨的根源。但姐夫却挺好的,他是城里人,在厂里是养尊处优的行管人员,挺悠闲的。
大姐的婚姻也被老家女孩子所羡慕 ,但能被复制的并不多。其实这种“不均衡”婚姻模式有缺陷,印证了那句“鞋子合不合脚,只有穿的人自己知道”。感觉婚后大姐没多大的话语权,而她又属于开朗的女汉子性格。每次回老家她还是器宇轩昂,比较风光的。小外甥的出生给这个家庭增添了很多欢乐,但烦心事爷跟着到来。因为孩子的户口随母亲,外甥的户口落在哪成了问题。姐夫要面子,外甥就一直是“黑人口”,上学一直都多缴费。与城里周围邻居相比感觉矮了一截,这是压在大姐心头的一块石头。
九十年代初,大姐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上而下的企业改制把那个半死不活的工厂直接推向了破产,大姐和姐夫一起下岗。几乎在同时,县里又推出“好政策”,可以买城镇户口。姐夫一咬牙,给外甥买了。他说:以前弄成商品粮户口不知道要跑多少路、求多少人,现在就几千块钱的事,值!
但日子捉襟见肘了,没办法,姐夫买了一辆三轮车去载客,大姐到菜市场摆摊。此时的老家经济条件却大有好转。责任田到户有十多年,有的人家还买了车子跑运输,日子过得挺滋润。有人从城里回来,和我们打招呼说:今天在城里坐三轮遇到了熟人,居然是你姐夫,他那技术不咋地,在小路上差点翻了。从说话者爽朗的笑声里,听得出他们是真的有点开心。
这些年,大姐和姐夫一直在盼着退休,退休了就可以在社保领工资。“那就等于进保险箱了!” ,可能,他们是被突然懵懂地下岗弄怕了。姐夫要等到60岁,显得遥遥无期,大姐等到50岁就可以了,她于2010年退休。那年,她回老家过春节,收拾得很利落,说话声音洪亮。我发现她的酒量不错,喝后容光焕发。在回城的路上,我说:老家不少大妈也在领退休工资,每月有一千多,用不掉啊。大姐说:她们是农村的,又没有单位,怎么……。我说:这些都不是问题了,她们只要挂靠某个单位,缴足15年养老保险就能领工资。大姐的头发在风中很凌乱。
大姐退休后的生活挺充实,经常和几个大妈一起跑庙,尊称是“居士”。有时说话还双手合一,道声阿弥陀佛。在几家棋牌室里有大姐的账本,晚上当然要跳广场舞。外甥在南方某城市里混得不错,买车买房、娶妻生子。因为婆媳关系问题,大姐并没有去带孙子。姐夫只身去帮儿子,留下大姐独守空房。
大姐的“吝啬”依然不改,这次她是针对自己。她每月的开销少得可怜,很少吃荤。我们常开导她说:你儿子那么争气,你还留钱干啥啊。有时外甥打电话回来也吼她:这都啥年代了,谁还用得着靠你省。她说:怎么花啊,我啥都不缺,吃那些东西都习惯了。有次我经过一家新开店铺门前广场,看到一群大妈在打腰鼓,大姐就在其中。远远望去,大姐是真的有些老态了。
其实,那些年我们都逃不脱的悲苦,深深刻下一个时代的烙印。许多人眼里的好好活着,就是要过得比一同长大的人好一点点。在走了一圈不再相互较劲,在一同变老相互远去后,释然才云淡风轻。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