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387|回复: 6

[随笔] 相府故事征文——桐城“六尺巷”的故事

[复制链接]

1

主题

1

回帖

10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0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5-8-31 08:31: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烟锁重楼 于 2015-8-31 08:35 编辑

  许多故事既临近又遥远,既熟悉又陌生,早在孩提时代就知道“六尺巷”的典故了,还有那耳熟能详的诗句,儿时虽是似懂非懂,却也倍感亲切与崇敬。我是个地地道道、不折不扣的桐城人,无论籍贯还是出生地都在此,只是后来读书工作都在外地的,而父母又大多陪伴在自己身边,回老家的机会与次数也就少了,于是家乡桐城似乎离我越来越远了。


  单就我个人游历心得而言,总觉得一个地方的人文景观的内涵与意蕴要远高于自然风光的,山水风光自是赏心悦目,但历史文化古迹更加发人深省、令人回味无穷。桐城是一座浸染着墨香的历史文化名城,又名“文都”,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而“六尺巷”的故事更是妇孺皆知,传为美谈,给这座古老而又充满着生机的小城市增添了几分厚重与丰采。

  桐城“六尺巷”的由来是有一段佳话的。清朝康熙年间,张英在朝廷任文华殿大学士、礼部尚书。老家桐城的老宅与吴家为邻,两家府邸之间有块空地,供双方共同使用。后来吴家建房,要占用这个通道,张家不同意,双方将官司打到县衙门。县官考虑纠纷双方都是官位显赫的名门望族,不敢轻易了断。


  此间,张家人便给在朝廷当大官的张英写了封信,要求他出面干预此事。张英收信后,认为应该谦让邻里,并在信中附诗一首道:“千里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家人阅罢,主动给吴家让出了三尺空巷。吴家见状,深受感动,也将院墙后退了三尺。这样,在两家院墙之间就形成了一条宽六尺的巷子。这就是“六尺巷”的来历。


  这条六尺多宽、百米来长的巷子虽短,但它留给世人的思索却很长很长。它不仅仅是两家院墙之间的一条小巷,而是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当你走进那条小巷,脑海里立刻就会浮现出张英那首被广为传颂的诗来,心中的感觉既虚无又实在,胸怀也豁然开阔起来,这就是宽容礼让的魅力所在。宽容别人,从某种角度而言就是善待自己,故宽容礼让也是一种美德。一绝诗句化解了邻里的矛盾,一条短短的巷道凝聚了“礼让”的懿德。


  “六尺巷”的故事在桐城可谓家喻户晓,人尽皆知。而今日的六尺巷,早已拂去了历史神秘的面纱,静静地坐落在桐城市老城区西南角,它所见证的是桐城人“以和为贵”的思想。人生不过短短数十载,转眼即是百年,有什么想不开的事或是过不去的坎,就想想“六尺巷”的故事吧,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我再次想起了其中的诗句,就像张英在诗中所写的那样,万里长城虽然还在,但当年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却早已灰飞烟灭。多么朴实如话的诗句,是淡泊大成的玄思,更是睿智虚空的禅悟啊。

  不知不觉,仿佛时光流转,又回到了几百年前,我曾亲眼目睹,张吴二府化干戈为玉帛的情形。心想,如果没有当年的那首诗,又怎会有如今这条幽幽的六尺小巷呢!油然间悟出: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礼让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宽容礼让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生活,懂得了礼让,也就懂得了人生。是啊,既然有“六尺巷”的故事让文都桐城的子孙永远沐浴着礼让的馨风,那么就让已修葺一新的“六尺巷”时刻为世人树立一面懿德的风标与颂扬一首和谐的音律吧。

评分

参与人数 3桐币 +6 收起 理由
淡苒 + 2 很给力!赞一个!
海魅 + 2 我赞同您的观点。
sansan + 2 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90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5-8-31 09:13:09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各地有关“六尺巷”的典故有很多, 桐城“六尺巷”出名于当朝且最为有名。至于"留给后人的思索,"也是后人的人人亦云的臆断。我也曾专门采集研究过,发现他的邻居也非等闲之辈,早在明朝就世家为官、且有恩于张家照应提携,(民间传说难以为证,说祖上邻里两家甚好总能接收吧?)如今两家闹的不愉快,不和谐,敢与当今宰相家戚叫板,你想想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10

主题

1万

回帖

1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12690
鲜花(80) 鸡蛋(0)
发表于 2015-8-31 09: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sansan 于 2015-8-31 09:23 编辑

哎~

如今这样的场景故事是绝对不会发生了, 是进步还是退步?



对了, 细究起来, 那首"墙诗"版权归谁还有许多说法,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

主题

1

回帖

10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10
鲜花(0)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5-8-31 09:52:20 | 显示全部楼层
sansan 发表于 2015-8-31 09:13
其实各地有关“六尺巷”的典故有很多, 桐城“六尺巷”出名于当朝且最为有名。至于"留给后人的思索,"也是后 ...

确实好多地方都会争“六尺巷”的典故,还是数桐城的最为正史正宗,过去的传说故事或多或少都会有些虚构臆造的成分在里面,许多细节也是无法考证,且未必经得起推敲琢磨,但只要是寓意深远的,能给后世多些警醒还有思索的空间总是好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429

主题

3022

回帖

7358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7358
QQ
鲜花(42) 鸡蛋(0)
发表于 2015-9-3 13: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礼让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宽容礼让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生活,懂得了礼让,也就懂得了人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67

主题

9438

回帖

1万

积分

超级版主

Rank: 8Rank: 8

积分
15582
QQ
鲜花(129) 鸡蛋(0)
发表于 2015-9-3 15:13:50 | 显示全部楼层
海魅 发表于 2015-9-3 13:58
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礼让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宽容礼让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生活, ...

说的好、~~~~~~~~~~~~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35

主题

318

回帖

771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771
鲜花(3) 鸡蛋(1)
发表于 2015-9-14 21:54:07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真正懂得宽容礼让的人,他的人生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宽容礼让是一门学问,学会了宽容,就学会了生活,懂得了礼让,也就懂得了人生。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