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6474|回复: 0

[桐城文] 【大美桐城】时光尘封的孔城老街吴大楼茶馆

[复制链接]

119

主题

32

回帖

297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297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5-11-30 10:20:4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我立在了一摞旧时光的面前。 4 |' u2 ~, Z7 M, H9 w* i" I
kclj025.jpg
# l5 {" S( B2 o) n! M* q孔城老街七甲(地段)拐弯处的一排老房子,昔日是茶馆,我第一次听一位老者说。我从小在孔城老街后长大,对老街上的每一处房屋都很熟悉,在我印象中这老房子过去是住户,哪个年代开茶馆还真的不知情。不知情的岂止是我,老房子被时光尘封,知情的又有几个?  
2 ]3 q( i7 i* _- M' T- E9 r- X7 C
仔细打量这老房子,现存八间,前四间,后四间。门朝正大街,正面的部分全是可自由上下的门板,色调墨黑。二楼朝正大街与朝九甲的方向各有一尺左右的扶栏伸出,灰黑色的档子有的已经烂掉,有的悬挂在半空中,有的仍与主体紧密相连,像是有情感约定。 * z# V- P) a+ V: s3 j
3 R: }( _' [$ L* G- w
这延伸出来的扶栏拉近了我与老房子的距离。我开始相信,这老房子过去确是茶馆,是湮灭在时光里的一个不知岁月年代的老茶馆。
# @1 B- q* J- W. k/ \! h
8 @& ]) w" l5 h这老茶馆相当的坚固。过去的老街房屋破烂得不成样子,绝大多数都被整修过,而唯独这几间老屋除外。它原汁原味,保持着老街房屋的纯正。
. @* B( o8 j1 Y0 H
) n: ~4 P" D! l" U; S4 S  k我站在这老茶馆里面前,仔仔细细地端详它,想多发现一点它是老茶馆的印记,可无论怎么端详,除扶栏外,再难发现一丝老茶馆的痕迹。 3 s! j( U. R; K3 A) [9 j5 E
* m" F8 N9 D  k, m
我很庆幸,得知这老房子是一本厚重的书。我很遗憾,没有人帮助,我读不懂这书。
5 B% m! x. n+ T- @ 640.webp.jpg
$ k; y/ @: I( G% R0 X《桐旧集·孔城》:“人烟开小聚,传说吕蒙城”,老街八甲的孔城河畔一大片开阔地是三国“吕蒙屯兵港”旧迹。孔城因河设街,因街繁华。孔城老街每个宅屋、每个店铺都有故事。曾经就有一个移居外地的老街人对我说,他家的老宅里就有故事,想让我写出来。遗憾的是各自繁忙,没有机会碰面,潜在他家老宅子里的故事无从挖掘。
7 C1 y  G' p! ]" u+ l4 E2 I$ s+ `* D2 Y( C
难查到关于这茶馆的资料,我只能借助电脑,网上有关于这茶馆的描述:(七甲和九甲交汇处)历史上这里是吴大楼茶馆,从这个路口向左拐,一直向前走,可以抵达孔城河上的“都会桥”。寥寥数句,所获得的信息量少之又少,但我很满足,知道了这老茶馆叫吴大楼茶馆。
6 w( H, ^9 A2 m4 j' L/ n
+ V) q* t" Z0 I! E7 v解读吴大楼茶馆,按旧俗,老板一定姓吴,“大楼”可能是老板的名字,也可能是形容茶馆的气派。在“过去”,有如此一幢二层建筑,楼上还有扶栏,不能说不辉煌,叫“大楼”一点不为过。 3 T! P) z6 n0 O2 v! J! @
, Q  p  W- Z" s' q8 q* i
至于这“过去”,是宋还是明,是清还是民国,不得而知。六十年代是没有这茶馆的,七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离这老房子不远的地方确有一个老茶馆,铺面拉得很大,里面也很深。油条炸得忒香,馋得我直流口水;米饺晶莹剔透,咬一口唇齿留香。茶馆里有很多老年的茶客,一壶茶能泡掉一上午的日光。 1 M6 m1 D+ ]* _( D6 e, |

- `. X$ q% q" v1 J3 b吴大楼茶馆的历史无法考证,我知道它是茶馆,我很幸运;吴大楼茶馆让我知道,它也很幸运。我不知道它的历史,可以根据肚子里的知识想象它的历史。茶馆承载着中国古历史,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据史料载,宋朝的茶馆是中国茶馆的形成与兴盛阶段,《东京华梦录》里就纪录着宋代茶馆的兴盛。在宋朝,“淮南路舒州九镇,孔城即九镇之一”——《元丰九域志》,作为长江与巢湖货物集散地的孔城古镇茶馆业自然如雨后春笋,那么吴大楼茶馆有可能为此时兴起,后来延续的。 
3 H" S* v! W( B# n4 w4 D  Q; q: l0 V 640.webp (2).jpg
) K3 z: U9 V2 v8 z8 w2 E3 n老茶馆内部的情形如何?我也可以展开想象。它地处老街七甲与九甲交汇处。在过去,孔城老街七甲是柴市、猪集,八甲是鱼行、菜市,九甲是茶楼、货运(九甲东头就是码头,为挑夫通道)。老茶馆地处闹市,是卖苦力者、小市民与商人聚集之地,清静高雅不到哪里去。 
; W) I& e2 A3 {* s0 G- n+ e6 a* g1 _8 X: @
根据我的人生阅历复原旧日的吴大楼茶馆内情形。到楼上的自然应该是商人,谈生意需要清静的环境。
5 Q6 H5 u& P" d
2 D. I2 z/ W! i) l; }5 a4 H楼上不表,就让他们安静地谈生意,单表楼下。+ _# j5 c! u3 p

* b4 t( o: _  f9 {- Y, C' A$ B楼下一定如前天我在网上看到的安徽淮北临焕古镇的老茶馆里一样,异常嘈杂。厅堂里应摆放有七八张颜色很暗的笨重四方桌,每个桌子旁摆放有四张长条板凳,可以坐多人,每个桌子上摆放有一个青花瓷的圆柱体的从上面拎的大茶壶,茶色很浓,味道很酽。
/ f6 f3 o( {1 \5 V; A& F  a3 F2 {/ u, }) }5 ^: C9 d! [
茶馆是一个小社会,吴大楼茶馆无异于一幅老街市井素描。人以类聚,茶客围桌而坐,各得其乐。挑夫围坐一两桌,茶馆附近就是孔城河码头,货物担到船上或卸到码头上后,疲惫不堪,一身臭汗,三五结伴来到吴大楼茶馆,往四方桌旁一坐,撂上几个铜板,叫上一壶茶,咕上一口,再点上一袋黄烟,咂上一口,那个爽。船主与水手围坐一两桌,船从苏杭或巢湖远道而来,十天半个月甚至更长时间泡在水里,性子憋坏了,船一靠岸,吆喝着来到吴大楼茶馆,吩咐店小二来一壶茶,上一碟孔城的特产——五香花生米,喝一口,扔一粒,吐一吐长途运输的苦,呱一呱这一趟进口袋的银两,心情爽。附近的小市民也应该围坐一两桌,他们过着虽不富裕但悠闲的生活,泡上一壶茶,就泡上了市井的生活。围桌的应该还有一两桌散客,互不认识,进来为了解渴,只听不说,或多听少说。
3 d; X3 D& U4 b3 n. ?
7 Q6 i6 e. {1 L) e1 o+ M/ w+ g" m7 Y: W茶馆是休闲娱乐场所,进茶馆的人除了喝茶,呱白,还为了一乐。乐的方式很多,玩纸牌,摇单双,听说书……。旧时说书艺人喜欢往茶馆里去,那里人多,好混口饭吃。相得益彰,有了说书艺人,茶馆里也就有了氛围,有了人气,铜板也就更多。茶里泡着生活,书里叙说着人生。吴大楼茶馆身处闹市,没有说书艺人说不过去(记得我小时候,老街的两个说书瞎子,也都居住在吴大楼茶馆附近)。说书艺人板子一敲,二胡一拉,嘈杂的厅堂就安静下来。0 O# d3 t; W/ h( }. q

: H0 ]4 H" i8 M! g“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鲁迅弟弟周作人喝茶讲究格调与品味,文人大都如此。孔城老街三甲有书院,名曰桐乡书院,建于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年。书院规模很大,先生应该不少,就我所猜,这些先生应该不会到吴大楼茶馆。
; _8 _/ V" }# Q9 y8 Y, m  \! x! u" `  I5 }/ F% f
桐城派散文八大家之一的刘开会不会到吴大楼茶馆呢?可能会。会的原因在于他家就在附近的八甲,路近,喝茶方便,而且经济。吴大楼茶馆是大众化茶馆,有点类似于电视剧《武林外传》中的茶馆,一壶茶大概只要几文钱即可。而刘开自幼丧父,家庭贫寒,他如果想喝喝茶,或者体验生活,有可能上的就是吴大楼茶馆。
8 p/ I7 y: D5 f- }5 d/ Y) c3 D& S 640.webp (1).jpg 4 D; }2 O6 Y, ~
茶馆是体现中国市井文化的地方。“细品清香趣更清,屡尝浓酽情愈浓”临焕的茶馆有对联。孔城老街的二甲在清末民国时有一个老茶馆,名字很雅致,叫“满江村茶楼”,内里也有一副对联,“近水远来高朋满座,湖光山色顾客登楼”,很雅致。吴大楼茶馆,从名字看,就很俗,俗得到位。到吴大楼茶馆的茶客大都没什么文化,他们没几个认识字,茶馆名字起得文乎文乎的,不应景,由此判断吴大楼茶馆是没有对联的。对联没有,猎猎飘扬的杏黄色茶幌子应该是有的,茶馆的主顾不仅有本地人,而且有外来客。“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孔城老街通达长江,来到吴大楼茶馆的茶客上有渝汉,下有苏杭。茶馆老板与伙计笑脸相迎,为的是对茶馆有好印象。
2 Z& J6 P  w& Y, ^1 A6 W* _- K5 \6 i1 M
物是人非,今非昔比,许许多多的老事物、老物件都走入历史,吴大楼茶馆也同样如此。站立吴大楼茶馆前,看着紧锁的木门,我不住地嗟叹。思维幻化,我感觉穿过了历史的门缝,走进了吴大楼茶馆,走进了旧日的市井生活,走进了被时光尘封的老街历史。
# `4 p; d4 Z! k. v
( }4 X! n- X  D2 P/ A吴大楼茶馆泡出的是一壶孔城老街历史的酽茶。
* g5 A, A& g6 g6 ~
  K% t  S4 l7 |2 i1 W+ A" U9 W作者:吴春富
# e0 B% Z6 Y' s$ g- ^
楼主新帖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