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小筱筱 于 2015-12-2 17:28 编辑
近日,纪实性艺术电影《追忆李诚》剧组来桐城取景,先后拍摄了桐城文庙、孔城老街、六尺巷等地面文物。并采访了桐城派研究专家。据悉,该影片摄制完成后,将在中央电视台播出。
李诚 (李克强总理的恩师) (1906年—1977年),原名泽宗,字敬夫,安徽贵池人。受业于桐城派作家姚永朴执教的宏毅学舍,并师从桐城派殿军马其昶。桐城派最后一代文学家、著名学者,曾任省文史馆图书管理员兼采编,著有《合肥军事概论》、《池阳杂俎》等。晚年识见少年李克强,视为门生而谆谆教诲。
桐城派最末一位名家
李诚是安徽省石台县占大镇南源村人,幼年时就喜爱读书,随清孝廉王朝忠先生读《四书》、《五经》及唐宋八大家古文,常能过目不忘,十分聪明,在当地有神童之誉。民国初年,李诚去桐城,在名士姚永朴先生办的至德县宏毅学舍受业,扎实的古典文学功底,得到姚的赏识,被姚推荐给桐城马其昶(字通伯)。马是著名的散文家,曾在京师大学堂教学,因编辑《清史稿》而驰名天下。马看了李诚的文章大加赞赏,此后李诚随马数年,得之真传,与桐城派结下不解之缘。因此,有人称李是桐城派最末一位名家。他本人也常说: “吾虽非桐城人,但出自桐城门下,终生受益匪浅,可谓半个桐城人。”后来马通伯让李诚为家庭教师教授其孙辈。李不负师恩,悉心教学,一时间前来求学者不绝于门,其中学业有成者10余人,如日后成为知名学者的马茂元、舒芜、吴孟复等。
和李总理的忘年交
李克强是在幼年时期认识李诚的,一生爱才的李诚从交谈之中发现李克强博学强记,聪明过人,又抱负远大,有意收为门生,常给李克强说文解字、开读书目录,就文风、治学乃至持身应世,都给以谆谆教导。
李克强总理于1997年5月15日在《安徽日报》上撰文——《追忆李诚先生》。他说:“从某种角度上说,学者大抵可以分为三类,一类是名符其实,这是大多数。一类是名不符实,这是少数。还有一类则是有实无名,这一类究竟数量如何,很难估算,因为他们鲜为人知,我所认识的李诚先生就属于这一类。”他一再肯定地说: “他(李诚)是一位学者,一位通晓国故的专家。”
(来源:古镇里的院子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