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民间,无论在喧闹的市镇,还是在边远的乡村,每逢男婚女嫁,总是热闹非凡。
洞房花烛夜,自古以来都被人们当做人生四大喜事之一。“香掩芙蓉帐,烛辉锦绣帏”、“春宵一刻值千金”,洞房里的浪漫情调总是让未婚男女们心驰神往。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我在故乡金神镇的莲塘村上小学时,就听吴奕老师讲过苏小妹洞房三难秦少游的故事,至今记忆犹新。
秦少游和苏小妹新婚之夜,秦少游兴冲冲地要进洞房时,不料被丫环拦住了。她说小姐有令,要秦少游回答三道难题,三试俱中,方许入洞房。秦少游毫不在乎,满口答应愿意应试。
第一题是苏小妹的绝句一首,要新郎也做一首,合了题意,方为中试。苏小妹写的四句诗是:
铜铁投洪冶,蝼蚁上粉墙。
阴阳无二义,天地我中央。
这是一首诗谜,立即被秦少游猜中了,诗中隐“化缘道士”四个字。原来,秦少游曾假扮出游道人在岳庙化缘,借机相看苏小妹,所以,苏小妹用这四个字来嘲讽秦少游。秦少游也在题后写了一首藏头诗:
化工何意把春催,缘到名园花自开。
道是东风原有主,人人不敢上花台。
每句第一个字,合起来为:“化缘道人”。通过了第一道难关。
秦少游拆开第二封一看,仍是四句诗:
强爷胜主有施为,凿壁偷光夜读书。
缝线路中常忆母,老翁终日倚门闾。
秦少游看罢,知道这个诗谜是射四个人名,于是拿笔一一注明:第一句隐“孙权”,第二句隐“孔明”,第三句隐“子思”,第四句隐“太公望”。又顺利地度过了第二关。
再拆开第三幅花笺,出的是对子,上联是:
闭门推出床前月。
秦少游一时答不出来。在暗处躲着的苏东坡看到秦少游很是着急,便急中生智,俯身拾起一粒小石子,扔到秦少游面前的小水池中。秦少游看到石子落水后冲开层层波纹,顿时醒悟,对出下联:
投石冲开水底天。
秦少游过了三关,才被丫环拥入洞房。
我国汉朝就有闹洞房的习俗。先秦的婚礼崇尚淳朴,没有轰轰烈烈的热闹场面。汉朝以后,人们不再固守“三日不举乐”的习俗,婚礼开始大操大办,充满着浓厚的喜庆色彩。
桐城民间有句俗话叫做:“新人房里无大小”,这话是有典故的。
据传在康熙年间,有一个刚刚结婚的新郎官把同村的张三告到县衙。原因是张三在新郎结婚那天对新娘动手动脚,闹洞房闹过了头,惹得新郎火冒三丈,和他打了起来。新郎官在婚宴上陪酒喝多了,被张三打得鼻青脸肿。于是,新郎官便把张三告上衙门。县令觉得张三的作为确实有些过分,便想关押他几天替新郎消消气。可这张三却振振有词地说:“大人啊!自古新人房里无大小哇!”县令一想,说得也是。依据当时民间风俗,张三应该不会受罚,便被无罪开释,而新郎只好吃了个哑巴亏。
依照桐城民间风俗,新婚洞房是非闹不可的。新郎新娘与邻里的一些年轻人,三天之内不分大小,尽情嬉闹。一般结婚那天,既怕有人闹,又怕没人闹。没人闹,说明你人缘不好,没人和你打交道;闹得过分,又让人受不了。
小时候,我的老家包圩莲塘那地方,住居地人口稠密。只要谁家有结婚喜事,大人小孩都去闹洞房,里三层外三层,挤个水泄不通。这是因为,在新婚洞房里可以弄到不少好吃的,诸如花生、糖果、糕点之类。
农村人娶媳妇,婚宴大都是木桌四面围上长板凳,桌上摆满大盘大盘的三牲圆子饭和丰盛的菜肴。每当大人们喝喜酒时,孩子们早早就溜进了新房。外面传来喇叭声,有人高喊:“新娘子来啦!”一时,所有的人都呼啦啦一拥而上,砸新娘,抹洋红。这是桐城人约定俗成的说法,叫做“砸发”、“走红”。新娘在迎亲队伍的“保护”下,一路小跑,进入洞房。小孩子一下子就被挤到床边。等到开始散糖果,人群更挤了。由于门外的人不断往里挤,新郎新娘便被挤到床上。精彩的嬉闹便愈演愈烈。
桐城民间闹洞房的习俗由来已久。闹洞房,体现了中华民族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向往。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