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52806|回复: 1

[龙眠杂谈] 新旧交替时期的桐城诗歌

[复制链接]

3206

主题

3054

回帖

9305

积分

桐网贡士

张本龙

Rank: 6Rank: 6

积分
9305
QQ
鲜花(25) 鸡蛋(3)
发表于 2016-3-11 11:21:3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晚清以降,中国旧体诗坛在同光体诗风的影响和推动下,出现一大批诗人,他们以“不墨守盛唐规矩”相标榜,自开一代诗风,其代表诗人是沈曾植和陈三立。值得注意的是,沈曾植、陈三立两位诗坛大家与桐城皆有交谊。
沈增植学问淹博,通史学,穷研佛典,亦工诗,因其在光绪年间任过安徽布政使,周围聚拢了一大批文朋诗友。而晚清桐城人姚永朴、姚永概兄弟便与沈曾植相友善。姚永朴有《怀故方伯沈乙庵先生曾植》一诗。姚永概在南京时还与陈三立父子往来频繁,他曾有诗《题师曾槐堂图兼寄散原老人》,陈师曾即陈衡恪,是陈三立(散原老人)的长子,近现代著名画家、艺术教育家。陈师曾读姚氏《西山精舍记》,慨然作西山精舍图。姚永概有古体《陈师曾衡恪为画西山精舍图赋谢》答谢:“陈郎知我苦忆山,弄笔戏向宣溪白。须臾扫出好林峦,便已置我当时宅。”、“前有涪翁今尔翁,山川信美吾心省。陈郎何不持此笔,写尔故乡清绝境。”
“同光体”诗人注重抒写自己的感受,言之有物,喜以虚字和新名词入诗。这一时期的桐城诗人与乡先辈一样,大多不囿于书斋,喜游历,与外埠的交游,与同光体重要诗家们燕集酬唱,使得他们眼界大开,因深受其影响,笔下多清新之词,鲜活物事。如姚永概赠陈师曾诗中有“陈郎陈郎君知不?乐事不数公与侯。堂上大母杖白头,种花一院蜂声幽。家公四十官罢休,督率儿子诗礼修。”即以新词入诗,读来如数家珍,清疏活泼。晚清桐城诗人以姚永概、永朴、永楷、马其昶、方守彝等成就最高。他们在世纪之初承上启下,开启了现代桐城旧体诗坛。
抗战时期,山河破碎,人民流离,最能引起诗人们以诗为史,抒写家国情怀。以方守敦、孙闻园、苏艺叔、姚孟桢、马厚文为代表的一批桐城诗人群体,生于乱世,世象纷纭,他们前期的诗作大多或咏山川花木,或咏师友道谊,乃至乡梓教育文物。日寇铁蹄踏进桐城土地,诗人们不再吟风弄月,而以诗为武器,纪录史事,抒写心中的悲愤。如方守敦的《拆城诗》云:“四百年间大变革,伤心青史不堪书。”痛斥当局罔顾民意,拆除桐城古城墙,一唱三叹。姚孟振的《戊寅杂诗二十首》,如杜甫之《兵车行》,寓情于叙事之中。这批诗人中尤其马厚文的长诗《城劫前、后篇》以文入诗,真实地纪录了敌寇在桐城犯下的滔天大罪。苏艺叔于抗战期间避乱桐城黄甲铺,面对栲栳山水,流民遍野,每有慨叹,皆有麦秀黍离之辞。苏艺叔有《息深轩诗稿》行世,其中以《藏湾集》最能见其忧国忧民之情怀。可以说,这一时期大多数桐城诗人所写诗作,都能抒离乱之悲哀,发爱国之忧思。
新诗的辉煌
随着现代新诗的勃兴,桐城出现了两颗耀眼的白话诗之星,那就是著名的新月派诗人方令孺和方玮德。
“新月派”是中国新诗史上一个重要流派,活跃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代表诗人有闻一多、徐志摩、朱湘、陈梦家、梁实秋等。方令孺是新月派中仅有的两名女诗人之一(另一人为林徽因),这两位新派才女,又都长相极美,可以想见,在当时的中国诗坛搅动了一池春水。方令孺在方家大排行中称九姑,新月派诗人也都亲切地称之为“九姑”。九姑的名号估计是方玮德带入新月派中的,方玮德是方令孺大哥方孝旭长子,他虽称方令孺为九姑,其实只比方令孺小11岁,只是这位天才少年死得太早,他于1935年去世,只活了27岁,却出版了诗(文)集四部(《玮德诗集》《丁香花诗集》《玮德诗文集》《秋夜荡歌》),他是新月派后期代表诗人,与陈梦家齐名。他是徐志摩学生,和乃师一样才华横溢,长相俊美,神采飞扬。他喜穿一袭白长衫,真乃翩翩浊世佳公子。1935年9月他病逝于北平德国医院,天妒英才,他的早逝令当时文艺界痛惜不已,许多名家为其撰文悼念,林徽因、吴宓、黎锦熙、宗白华、卞之琳等皆有诗文,北平的《晨报》为他出了纪念专刊,九姑方令孺更是哀痛不已,写了长文《悼玮德》。
方玮德像一颗流星一样,倏忽之间,发出璀璨之光,然后遽然而逝。但它毕竟照亮过中国诗坛,当然更光耀了桐城诗坛。
虽然有方令孺和方玮德两位新诗代表,但与他们同时期接受新旧式双重教育的一批专家学者,如方东美(《坚白精舍诗集》)、朱光潜(著有《诗论》)、吴闿生(编有《晚清四十家诗抄》)、潘田(有存世诗稿2000余首)、潘赞化(《二明亮轩诗集》)、方林辰(有诗集《拾烬瞑云馆诗稿》)、吴光祖(《回照轩诗稿》)、孙闻元(有诗集存世)、马厚文(编有诗集《桐城诗选》《鸦山皖水诗稿合选》)等,他们大多在新式学校办教育,以白话文写文章,但在诗歌创作方面,仍以旧体诗为务。
非常有意思的一种现象是:虽然民国时期桐城出现了两位新诗之星,他们的耀眼光辉照亮了中国诗坛,启发了无数新诗作者,却没有影响到身边人。所以,民国的桐城诗坛,依旧是旧体诗的天下。方令孺、方玮德是两位绝无仅有的新体诗人,其他皆为旧体诗人,就连方令孺的兄妹,如方孝旭、方孝岳、方孝博、方令完(女),方玮德的兄弟行方祚德、方筠德、舒芜(原名方珪德),以及表兄弟马茂元、吴孟复等,也都是旧体诗人。
一门之内,新旧并峙,也是一幅奇妙的景致。
新月派闪耀之后,桐城新诗的辉煌时期直到改革开放后才到来。
1976年,中国政局大变化,新时期文学拉开了序幕。诗歌创作走出地下,出现井喷现象,陈所巨应运而生。这位文革前从桐城中学毕业,考入武汉大学中文系的高才生,在大学时即开始诗歌创作,但文革十年,他只是默默积累,像许多同时期的知识分子一样,忍辱负重。直到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随着农村改革开放,陈所巨的诗歌创作也找到了突破点。他以饱满的热情,歌颂改革开放给农村带来的新气象,诗风清新优美,宛如田园牧歌,诗人公刘以《田野音乐会上的歌手》为题,为其撰写诗歌评论。1979年10月《安徽文学》推出“新人十三家”栏目,陈所巨是其中之一。同年10月,组诗《早晨,亮晶晶》在《诗刊》发表,被誉为“新田园诗”,引起轰动。1980年7月,陈所巨参加了诗刊社举办的首届“青春诗会”,与会者有舒婷、顾城、梁小斌等17人,来自全国各地,是各种诗歌流派的代表性诗人。从此,陈所巨的诗歌在全国范围产生了广泛影响,是“新乡土诗派”领军人物。但此后,他的诗风多变,并不仅仅局限于乡土题材。
陈所巨是个高产作家,一生创作发表诗歌2000余首,出版诗集《乡村诗草》(与郭瑞年合著)《在阳光下》《阳光·土地·人》《玫瑰海》《回声与岸》等。惜乎天不假年,陈所巨于2005年9月病逝于桐城家中,终年58岁。他的英年早逝,同样令当代诗坛痛悼不已。作为纪念,安徽文艺出版社整理出版了七卷本的《陈所巨文集》,其中四卷为诗歌。
陈所巨的新田园诗在1980年代影响了全国诗坛,带动和影响了一大批年轻诗人。桐城当然也不例外,1980年代,一大批年青人拜陈所巨为师,学习诗歌创作。
陈所巨之后,又一位在中国诗坛闪亮登场的诗人陈先发,再创新世纪桐城诗歌的辉煌。
陈先发毕业于复旦大学新闻系,早在大学读书期间,他就是“复旦诗社”的灵魂人物。1994年,陈先发出版了诗集《春天的死亡之书》。其时,他已经被誉为与海子齐名的安徽籍诗人。  2005年,陈先发又出版了诗集《前世》,2011年再出版诗集《写碑之心》,并提出“本土性在当代”、“诗哲学”等诗歌主张,引起当代诗坛强烈关注。他是当下中国诗坛重要诗人之一,也是新世纪桐城诗歌的领军人物……
旧体诗余绪
新中国成立后,旧体诗虽然不再是诗歌写作的主流,但仍旧被许多人所喜爱。尤其是古典文学功底深厚的桐城,至今仍有一大批旧体诗的拥趸者。当代旧体诗坛名家许永璋、唐济、方任安等皆是桐城籍人士。
与解放以前不同的是,在桐城,旧体诗人队伍发生了变化,知识分子与工农齐声讴歌,以旧体诗形式注入新的时代内容。这一时期代表诗人还有远在海峡对岸的张漱涵,有长年耕耘在教坛上的优秀教师江兴元、方任安、毛伯舟、江满春、吴鸣震、杨安邦以及其他领域里如李革飞、张复礼、光鉴汉、盛东桥、谢绍安等一批诗家。他们的诗作讴歌新中国,关注时代发展,赞美祖国山河,吟咏身边一物一事,感情真挚,格调高雅,格律工整。
文革前后,桐城旧体诗坛一度沉寂。诗人们静观时势动态,缄口不敢言。而一向鲜为人知的一批乡村宿儒,甘于贫困,依旧吟咏不辍。这些诗人大多为旧社会过来的读书人,被时人视为“四类分子”,但他们有塾学根底,经历坎坷,皆有君子特质,他们困居僻壤,与饥荒劳苦作斗争,穷且益坚,所写诗作工整合韵,诗风沉郁。其中韩泽忠先生《送友》云“春回大地我忘机,千里江南客子归。别后愁肠难尽述,相逢未语泪先挥。”真挚动人,代表了特定时期那一群诗人不甘沉沦,热爱美好人生写友朋情谊。
当今诗坛,旧体诗虽不能与当下桐城其它文学体裁齐驱并进,但一批诗坛新宿正以其醇厚的诗作奉献给当今时代。“歌诗合为时而作”,中国文艺繁荣离不开中国传统古典诗词这枝奇葩,桐城诗坛亦不例外,一份《桐城诗词》刊物,从一九九一年创刊至今,已有二十五期、近百名作者、近万余首诗作问世。虽然诗人队伍中对旧体诗技法熟稔程度不一,格调意境高下不同,但诗人们对古典诗词的热爱程度不会逊于以往。
文章桐城,同时也是诗歌桐城。有人说,“行尽桐城都是诗”,诗歌是灵魂最好的滋养。它源远流长,也必将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和发展。
exRCCdrcwXJ2.jpg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17

回帖

64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4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6-4-20 09:51:07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张本龙 发表于 2016-3-11 11:21
晚清以降,中国旧体诗坛在同光体诗风的影响和推动下,出现一大批诗人,他们以“不墨守盛唐规矩”相标榜, ...

方令完是我小学老师,抗战胜利后重庆归桐。李格非解放初期秧歌午不错。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