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92610
- 积分
- 992
- 威望
- 2
- 桐币
- 92
- 激情
- 2149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407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3-1-5

桐网贡生
 
- 积分
- 992
 鲜花( 0)  鸡蛋( 0)
|
清明祭扫是一种形式,更是一种传承,我们每个人立足于这个社会都有意识或无意识的在遵循着祖辈们教给我们的做人的道理,这铭记在心的,一代一代相传的就是我们的家风。
4月3日一早,安庆市桐城市居民张泽俊来到六尺巷。走在狭窄的巷道,崇文重德、谦和礼让的家风又在张泽俊的脑海里浮现。
张泽俊,是清朝宰相张英的第十一世孙。康熙年间,大学士张英家人与邻居吴家因宅基地发生纠纷,张家人千里传书京城求助。张英回书一封,“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张吴两家豁然开朗,各自退让三尺,形成了今天的六尺巷。
(张英十一世孙张泽俊同期声)从小我就是受到六尺巷这种熏陶,一直就是这样为人处世的,在工作中生活中都是恪守着这种原则。现在呢,我对自己的孩子也是一直要求他,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光明磊落的人。
清明假期,虽然阴雨,六尺巷还是迎来大批游人。
(游客同期声)带孩子过来嘛,感受一下古人的那种礼让,至少让孩子懂得做人的道理。
(张英十一世孙张泽俊同期声)学习参观的人特别多,就是觉得我们这种家风已经被社会所推崇和践行,作为张氏后人,我们感到很骄傲。
市民汪晓护十几岁就练习书法,能够写得一手好字,他觉得,这源于母亲的教诲。
(市书协副主席汪晓护同期声)我小时候比较贪玩,学习也不怎么好,我妈妈就经常告诉我学习的时候就好好学习,玩的时候就好好玩,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恒心。虽然家里很贫寒,但是还供我读书,18岁的时候我就离开了家乡,到北京拜师学艺。现在每天坚持练练字,已有四十多年了。
(潜山县居民张杏林同期声)我的父辈非常的孝顺我们的祖父,他告诉我们人要感恩,要孝顺,要点滴的小事做起,当然在我的成长过程当中,这句话给了我很深的印象,我也是这样去做的,如今我也为人父母,我也告诉我的孩子,要学会感恩,要感恩大自然给予我们的一切,要感恩老师教会我们知识,要感恩父母给予我们生命。
(市民同期声)我们家里首先就是要勤俭,就是不能浪费,对于现在社会上一些浪费现象,我们家里人是极其反对的。
(市民同期声)(爷爷要求)为人一定要正直,然后踏踏实实做人,老老实实做事。
(同期声)那爷爷在这一块是怎么做的?
(市民同期声)因为我爷爷本身就是老师嘛,所以他为人也很忠厚,做事情给我们起到非常好的一个楷模。
(市民同期声)反正我父母对我的主传身教是不错,工作方面,学习方面,都要我向好的方面发展,做好人,不能有坏习惯,这对于我来说是最好的。
(市民同期声)我小的时候就是小孩子吃饭不是喜欢漏饭嘛,然后就洒在桌子上,我爷爷就要我捡起来吃掉,我爷爷是一个非常节俭的人。
(市民同期声)印象最深的就是我母亲,她对她的妈是最好,祖孙几代传下来的孝顺,孝顺为先,我妈在我们七、八岁的时候,我妈对外婆啊,糖啊、米啊、盐啊,都是一点点把这个兜子,兜回家给外婆吃,我们现在就是传承了父母的性格,我自己的妈现在也是86岁了,我们回家从来没空过手,都是带点吃的,她讲吃的,你耳朵要听到,你回来,一个礼拜左右去,你肯定要给她买去。
安庆广播电视台综合报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