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2791
- 积分
- 116
- 威望
- 2
- 桐币
- 37
- 激情
- 372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3-24
文都秀才
- 积分
- 116
鲜花( 0) 鸡蛋( 0)
|
楼主 |
发表于 2016-4-6 21:03:1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我想说的是,咱们每个人,都不要成为那个冷漠的旁观者。
在网上看到两个类似案例,真的让人不寒而栗。
一个网友说,她高二的时候,在大街上碰到变态,变态从背后抱住她,当时路人特别多,站在旁边没有一个人援手。她只能靠手上拿的太阳伞去打变态,最让她心寒的是,过后路人说以为变态是她男朋友。一个三十多岁的变态会是一个十几岁女学生的男朋友?关键是她还大声尖叫求救了,事情过去好多年,现在想起来她还后怕。
另一个网友说她有一天晚上打车,一个男的也坐上来,她以为是拼车的,没在意。结果下车的时候那男的突然假装她男友,让司机送他们去XX宾馆。可怕的是,司机竟然同意了!把车开到宾馆门口,那个男的用暴力拖她下车,她大声呼救,大家聚在一起看热闹,她说当时有种一个人面对一群野兽的感觉,后来警察巡逻车开过来,那男的跑了,围观的人才反应过来,还跟巡警说“那个男的一看就不是什么好东西小姑娘真是可怜啊........”言语间眉飞色舞,仿佛刚才袖手旁观的不是他们一样。
国外有一项社会学实验,公开场合,男人打女人,路人会怎么反应?
这个实验做了好几次,每次只要一发生,几秒钟之内,旁边的路人立即会冲上去制止。有个细节真的很暖,看到男人打女人,一个路过的胖女生,马上跨过围栏阻止他,太着急了,还被围栏绊了一下,差点摔跤。
他们不会像我们中国人一样疑惑他们是什么关系,要不要上去管闲事,管错了会不会尴尬,会不会殃及自己,他们没有任何犹豫,都是直接冲上去制止的,真的很正能量,很感人。
而同样在国内也有人做了实验,在一个餐厅,男生要打女生,坐在他们附近的纷纷离开,就是没人出手。主持人问大家为什么不帮忙,大家说,“不懂他们是什么关系啊”,“万一他带了武器呢”……
如果今天我们对别人的危难无动于衷,将来我们万一面临危险,就会体会到那种举目无援的绝望感啊。
能支撑我们乐观地生活下去,最基本信念是啥,就是最简单的一句话:“这世上还是好人多”。
然而如果事实告诉我们,这世上还是麻木的看客多,我们安全感就会被极大的消解,很多时候比犯罪事件本身带给我们的打击还要大。
这就是为什么之前广东2岁小悦悦被碾死,18个路人冷漠路过;山东某邪教组织在麦当劳砍一名女性,直至砍死都没人能制止……这类事情会震惊全国,路人的沉默,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助长犯罪。
美国社会学博士写了本书,叫《房间里的大象》,从社会学角度剖析人们私密生活和公共生活中,对于某些显而易见的事实,集体保持沉默的社会现象,作者将之称为合谋性沉默。
我们都知道房间里有大象,然而我们不说。
我们不能沉默,也不该沉默。
刘瑜给这本书写了序,序里说,“拒绝发声并不奇怪,因为发声不但需要勇气,而且意味着承担。人们习惯于用政治或社会的压制来为自己的沉默辩护,却往往忘记了正是自己的沉默在为这种压制添砖加瓦。”
马丁·路德金说:历史将记取的社会转变的最大悲剧不是坏人的喧嚣,而是好人的沉默。
在和颐酒店事件中,我觉得比起探索自保的方式,更重要的是,我们要探索如果目击暴力事件,我们该如何出手去保护别人?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成为受害者。
但我们也可能成为目击者啊。
我们有能力发声的时候,就应该发声。
这个事一出,我和我身边的很多人都深受触动,以后路上遇到男女撕扯、打架,我们一定会尽力阻止,就算没有勇气冲上去,至少也要打110啊。就像酒店事件中的女侠,如果不是她帮了忙,受害者真的后果不堪设想啊。
对我们来说,也许只是一瞬间,但对于那个受害者,可能会改变她的一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