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30日以来,桐城市遭遇持续强降雨天气,多地出现严重洪涝灾害险情,双港、金神、孔城、吕亭、嬉子湖、鲟鱼等地多处被淹,截至7月8日,已经设置灾民安置点58个,安置灾民29307人。为了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桐城市卫生计生委于2016年7月1日启动洪涝灾害卫生应急Ⅳ级响应,并将卫生防疫作为当前工作的核心内容,多措并举,尽心尽力,迎难而上,做好广大灾区人民坚强的健康卫士。 一是在市疾控中心迅速组建了3支洪涝灾害卫生应急处理小分队,每天奔赴各个灾区。在各灾民安置点,发放洪涝灾害期间卫生防疫宣传单,张贴宣传画,指导、帮助当地卫生院人员进行灾民住宿房间、公共场所、厕所及食堂的外环境消杀灭等卫生防疫处理,300人以上的灾民安置点,安排专人留守。 二是在各灾区村落及灾民安置点开展饮用水消毒和饮食卫生检查,发放饮用水消毒片,抓好水源保护和安置点饮用水消毒,同时对灾区居民就饮用水、地面水井以及分散饮用河塘水、小沟水地区的消毒方法进行现场培训,确保分散式和集中式供水的安全卫生,防止水源性、食源性疾患发生。 三是特别注重洪涝灾害期间的疫情监测和疫情报告,要求在洪涝灾害特殊时期,灾区各相关医疗卫生机构安排专人于次日早晨8点上报前一天的《桐城市灾区与灾害有关传染病发病情况统计日报表》,实行日报和零报告制度,甲类传染病要在2小时内网络直报。市疾控中心安排专职人员24小时值班,每天增加传染病网的浏览次数,对乡镇卫生院上报的疫情及时进行监测、分析及反馈,每5日编写一份灾区传染病疫情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监测分析报告,预测疫情发展趋势,并报市卫生计生委。监测的重点是霍乱、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以及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疟疾、乙脑等虫媒和自然疫源性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 四是市疾控中心努力通过广播、桐城市人民政府网站“市民论谈”栏目、微信群、QQ群等媒体和网络,发布“致广大灾区居民的一份信”,宣传洪涝灾害期间的处环境消杀、饮用水消毒及污泥、人畜粪便、腐烂植物和动物尸体处理等卫生防疫知识,帮助广大市民自我保健、自我防护,有效预防各类疾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