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一苇过江 于 2016-8-31 08:31 编辑
在所有的动物中,雁性与人性较为接近,雁群可视为人类社会的一个缩影。我们这代人,子女多不在身边,或早或迟,我们都要做大雁那样的候鸟。
尽管我对《水浒》中的宋江甚是反感,但他对大雁的看法还是赢得了我的一丝好感。
一次,燕青刚学会射箭,兴致颇高,在行军途中射下不少大雁。宋江闻知后责怪燕青,他认为大雁这种候鸟仁义理智信皆备,射一伤二,很是不该。细细想来,宋江此言不无道理。(水浒中有祥解)
秋至,看大雁南飞,最能触动游子思乡之情。《鸿雁》原为《东归英雄传》主题曲,后经蒙古歌手呼斯楞反复演绎,全世界人民都在聆听中感受到了中华民族音乐之美。
雁无国界,音乐无国界。
我曾听过不同歌手演唱《鸿雁》,呼斯愣版堪称绝版。那种与生俱来的蒙古族基因,那种大草原所赋予的豪放、狂野、奔腾,是模仿不出来也秀不了的,呼斯楞以清澈又近乎呐喊的嗓音把人们深藏在心底的那根故乡的弦反复拨动,伤感中夹杂着一丝缱绻,人们的思乡之情得到充分渲泄,这样的音乐让人觉得痛痛快快,觉得酣畅淋漓。
《鸿雁》配蒙古舞,自是妙不可言。我看过北京舞蹈学院视频(女子独舞)和男子独舞视频,感觉以前接触过的好多东西都是垃圾,这才是真正的艺术,这才是美,才是享受。
《鸿雁》不适合广场舞,大妈们舞技、体能、乐感都与《鸿雁》相应要求相距甚远,二者不是一个层面上的东西。
如果那谁有一定的民族舞基础,可在月明之夜,邀上三五挚友,带上音响,带上烧烤,来到旷野,大家围坐在火堆旁,随《鸿雁》起舞,酒喝干,再斟满,今夜不醉不还……
平淡的人生,柔柔的民族,也不妨豪放一回。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