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曲桐城歌 千人万人和
桐城市委市政府2016年6月投资拍摄、央视导演孟丹和严霞创意并执导的音乐电视《桐城歌》MTV,将在8月29日(周一)央视音乐频道(CCTV15)播出。具体时间:11:26,13:50,18:54。
桐网今天让大家先睹为快!这部新《桐城歌》的创作、完成拍摄MTV和宣传,历时一年时间。得到了安徽盛运集团、桐国秀水的大力支持。桐城文茶更为MTV演绎了最真最美的劳动实景画面。
桐城歌源于安徽桐城,历史悠久。桐城歌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在中国民谣发展史上占据重要的位置。它既是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又是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它来自民间,原汁原味,是俗曲之瑰宝,民间文学之奇葩。它是人们在劳动中抒发出对生活的态度、追求和热爱。人们比喻它象山花一样芬芳、茶香一样清郁。
据史志记载,夏、商、西周时期,桐城在春秋战国时为桐国,地处吴国与楚国的交界,明清时期是我国重要文化繁荣区域。桐城歌在明代称之为“桐城时兴歌”,广为流传。桐城歌带有吴楚遗留的音韵,是吴文化与楚文化的交融,具有独特的历史文化价值。
桐城歌不仅是延绵清代文坛二百余年的散文流派-桐城派作家生长生活的人文土壤,也是黄梅戏形成和发展的基因。黄梅戏表演艺术家严凤英也将桐城歌的音乐元素引入到黄梅戏唱腔中。
桐城歌,不仅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的文化现象,更具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和社会价值。
桐城歌的体式是七言五句式。桐城歌以其凝练的语言和委婉动听的曲调为主要艺术特色。曲调好听,文辞也优美,是好音乐,也是好文学。历史上“桐城派”名人如方以智、钱澄之、刘大魁等都用民歌节调进行文学创作,诗中多以“竹枝”、山歌,言地方风俗和爱情。
桐城歌传承有序、生机勃发。以桐城市文化馆、桐城文联叶濒同志为代表的数十位民间文艺工作者,早年深入基层,搜集整理出版了《桐城歌谣》和《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如今,桐城歌演唱的形式从乡野搬上舞台,走进了中小学生课堂,成为青少年传统教育和道德熏陶的教材。2011年桐城歌-《哑谜歌》荣登央视“星光大道”栏目,赢得喝彩,深受观众喜爱。
为更好地传承和发展桐城歌,桐城市文化馆2015年6月9日邀请了著名词曲作家刘麟、王志信先生和著名桐城籍歌唱家斯兰亲临桐城,进行了新“桐城歌”的创作采风。他们倾听民间艺人的演唱、讲述“桐城歌”历史故事…美丽的龙眠山水,也为艺术家激起了创作的情感浪花。他们用精炼的文字和地方特色音乐,诠释、丰富和升华了“桐城歌”的文化内涵和精髓,带给人心灵的启迪和艺术享受。尤其歌唱家斯兰娴熟、极富内涵和自然个性的特色演唱,增添了“桐城歌”无穷的艺术魅力!
“桐城歌”是中国古老桐城文化的血脉,是桐城人的精神家园,是桐城文化的一座富矿。艺术家刘麟、王志信、斯兰打造的《桐城歌》,成为中国文都-桐城的一张现代风情文化名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