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32213
- 积分
- 850
- 威望
- 2
- 桐币
- 41
- 激情
- 1016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294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6-2-26
桐网贡生
- 积分
- 850
鲜花( 2) 鸡蛋( 0)
|
本帖最后由 落地成泥 于 2016-9-1 07:46 编辑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大约上小学三四年级,寒暑假大多在外婆家度过,舅舅喜欢看书,家里《三国》《水浒》《说唐》《大明英烈》《杨家将》《说岳》。。。。。都被翻得很烂了,没事我也翻几页,有些字都不认识,只能看个热闹。只觉得书里人好厉害,最初的印象是公孙胜居然会法术和史进棍子舞得好,其他的就很模糊。
到初中毕业才又重新翻看了《水浒》,已不是当初舅舅的那本了,在看书之前也看过电影《野猪林》和没有连续性的连环画,这些碎片帮助我再读这书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吃力了,当一本武侠小说痛快的看完了,却没有留下什么更多的所谓感觉。
踏上社会后,偶尔还是会看些杂书,直到读到金圣叹,他多次提到石秀这个人,而石秀在我的浅淡记忆和理解里是个大脑简单的“拼命三郎”,金圣叹却说“狠辣至极,我恶此人”当时不解,再次翻读《水浒》就是从石秀和杨雄那里读起的,细细读来,后背居然冷嗖嗖,整个《水浒》里描写杀戮的血腥场面不少,可潘巧云之死却是最令人发指的。
继而再次从头读《水浒》,发现施耐庵写人物从来不会很直白,对一个角色的优点描写得越多就越隐晦着更大的缺点,反之亦然,在浓墨重彩的描写那些英雄好汉的义举的时候,再通过这些所谓的义举让很多无辜的人卷入到那场“替天行道”中来,如卢俊义如徐宁如关胜......施公笔墨功夫极其老到,把人性中的善恶用一种浅白的描述描述出多重层次,大约这个才是《水浒》耐读的地方吧,至于《水浒》的社会意义就见仁见智了。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