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823|回复: 1

[第一时间] 桐城百年建筑丨方氏九间楼

[复制链接]

3206

主题

3054

回帖

9305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9305
QQ
鲜花(25) 鸡蛋(3)
发表于 2016-10-28 15:49:5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帖最后由 张本龙 于 2016-10-28 15:58 编辑

QQ图片20161028152227.jpg                                                                                        方氏九间楼位于桐城城区西环城路东侧,南临六尺巷。九间楼是清代学者方宗诚的藏书楼,为九开间,故名。                  QQ图片20161028152257.jpg                                                                   方氏九间楼短垣外障,圆门通达,入门则“楼,砖铺回廊,雕花木扇,窗明几净,高墙小院。西为一列五间楼房,东北厢房各两间,每间面积16平方米,东为院墙,长近8米,中间是长方形院落,面积60余平方米。九间楼院内立有一方铭石,植数株榴梅,简洁明快,清新可人,环境清幽。方氏九间楼又名“勺园”,桐城派作家刘大櫆曾在此为桐城望族清河张氏子弟设帐授徒,后为方宗诚购得,诗人、书法家方守敦以此为住宅,当代作家舒芜(方管)在此度过童年。

  相关链接
QQ图片20161028152322.jpg                                                                 方宗诚(1818—1888)清代学者,桐城派后期名家之一。字存之,号柏堂,安徽桐城人。方宗诚出身儒学世家,父方松,由鲁谼迁居县城西郊毛河,竹篱茅舍,布衣粗食。宗诚少有大志,每日取贾太傅疏及唐宋名篇高声朗读。始受学许玉峰,继师族兄方东树,遍览宋元后儒家之言,多有阐发。太平天国时,避居鲁谼山,不废讲习。著《俟命录》,研究天时、人事及致乱之源,认为士大夫修身、处事、为政之道,在于本纲常,明正学,选拔人才,效用当世。霍山吴竹如任山东布政使时,从友人方鲁生处得《俟命录》,将主要内容函致大学士倭仁,倭仁录其要为经筵课程。方宗诚由此驰名京都。曾国藩、胡文忠慕其名皆以礼相聘,辞不受。同治元年(1862),河南巡抚严树森应诏疏陈治国方略,方宗诚入严幕,奏疏多出其手。后曾国藩为直隶总督,推荐方宗诚为枣强县令。李鸿章继任总督,与方宗诚亦交往甚密。方宗诚知枣强县十年,办乡塾,兴书院,整顿祀典,刻印当地前贤遗著,编修地方志,兴办义仓,储粮备荒。每遇灾害,及时勘察灾情,兼及邻县受灾情况,如实上报,不避忌嫌。多次请求李鸿章奏免全国钱粮积欠。虽为政一县,谋虑所言皆宏远大计,事关全局,李鸿章多采纳施行。时深州知州游智开,兴义学,减浮征,政绩颇著。时人将游、方并誉为“深州游牧枣强方令”,以表尊敬之情。著有《柏堂集》、《俟命录》等。                                                 QQ图片20161028152345.jpg   
方守敦(1865-1939),字常季,更字盘君,安徽省桐城县人,方宗诚之子。近代较有声望的诗人、教育家、书法家。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随吴汝纶往日本考察学制,回国后,力助吴氏创办桐城学堂,支持陈独秀在安徽兴办公学。1904年与李光炯等创办芜湖安徽公学。1939年与姚孟振等重印《桐城续修县志》。酷爱书法,隶书碑体皆具风韵。方守敦逝世后,客居江津县的同乡在罗汉寺为他开追悼会,陈独秀送此挽联云:先生已死无乡长;小子偷生亦病夫。


方孝岳为学者方守敦之子。幼年在家乡读私塾,具有深厚的古典文学基础。宣统三年(1911)就学于上海圣约翰大学附中。1918年毕业于上海圣约翰大学文科。1919年担任北京大学预科国文讲师,翌年任上海印书馆编辑。不久,赴日本东京大学进修。进修两年间翻译出版《欧洲大陆法律思想小史》。1924年自日本回国,先后在北京大学、华北大学、东北大学师范学院、广州中山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任教。1949年至1971年,在中山大学任教授,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曾被选为广东省第一、二、三届人大代表。才华横溢的方孝岳,毕生从事文学、经学、佛学研究,在汉语音韵学方面的成就最为突出。主要专著有《中国散文概论》、《中国文学批评》、《左传通论》、《尚书今语》、《汉语语音史概要》、《广韵研究导论》、《广韵声类》、《广韵韵图》、《广韵便览》、《广韵又音谱》、《集韵说文音》等。


QQ图片20161028152408.jpg                                                                            (舒芜一家在勺园的照片,后排右一为舒芜)                                              舒芜,方孝岳之子。本名方管,学名方硅德,字重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评论家。1938年向《广西日报》副刊《南方》投稿时始用“舒芜”的笔名。1937年考入高中时适逢抗战爆发,即参加抗日救亡活动,并为《桐报》主编副刊《十月》。1940年辍学,在湖北、四川等地农村任小学、中学教师。1944年至1949年,历任国立女子和师范学院、江苏学院、南宁师范学院副教授、教授,进行文学、哲学的教学与研究。1945年初在胡风主编的《七月》上发表《论主观》一文,成为一场长达5年之久的文艺论争的主要焦点之一。这时期还创作了不少杂文,结为《挂剑集》。1949年后任广西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研究部长、南宁市文联副主席、市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南宁中学校长。1952年到北京,历任人民文学出版社编辑、编辑室副主任、编审。1979年开始任《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编审,致力于周作人研究,著作甚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21

主题

1523

回帖

1857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857
鲜花(1) 鸡蛋(0)
发表于 2016-10-28 17:04:49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建筑,经典。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