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7163|回复: 0

[第一时间] 桐城区域化党建“激活”社区发展

[复制链接]

3206

主题

3054

回帖

9305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9305
QQ
鲜花(25) 鸡蛋(3)
发表于 2016-11-2 11:04:0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桐城市城区面积约19平方公里,辖17个社区,常住居民20余万人。近年来,该市着力打造有保障、有创新、有实效的工作机制,社区基层服务水平进一步增强,2014年三里社区获第四届安徽省文明社区称号,2016年城郊社区荣获安徽省首批示范社区称号。

“闲置资产”撬动“大格局”

社区活动场所不足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该市社区工作的整体推进和服务工作的正常开展。老社区改扩建已经迫在眉睫,但这么多的社区同时改扩建,资金问题怎么解决呢?

经过调研,该市在东关社区“破题”——盘活闲置、半闲置的国有资产为社区所用。很快,原本办公面积不足60平方米,开个党员大会还要在外租地方的社区工作人员就搬进了将近1000平方米的厂房改建的“新家”。现在的东关社区为民服务中心、会议室、党员活动室等基础阵地宽敞明亮,办公桌椅、电脑、投影仪等应有尽有,街道、社区等许多现场观摩会都在这里举行。

思路一换、格局大变。该市沿河社区搬进了原孟侠中学近600平方米的教学楼,西苑社区搬进了桐城中学附近的“学区房”……随后,该市又加大力度,投入300余万元对公园、太平、长生等3个社区进行了易址重建。目前,全市17个社区已全部解决了无办公用房、办公用房破旧及无活动场所问题。

社区干部待遇有保障

“社区干部也能吃上‘皇粮’”?西苑社区书记李俊芝怎么都不敢相信。以前社区干部工资由街道和社区自行承担,待遇偏低、标准不一、保障落后,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运转经费靠化缘、小马拉大车现象较为突出。一到年底,象他这样的书记、主任就要到处“拉赞助”发工资,颇为尴尬。

2016年4月8日,桐城市委常委会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社区基层党建保障的实施意见》,将社区干部工资报酬、养老医疗保险、基本运转经费、场所建设提升、示范辐射培育等5项经费全部列入市财政预算。

社区干部待遇实行“基本报酬+绩效报酬”,人均综合收入3.5万元左右。为社区干部统一办理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和人身意外伤害保险。社区组织基本运转经费,按常住人口5-11万元不等;按每个社区每年5万元标准落实社区党组织服务群众专项经费,并根据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动态增长。社区新建活动场所的,市财政每个补助15万元。每年预算15万元社区面上工作经费,用于示范点培育、区域化党建、评先评优等工作。“‘五大保障’让我们更有尊严、更有底气、更有干劲了”。市财政每年500万元的社区投入,也赢来了社区工作人员的干事创业热潮。目前,全市有3058名在职党员到社区报到,有124个驻区单位与社区签订了共驻共建协议,一个以街道党工委为核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驻区单位积极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正在形成。



盘活民生“一盘棋”

桐城是个年轻的城市,17个社区中有不少是近些年的“村改社区”,从村民自治到社会管理服务,难免会让人一些不适应。同时面对不断增加的城市事务和管理难题,社区里被“增添”了不少社管员、计生员、城管员等,但大都“专管专用”,事情是做了,总觉得体制机制不顺。

如何打破这种低水平工作格局,如何将社区管理服务的精度用在“刀刃”上?该市决定全面推行社区网格化管理服务,以社区为单位,将全市划分成150个网格,每个网格设1名网格员,对人、地、事、物、情和组织等进行全要素采集和管理,破解城市管理和民生事业推进中容易出现的相互脱节、相互扯皮现象。预计到2017年底初步建成社会管理一体化综合服务平台,并根据社区网格运行情况,适时启动农村网格建设和“一站通”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将民生事务“千条线”拧成基层服务“一股绳”。                                                                                                    (稿件来源:人民网通讯员 刘东胜 刘根杰)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