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9203|回复: 2

[第一时间]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党支部关于赴安徽省桐城市法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情况报告

[复制链接]

3206

主题

3054

回帖

9305

积分

桐网贡士

Rank: 6Rank: 6

积分
9305
QQ
鲜花(25) 鸡蛋(3)
发表于 2017-1-22 10:18: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高人民法院办公厅党支部关于赴安徽省桐城市法院开展“两学一做”                        学习教育情况报告                              
机关党委:


  根据机关党委《关于在最高人民法院机关全体党员干部中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实施方案》的要求和《办公厅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方案》安排,6月16至6月18日,办公厅副主任陈宜芳带领由各党小组党员代表组成的学习组,赴基层联系点桐城市法院开展“两学一做”学习交流活动。期间,我们参观了桐城文化代表点及范岗镇宋福应纪念馆,走访了盛运集团,与桐城法院一线法官和孔城法庭干警就践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座谈,并在合肥市包公祠开展了廉洁司法教育。此次学习教育内容丰富、行程紧凑、形式多样,达到了预期目标,取得了较好成效。现将主要情况报告如下:


  一、参观六尺巷、文庙,考察学习桐城文化


  6月16日上午,学习组首先参观了六尺巷、文庙等桐城文化代表点,听取了关于“六尺巷”的礼让故事及桐城历史的介绍,了解了“文都”桐城悠久的传统文化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桐城位于安徽省安庆市北部,古称“桐国”,因其地适宜种植油桐而得名。桐城不仅是安徽省的经济重镇,还是文化强市,历史悠久,文风昌盛,为江淮文化圈的发祥地和集中地,素有“文都”美誉。桐城文化在明清时期达到顶峰,仅中进士者即达240余人。以戴名世、方苞、刘大櫆、姚鼐为代表的“桐城派”,雄霸文坛200余年,拥有作家1200余人,创作传世作品2000余种,是中国文学史上迄今为止时间最长、作家最多、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文庙为桐城文化博物馆的一部分。桐城籍清代大学士张英在处理家人与邻居的宅基地问题时,以“一纸书来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长城万里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的打油诗,引导家人以和为贵、宽容礼让,最终促成两家各让三尺,形成著名的“六尺巷”,在历史上传为美谈。2014年11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纪委书记王岐山造访“六尺巷”,中纪委网站随后刊发《德法相依相辅而行》《让人三尺又何妨——安徽桐城“六尺巷”的启示》等文章,强调要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汲取德治礼序、崇德重礼的文化精华。“六尺巷”典故中所蕴含的“为政以德、正心修身”的内涵,与“两学一做”对党员的要求具有内在统一性;所反映的“将心比心、谦和礼让”价值,对于人民法院有效化解纠纷、追求案结事了人和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二、走访盛运集团,了解法院为企业提供司法保障情况


  6月16日上午,学习组走访了安徽盛运集团,该集团党委副书记占宏标介绍了盛运集团的情况及集团成立20年来,桐城法院对集团的司法帮助和支持;桐城法院民二庭副庭长张卫东介绍了桐城法院近年来为企业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推出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安徽盛运集团创办于1997年,员工3300多人,下属47家全资公司、4家控股公司、8家参股公司、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中心、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和1个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集团主营业务为:垃圾焚烧发电、固废与医废焚烧处置、污泥干化焚烧与污水净化治理、脱硫脱硝与除尘等大型环保工程项目咨询设计、设备制造、建设安装和运营管理;大型成套新型环保设备、新型高端输送机械设备和绿色钢构工程设备等设计制造、销售、租赁、运输和安装调试。盛运环保股份是桐城市唯一一家上市公司。桐城法院一直将盛运集团作为重点企业予以法律帮扶,定期对营销部门、人力部门等人员进行法制培训和案例讲解,为企业的制度规范建设提供法律支持,同时加大执行力度,盛运集团历年涉及合同纠纷执行标的2亿元,累计已追回1.5亿。桐城法院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所做工作和付出的努力,赢得企业发自内心的赞扬。


  桐城法院从2014年起,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新常态,充分发挥人民法院审判职能作用,公正高效地服务和保障经济发展。一是从企业的需求导向出发,充分满足企业发展的司法需求,结合审判实践和地方实际,找准为企业发展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切入点和契合面。2015年桐城法院开展了“暖企”行动,设立了企业与法院的联系人制度以了解企业需求,并在案件多的企业设专人对接,从快从优处理相关问题。二是充分发挥司法能动性,创新司法理念,采取多种方式为企业发展提供法律支持。桐城法院十几年来一直延续“送法进企业”,举办符合企业需求的法律讲座,不定期上门调研,搜集意见建议,针对性地解决具体的实际的法律问题,为企业化解危机,间接帮助企业提高了经济效益。


  从桐城法院的介绍中,大家感受到桐城法院在绿色发展、创新发展、协调发展大局中谋划法院工作,通过对企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认真预判,及早研究,统筹应对,全方位提升人民法院服务和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体现了积极进取和主动担当的精神。我们办公厅担负着服务审判执行工作的繁重任务,同样需要这种担当和进取精神才能更好地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三、参观宋福应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坚定信仰


  6月16日下午,学习组赴范岗镇樟枫村参观了宋福应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


  2008年至2013年,宋福应主政樟枫五年,为樟枫村修路改善交通、调整产业结构,引进投资兴建“万亩生态观光园”,解决村民困难,建设村领导班子。五年来,樟枫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人均年纯收入由2008年的4100元增至2012年的10680元。樟枫人日渐过上了“走水泥路、吃自来水、住小洋楼、跳健身舞”的幸福生活。2013年10月21日,宋福应却因积劳成疾,不幸去世,时年仅58岁。参观中,我们还与樟枫村的新书记、宋福应的儿子宋辉进行了深入的交谈。


  宋福应放弃年收入近百万元、有钱有闲的日子不过,却为樟枫拼命奔波,为了什么?宋福应说:“我不图权、不图名、不图利,只求不辜负组织和群众的信任。”宋福应用生命诠释了共产党员“忠诚、干净、担当”的坚定信仰,正是这种坚定的信仰,让拥有几千万资产的宋辉接过了父亲的班。参观完陈列馆,学习组每个成员都被宋福应的事迹所感动,重新审视和学习了“如何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认为党员就要在困难中挺身而出,在工作中勇于担当,始终坚定共产党员这份应有的“忠诚、干净、担当”的信仰。


  四、深入人民法庭,研讨“六尺巷” 调解工作法


  6月17日上午,学习组参观了孔城法庭。孔城法庭的信息化建设和“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诉讼服务站,大家查看了站内现代化的案件查询系统和远程视频系统。现代化的电子触摸屏已成为法庭司法公开、司法便民的一个重要窗口。前来这里的群众只要输入身份证号或者案件号就能第一时间知道案件的进展情况和承办法官等信息。而高清的远程视频设备不仅能与桐城法院、安庆中院、安徽高院联通,还能与最高法院信息中心联网联调。法庭庭长表示,法庭的信息化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工作的开展,有效节省了法院干警和人民群众的时间,切实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有助于庭审的规范化建设。


  接着,学习组参观了法庭内的“六尺巷”调解工作室,并就“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与孔城法庭干警座谈。“六尺巷”调解工作法是桐城法院结合桐城文化中“六尺巷”故事蕴含的谦和礼让、知进退等内涵,联系法院司法实务与审判实践于2015年6月提出的:“以借古喻今为切入点,运用‘六尺巷’典故启发人;以释法明理为着力点,运用情理法交融引导人;以化解矛盾为关键点,运用和为贵理念感化人;以公平正义为根本点,运用知进退境界昭示人”。法庭干警在座谈时谈到,“六尺巷”典故家喻户晓,其折射出的价值内涵能唤起当事人心中的共鸣,法官通过辩法析理,情理法交融就能有效推动调解工作,从而达到化解矛盾、实现公平正义的目标。在陈宜芳副主任询问小刘法官怎么看待多做调解工作可能会导致部分案件工作量增加时,小刘法官从化解矛盾、司法为民的角度给出了答案。学习组一行都被小刘法官积极乐观的态度和司法为民的情怀打动了。陈宜芳在总结时谈到:调解在不同类型案件、不同层级法院有不同的应用。通过孔城法庭对“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的运用,可以看到调解具有很多天然优势:从法院整体来看,通过调解实现案结事了,省却了上诉、申请再审、执行的工作量,对法官个人来说也是一个能力锻炼和提升的过程。结合基层案件的特点,随着调解方法不断改进,法官调解能力不断增强,调解有助于法官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更有助于化解矛盾、提升司法公信力。


  五、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畅谈心得体会


  6月17日下午,学习组与安庆中院领导、桐城法院领导班子及部分干警代表共同召开“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座谈会,畅谈对“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体会。


  座谈会上,与会同志首先观看了桐城法院专题片《“六尺巷”奏响和谐新乐章》,对桐城法院运用“六尺巷”文化推进工作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之后,桐城法院民庭、刑庭、监察室、人民法庭等党员代表依次发言,桐城法院夏风院长,安庆中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路昌其分别发言。学习组全体成员亦结合工作实际和调研所得发表了体会和感想。大家普遍认为:(一)此次学习交流内容丰富、形式生动、日程紧凑、收获丰满,感受到了桐城浓厚的历史底蕴和桐城派文化的博大精深、深远影响。(二)以传统文化价值与和谐司法理念有机结合的“六尺巷”调解工作法不是一种简单的调解方法,它体现的是桐城法院全体人员的一种爱民情怀、司法忠诚和对维护社会和谐的强烈责任感,既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新时代背景下的创新。(三)“两学一做”学习教育首先要解决“为什么学”的问题。它既是共产党人入党时的庄严承诺,也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保持一致的现实需要。在“怎么学”问题上,一要结合本职工作学,二要利用信息化手段随时学,三要带着问题学,讨论交流互动学。(四)桐城法院领导和同志们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不断创新的工作思路,对我们办公厅同志下一步开展工作有很大的启示。


  陈宜芳副主任在最后发言中向桐城法院干警简要介绍了最高法院办公厅及各党小组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情况:统一部署、制定计划、集体动员;支部集中学习、集体活动与党小组自主学习、创新实践相结合;各党小组通过集中学习、专题学习、随时学习与去革命纪念点、下基层实地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学习教育。她在谈到个人体会时认为,“两学一做”不是一次活动,而是正常教育,是落实党章关于加强党员教育管理要求、面向全体党员深化党内教育的重要实践,把党员做人做事的底线划出来,解决的是当前党员队伍中精神不振、道德不端的问题。我们要通过认真、全面地学**章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进一步明确新形势下做合格党员的标准和要求;结合本职工作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面对当前人民法院工作发展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更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以积极的心态、担当的勇气和创新的精神研究解决办法。最后,陈宜芳对桐城法院“六尺巷”调解工作法给予高度赞扬,并希望桐城法院围绕“六尺巷”这一典故在司法实践中演绎更多关于和谐的故事,让“六尺巷”文化的内涵不断丰富,让“六尺巷”工作调解法随着时代变迁不断发展。


  六、参观包公孝肃祠,接受廉洁司法教育


  6月18日上午,学习组一行参观了位于安徽合肥的包公孝肃祠,简称包公祠。包公祠是为纪念宋龙图阁直学士、礼部侍郎、开封府尹包文拯的公祠。正殿中央端坐着包拯高大坐像,劲正如松,威严不阿,一身的凛然正气。包公蜡像馆则以群组蜡像的形式,生动展示了如“怒弹国丈”“铡美案”“打龙袍”等包公的传说轶闻。而包公墓群旁的一则家训“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赃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昭后世”更让学习组一行深受感动。


  包公“青天”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而那些如“铡美案”的民间传说也是家喻户晓。暂不论其真实程度,单从这些传说在民间的流传之广即可看出百姓对包公的热爱。包公为什么这么受欢迎?学习组认为包公身上的三项品质极其可贵:一是清廉为本、为人正直;二是不畏权贵、执法如山;三是心系百姓、爱民如子。这三点对我们今天的人民法院工作也有很好的借鉴意义。首先要严格执行廉洁自律各项规定,守住廉洁这条底线。只有把恪守清廉作为人生底色,才能树立秉公执法、公平可信的形象。其次,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人都不能凌驾于宪法和法律之上。任何人都不得把司法权力作为私器牟取私利、满足私欲。在裁判过程中,一切都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最后,心里永远装着人民群众,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保护人民权益、伸张正义。努力实现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目标。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0

主题

87

回帖

183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183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7-1-22 14:49:35 | 显示全部楼层
非常的不错,赞一下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

主题

39

回帖

222

积分

文都秀才

Rank: 2

积分
222
鲜花(0) 鸡蛋(0)
发表于 2017-2-16 1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流于形式的工作报告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