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帖最后由 远方的她 于 2017-6-26 14:45 编辑
汪从胜,现年64岁,桐城市龙眠街道龙眠村卫生室村医。说起龙眠村,人口1248人,320户,贫困人口189人,重点低保户68人,五保户20人,残疾人43人,因病返贫31人,老年人183人,高血压病人61人,糖尿病病人8人,精神病人4人,计生双女户48人,独生子女户157人,享受计生奖励14人,办理慢性病证卡的31人,他一连串说了15个数字,脱口而出,不假思索,如果不是烂熟于心、于口,是不可能做到的。
行医46年,汪从胜永远保持一个习惯,只要一个电话,不管刮风下雨,白天黑夜,寒冬暑天,随时准备药箱出诊。山区道路崎岖,摩托车伴随他穿行村村落落、家家户户。也如此,他吃了不少苦,危险也有时绕道而至。今年6月8日,为了给敬老院的老人量血压,回程的路上与一辆大车相碰,造成胸椎骨骨裂,在市医院住院时,骨科专家要求必须住半个月,因为健康脱贫工作和村民电话催诊等事,他按捺不住了,仅住了5天提前出院了。离卫生室十几里山路的高峰村民组一低保户前不久刚做了静脉曲张手术从合肥回来了,需要隔天上门换次药。“村里的病人需要我,苦点累点不怕!”汪医生也是这样做的。村里的老慢病患者需要代购药品,他总是毫无怨言,送药上门,需要上门问诊,他从未收过一分出诊费,都是熟人,也处得像亲人朋友一样。
健康脱贫工程是今年压倒一切的政治任务。为此,汪医生几乎天天行走在龙眠的山村小道上,宣传党委政府351、180等健康脱贫政策、宣传家庭医生签约服务惠民利民的好处、为全村189人贫困人口办理签约服务手续、为慢性病家庭办理慢性病手续……农村大多数家庭老人留守在家,子女不在身边,一有头疼脑热,首先到村卫生室找汪医生,遇到疑难杂症,汪医生给他们联系住院的上级医院,出院后康复治疗又回到卫生室,并且给他们提供所有周到的服务,包括报销医院发票等,在汪医生的辛苦奔波下,6月份,龙眠村已有6人享受351和180补偿政策。
多年来,汪从胜有行医记录的习惯。全村19个村民组,他准备了19本练习本,每组一本,详细记录了每位慢性病人的诊疗情况。全村189人贫困人口的签约服务手册一式两套,全部免费签约,整理归档,每次履约服务清晰记录。周湾村民组78岁的贫困户汪伯龙经常性脑供血不足,发生头晕,项大屋村民组75岁的贫困户项顺义中风后多年、高血压……汪从胜每次履约时,辅以一体机检查和服药注意事项、合理膳食等健康指导,并详细记录在案。龙眠村所有签约对象的服务记录,他和他的同事总是及时更新,当天的事情不拖延到第二天去做,电脑操作熟练程度也不亚于年轻人。
“我和家庭医生有个约定”!每月一次,或三个月一次,针对签约对象个案特性,汪从胜对每一位签约对象提供测血糖、量血压常规体检,开展一体机各种项目检查并提供健康生活方式指导,让老百姓少生病、不生病,更让因病致贫对象享受更方便价廉的康复治疗和健康指导保健服务,实现健康工程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来源:中安在线 作者:胡亚林 徐张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