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306|回复: 0

[第一时间] 桐城“五年考”交出精彩新答卷

[复制链接]

1027

主题

1434

回帖

3774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3774
QQ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7-9-26 08:59: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桐城市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7·26”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以五大发展理念统领全局,大力实施“工业立市、人文兴市、城乡统筹、创新推动”战略,全面掀起思想大解放、产业大升级、城乡大建设、民生大改善、作风大转变、党建大提升“六大热潮”,各项事业实现了飞跃发展。2012—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10853627万元,年均增长10.38%;财政收入1063065万元,年均增长9.02%。今年1-8月,该市实现财政收入18.12亿元,增长13.7%;规上工业总产值483.6亿元,增长13.2%;规上工业增加值103.4亿元,增长10.8%;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97亿元,增长18%;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05.1亿元,增长34%。

培育壮大新动能。桐城市“调转促”战略持续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取得新成效。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产比重较2011年提高近3个百分点,规模工业总产值是“十一五”末的2.7倍。“四上”企业增至597家,已拥有中国驰名商标15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增至21家。2016年底,战新产业产值占规上工业的18.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19.7%。

与央企合作从无到有,招商引资取得突破。2016年桐城市引进亿元以上项目36个、10亿元以上项目3个,实际利用市外资金14.6亿元、境外资金1076万美元。目前,有14家央企与桐城市企业签约12个合作项目,总投资42亿元,已到位17亿元。智能制造、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开始集聚发展。

桐城市金融创新持续推进,发展动力进一步增强。2016年,全市设立产业引导基金1亿元、中小企业发展资金2.5亿元,重点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桐城经开区与省徽行成立创盈基金5亿元,支持单个企业达2000万元。“助保金”、“政银担”、“税融通”业务不断拓展,各类风险补偿金规模扩大至1.15亿元,过桥资金规模扩大至1.26亿元,完成新型政银担担保4.26亿元、“税融通”贷款1.6亿元、过桥金额32.86亿元。上市融资步伐加快,全市上市(挂牌)企业增至22家。

城乡统筹新面貌。桐城市政务服务中心、体育馆、老干部活动中心相继建成,老城区改造、“三街一巷”修缮保护有序推进,东部新区、二中体育场城市人防综合工程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完成城区路面硬化、排水改造面积1.1万平方米,城市功能得到增强。引江济淮、合安客专、206国道升级改造等涉桐工程进展顺利,桐金路、桐庐路、新杨路、桐黄路建成通车。城乡公交基本实现全覆盖,“半小时通勤圈”基本形成。美丽乡村建设成效明显,已开展四批共39个省级中心村建设,6个镇建成区,9个安庆市级中心村建设,获评2013年度全省美丽乡村建设先进县(市)。千万亩森林增长工程持续开展,全市森林覆盖率达31.6%,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成功创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安徽省森林城市。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全市土地流转率达71%,领先全省。嬉子湖国家湿地公园(试点)获批,创建国家4A级景区3个,入选省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市。

目前,桐城市结合全省正在开展的农村垃圾污水厕所专项整治“三大革命”,以及河长制、林长制等多项改革举措,塑造城乡一体新面貌,充分激发农村发展活力。

改革激发新活力。桐城市坚持统筹协调、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改革破解发展难题,以创新打造改革亮点,促进了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简政放权持续深化。政府权力由3198项精简到1912项,涉企收费清单收费项目由原来的66项减少到53项。商事制度改革顺利实施,基本建设项目联合审批稳步推行,在“三证合一”的基础上,推出了“五证合一、一照一码、多证合一”,各类市场主体由1.6万户增加到3.3万户。

财税体制改革释放发展活力。该市“营改增”试点稳步推行,实现了征管无缝衔接;成功发行全省首支城投公司8亿元企业债,发起设立了全省首例PPP城镇化产业基金;率先设立了10亿元“桐城徽银城镇化一号基金”。国资管理、基本公共服务等改革创新走在全省前列。

城乡综合改革协调并进。2016年,顺利通过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国家评估;城乡户口登记统一为“居民户口”;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颁证工作全面完成,并出台了《农村宅基地自愿退出奖励办法》;市级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及林权交易和森林资源收储中心正式运行,国有二姑尖公益林场改革正在推进。

民生改善新突破。桐城市坚持“民生优先”战略,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实施32项民生工程,群众福祉日益增强。

强推脱贫攻坚,聚焦“5大计划、21个项目、79条举措”,确保如期实现26个建档立卡贫困村出列,14022贫困人口脱贫的年度脱贫攻坚目标,打赢脱贫攻坚战役。大力实施产业扶贫、健康扶贫、教育扶贫等,鼓励贫困家庭开展种、养、加,在26个重点贫困村建立80KW村级光伏发电站,投入专项资金用于贫困户“351”“180”报销费用,实现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全覆盖。加大教育扶贫工作力度,全面实施“雨露计划”。今年易地扶贫搬迁共96户中已有87户竣工,安排1600万元专项资金对列入省住建厅危改计划的建档立卡贫困户875户危房进行改造。

五年来,民生工程累计投入资金43.89亿元,年均增长15.68%,滚动实施项目61个,突出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75万群众受益,人均受益5850元。

党建走出新路子。近年来,桐城市实施“双重双复”工程,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创先争优、群众路线、“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活动扎实开展,着力打造政治生态的“绿水青山”。涌现出“焦裕禄式的优秀基层干部”宋福应等先进典型。党管人才工作力度不断加大,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超职数整改消化有序进行。镇党委、村居换届工作圆满完成,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不断加强,软弱涣散村整顿工作有力开展,非公党建基础不断夯实,非公党组织组建率达97.5%。村干部报酬、村级组织运转经费等纳入财政保障,五年来共投入基层党建保障经费1.5亿元。做到“三个全面、三个严格”,即全面谈心谈话、全面建章立制、全面确权明责,严格检查审计、严格问责查处、严格落实机制,着力构建清清爽爽的同志关系、规规矩矩的上下级关系、“亲”上加“清”的政商关系。开通“973阳光热线”,举办大型电视栏目《问政桐城》,加大明查暗访、通报曝光力度,机关效能不断提升。

新桐城,正扬帆起航;新桐城,崛起于皖中。

来源:安庆日报9月19日05版整版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