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日,金菊盛放的立冬时节,原本安静的桐城老酒厂区突然涌进40多位桐城市文化委、各街道乡镇文化站的老师们,他们齐聚桐城老酒是做甚么呢? 哦,原来是市文化委组织了各街道、乡镇文化站的各位老师,并邀请了多位资深文艺创作老师,进行了一场桐城文艺创作培训。
自古一个城市的文化必不可少的便是酒文化,作为桐城唯一 一家正在酿酒的企业,作为桐城酒文化的传承者,桐城老酒自然得到桐城文艺创作者的青睐。连续两天的培训安排着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融入了桐城老酒酒厂采风环节。这不,桐城老酒一下子热闹起来。
满载着老师们的大巴车缓缓行驶入厂区,一下车,便有老师感叹:醉了醉了,空气中都弥漫着醉人的酒香。原来厂区门口空地上晾晒着成片的酒糟,散发出淡淡的酒香,扑鼻而来。众所周知,有源源不断酒糟的酒厂才是真酿酒的酒厂。闻着酒糟淡雅的香气,年长的老师们纷纷感慨,回忆起当年紫来桥畔的桐城县国营酒厂的辉煌。
在工作人员的带领下,各位老师兴趣盎然的参观了桐城老酒的酿造车间及地下恒温酒窖。车间里是更醇厚清雅的酒香,有老师戏称,常年待在这酒香氤氲的车间里,酒量都蹭蹭见长。
参观完酿酒车间和酒窖后,各位老师们来到酒厂的会议室,举办了一场酒文化专题的座谈会。会上,桐城老酒的工作人员用精心准备的PPT,向各位老师们阐述了桐城酒文化的发展历程,并介绍了桐城老酒几十年来对桐城传统酿酒技艺的传承和坚守 。
现场气氛异常活跃,文化委的方局长和大家坐在一起,亲切的交流,好多位老师给桐城老酒酒文化的宣传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罗秋娟罗主任倡导文人应该文化自信、坚信家乡能酿造出好酒并支持家乡老酒的酒文化自信,引起与会各位老师的热烈鼓掌,桐城人就喝桐城老酒,这本身便是一种文化自信。
现场罗主任还与擅长编剧的徐老一起给大家即兴表演了黄梅戏《天仙配》选段,把座谈会的气氛推向高潮。
诗酒伴年华,桐城文艺界的很多位老师们都与老酒有着很深的渊源,好多老师特别喜爱老酒 ,几杯老酒下肚才写得出好文章,还有很多老师经常将老酒加入到文艺创作中,如:光其军老师、疏桐老师,现场孔城的吴春富老师更是宣布了一个好消息,他的一篇乡愁的文章刚刚发布在人民日报海外版,其中便有句“当家的抿着一口桐城老酒”,是啊,何以解乡愁?唯有一杯家乡老酒。
借着这些老师们文艺创作中老酒的气息,相信桐城老酒的酒文化传播的更远,也相信桐城人心中对家乡的酒文化越来越自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