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姚宜润表妹见访(用内子韵) 细雨霏霏湿绿苔,黄花今日为君开。 家贫莫厌无兼味,天柱遥遥送翠来。 注:姚宜润,美籍华人,桐城中国经学大师姚仲实孙女。1948年赴台湾,后由台湾入美定居。其长子为美国某财团总裁、次子是美国卫星专家、女及女婿皆为美医学专家。姚宜润与内子为姨表姊,其母与内子之母,同为桐城派殿军,中国海内外著名经学大师马其昶之女,内子母居长,其母居三。一九八七年由美回国探亲,专程来访。 喜台湾吴叔厚表侄见访 西风江上雁南飞,海峡扬帆旧雨归。 剪烛西窗堪话旧,恐教清泪湿征衣。 注:吴叔厚,安徽桐城人,西北农业大学毕业,1948年去台湾,与台湾原内政部长吴伯雄为同宗好友。1987年两岸首次开禁探亲,吴叔厚是安徽省第一位踏上归国故土的安徽人。为此《安徽日报》予以两次头版报道。当其第一次回故土时,于合肥一下飞机便驱车直达余所,探亲访问以叙阔别四十余年之离情,并合影纪念,赋诗以赠。诗云: 历劫重归谒崇堂,黯伤无语话沧桑。 欣瞻玉体犹双健,矍铄神怡景福常。 诗兴寄情抛忧患,文章垂史志乡邦。 钦仰书香续门第,春风桃李满芬芳。 闻北京舒芜表弟来访赋此迎之 天柱奇峰近我家,书窗日日染烟霞。 千里文旌须久驻,多教山色入京华。 注:舒芜表弟一九八五年于桐城参加全国(桐城派)学术研讨会,随全国代表游览天柱山并专程驱车至余所探望,以相聚畅叙离情。 哭碧涛儿 一 检点儿衣衣尚温,耳边犹绕读书声。 家山不信今埋骨,岁月悠悠隔死生。 二 十岁天教喜画山,画山又喜画江南。 灯前检点儿书箧,重睹丹青泪不干。 过仙姑井 古井夭桃依旧开,花飞曾共昔时杯。 十年旧梦随流水,今逐桃花入眼来。 注:仙姑井为桐城投子山,唐代大同禅师于此开山建寺,曾收养一女婴,长至十二岁命其下山曰:“遇柴则不止,逢何而归。”正好山下柴巷口有一何姓人家,女孩便栖身于此。。何家门前正是山民挑柴进城必经之路。女孩成日看见卖柴人饥饿焦渴,心生佛性,终日诵经祈福而就地涅槃。圆寂之处,顿诵一泓清泉,甘芳清冽,胜过佳酿醍醐。樵夫渔翁饮之,便觉精力胜常,人民为了纪念她,尊称其为何仙姑,掘泉为井,名曰仙姑井。 步李杏林同志北京旅游杂诗原韵 琼楼金殿忆当年,几代豪华一梦间。 宝鼎香消歌舞歇,玉階依旧月娟娟。 长城 逶迤长城曲似龙,苍茫云际势犹雄。 焚书坑士千秋怨,道是秦皇第一功。 题《浪花》诗卷 一 羡君一卷浪花词,一句能容十日思。 空谷幽兰香一瓣,世间何处觅相知。 二 不受阳和一点恩,独于霜圃吐奇芬。 自古花中称隐逸,千秋合是伯灵魂。 赠光昶先生 龙眠君是骚台主,玉韵金声播四方。 最羡阳春歌一曲,声随沧海渡扶桑。 注:光昶先生,桐城人,一九五七年被错划右派,改正后任桐城诗词学会秘书长,诗作被传入日本而名扬海外。著有诗词两卷,印谱一卷,九O年去世。 赠叶灵生女士 一 花满阶墀香满衣,门前写出叶君诗。 案头诗句清如许,归向家山百目思。 二 案头诗句胜词彩,壁上龙蛇泛墨光。 自笑风情独未减,坐中飞翰又飞觞。 题广州方咏莪表妹寄来玉照 遥寄南湖一段春,杜鹃花下一诗人。 情深思旧头堪白,莫更登楼对月明。 注:方咏莪,桐城人,其父方孝远任安徽教育厅长,中国第一批留日学生,与内子为姨表秭(其母与内子母、张漱菡、舒芜母同为桐城派殿军、马其昶之女)现居广州,为广州中学退休教师。擅诗词,与余及内子时有诗词酬唱。 附:方咏莪绝句二首 一 筹添霜鬓岁华更,难寄千秋万古情。 壮志羡君能进取,晚霞春好照新程。 二, 临江霜鬓照衰颜,无兴红梅白雪间。 来岁若能寻旧梦,应扶筇杖载诗还。 步方咏我表妹落梅绝句原韵 岭头香歇独徘徊,梦断罗浮未足哀。 南国春风花事早,会随明月送香来。 赠宫星三同志 宫星三同志出差浙江得便游览山水以诗见寄6+ 满纸烟霞入座间,天教饱览越中山。 天柱奇峰尤可赏,风光秀色待君餐。 注:宫星三,山东人,任安徽省经委主任,其夫人方孚美,是桐城著名学者,中国首批留日学生,方伯恺先生之女,内子方茜之妹。宫星三擅诗词,爱好风雅,时有诗词相酬唱。 寄呈吕先泽先生贤伉俪 兰菊香飞到酒杯,谁知香自画中来。(夫人善画) 文章更有东莱笔,早寄华章到岳隈。 注:吕先泽,桐城人,曾任桐城中学校长,擅诗词。 一年后再来李府看牡丹 一 再度东郊十里行,赏花莫笑发如银。 一枝晨艳留真处,似伴昭阳殿里人。(花前留影) 二 集贤堂内牡丹开,缕缕香飘到酒杯。 欲伴名花齐入画,一群蜂蝶过墙来。 三 墙外溪流墙内花,花开婀娜碧波斜。 一花一水皆宜画,忙煞龙眠老画家。(张德祥) 步张漱菡表妹《怀人》原韵 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