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市龙眠街道办事处黄燕村位于龙眠山深处,有14个村民组,2014年建档立卡时,确定84户贫困户、193人,被列为省级贫困村。本着扶贫先扶志的原则,该村驻村扶贫工作队,走村串户,深入贫困户家中,引导贫困户树立脱贫意识,12月4日,记者在该村采访获悉,该村已有98%贫困户脱贫意识强,全村实现全面脱贫。
在黄燕村采访时,该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张民告诉记者,该村山多地少,2014年前,村内道路大多为土石路,交通不畅,村民饮用水也为自然河流水,其卫生状况较差;主导产业则是茶叶种植,村集体经济滞后。
脱贫攻坚工作开展以来,黄燕村“两委”和驻村扶贫工作队,围绕扶贫工作四项清单,着力于政策宣传、精准识别、脱贫规划、扶贫项目等方面开展工作,使贫困人口大幅减少,目前,共计80户、183人脱贫,尚有4户、10人未脱贫,贫困人口发生率降至0.6%。
当日,记者到贫困户胡宗忠家的途中,张队长指着一座新的二屈楼房说:“这就是胡宗忠家”。望着漂亮的楼房,记者有些不解,不禁问道:“有这么漂亮的楼房,还能成为贫困户?”张队长称,这就是脱贫致富的成效。
在胡宗忠家采访时,他告诉记者,以前他家很穷,年均收入不足万元,在外打工时于2007年同广西一女子结婚,婚后生有二个小孩,由于家境太差,该女子离家出走,于2010年办理离婚手续。家庭破裂后,小胡立志重新做人,在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他于2015年通过危房改造的方式,建造了一幢百余平方米的楼房,对原有的超市进行了扩充,还实施了网上购物机制,生意较以前好了许多。
说起家庭的脱贫状况,小胡甚为高兴。他说,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待他特别热情,经常到他家来同他聊天,鼓励他树立起脱贫致富的意识,建议其饲养家禽,扩大茶园面积,其家庭成员的新农合个人筹资,也由政府统一带为缴纳,还为其办理了户贷户用业务,使其从中产生效益。今年他通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帮助,在自己不懈的努力下,将有6-7万元的收入,从贫困的行列中走了出来。
在黄燕村像胡宗忠这样的贫困户还有很多很多,他们通过村委会和驻村工作队的宣传、教育,树立起了脱贫致富的意识。驻村工作队的张队长告诉记者,他们在宣传扶贫先扶志的精神时,没有忘记村集体经济的发展。2016年由政府投资兴建的80kw光伏发电站,也于今年4月并网,政府持续投入扶持村集体项目资金均已到位,为村集体经济带来持续稳定的收入。
据了解,黄燕村在实施精准扶贫工作过程中,加快了基础设施建设,实现了道路、住房、供水、供电、通讯网络全面升级,满足了群众生活、生产需求。今年,该村14个村民组全部畅通水泥路;该村利用扶贫项目资金,对全村饮用水实施了升级改造,保证了全村各户都有安全的饮用水和生活用水;村委会建设了达标医疗卫生室和农家书屋,方便村民就诊、就读,使村民能够享受小病不出村、大病有救急的待遇。(胡玉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