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v.qq.com/x/page/h05207a2mm7.html
桐城市在465省道罗湖大桥建设中,采用信息化技术为每个墩梁设置二维码,做到大桥质量可控可追溯。
嬉子湖镇嬉子湖畔,罗湖大桥50多个墩梁已经成型。墩梁上一个个二维码标签十分显目,拿出手机扫一扫,墩梁信息就一目了然。
(465省道罗湖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总工郑春雨同期声)比如这个桩基的施工日期、技术员、施工班组长、混凝土的标号、方量、结构、尺寸、数量都有,所有的信息都在里面。
在465省道罗湖大桥建设管理平台,技术负责人邢强点击任何一个桥墩,人员、工程信息、构建状态和施工资料等一应俱全。邢强根据这些信息,为墩梁及关键部件制作身份证。
(信息化管理平台技术负责人邢强同期声)通过桥梁每个部位的人员、结构的信息采集的录入,建立起桥梁的大数据库,通过二维码的打印,形成每个部位的身份证信息。
罗湖大桥地处湖泊岗地,全长2.24公里,连接嬉子湖东西两岸。一百多个墩体有58个在水中,质量把控难度大。工程采用大数据管理系统,实现对质量的实时监控。
(465省道罗湖大桥及接线工程项目总工郑春雨同期声)通过二维码信息的公开共享,然后上传到后面的平台,做到数据的可追溯性。
罗湖大桥及连接线项目将桐城市与宜秀区连接起来,全长33.43公里,总投资5.7亿元。工程于今年8月份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投资1.5亿元。
来源:安庆网络广播电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