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123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琴声悠扬

[散文] 贴春联的由来

[复制链接]

105

主题

1512

回帖

4194

积分

实名认证会员

积分
4194
QQ
鲜花(9)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8-2-7 11: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风清扬 发表于 2018-2-7 10:11
你父亲是位德艺双馨的前辈,虽未谋面,但仰慕已久,只惜天妒英才,无缘相见。希望你能继承尊父遗风,写出更 ...

谢谢您的鼓励!我会努力写好自己的文字。隔屏问好!
该会员没有填写今日想说内容.

124

主题

110

回帖

846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46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18-2-7 11:14:26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楹联这东西鼎盛时代已过了,只能如传统美食,偶尔尝尝,这是没办法的事。比如旧体诗,我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同事(天中的茂公),他写的旧诗我一句也看不懂,所以见到也曾不评论。虽然旧体诗词楹联是很精炼的,不像白话文萝莉罗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223

主题

2万

回帖

5万

积分

管理员

桐城网 / 樊茂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52479

2011年度优秀版主论坛建设终身荣誉管理勋章新中国成立70周年

QQ
鲜花(129) 鸡蛋(5)
发表于 2018-2-7 11:18:24 | 显示全部楼层
小小读书郎 发表于 2018-2-7 11:14
楹联这东西鼎盛时代已过了,只能如传统美食,偶尔尝尝,这是没办法的事。比如旧体诗,我一位老师也是一位同 ...

旧诗如果让人一句看不懂,甚至连老师您都看不大懂的话,再工整,我认为也算不上好诗,诗与文章就是要写给人看的,通俗、凝练该是行文之基。(个见)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微信:fanmao01

124

主题

110

回帖

846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846
鲜花(6) 鸡蛋(0)
发表于 2018-2-7 11:38:52 来自手机 | 显示全部楼层
您说的好。我也是这么认为。但写它的人自得其乐,乐在其中,我们这些外人也没资格再说什么的。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106

主题

466

回帖

1285

积分

桐网贡生

Rank: 3Rank: 3

积分
1285
鲜花(4) 鸡蛋(0)
发表于 2018-2-7 12: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你好!

      文化的与时俱进的特性,决定了对联艺术也在不断发展与演变。对联由最初的古代门神、门符而演变为讲究声韵、对仗等极其工整的对联也是这样是不断变化的。今天的对联已经明显向这样方向发展,最显著的特征就是仍保留着传统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的最主要特质外,在其他上还有下面的变化:

      (一)不再拘泥平仄声律相谐;
      (二)不再讲求词性对称、对仗。

      这就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十九大开辟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以来,我国对联艺术发展的新动态、新变化。

        基于这种变化。下面你的说法就有“刻舟求剑”、“因循守旧”之嫌了——:

      “每逢新春佳节,城乡随处可见鲜红的对联和门叶,在贴法上很有讲究。如“福”字倒贴,意思是福到了;“财”字横贴,意思是新的一年可发横财;“春”字对角贴,意思是四方春色、四季如春。这些都寄托着人们的一种美好愿望。贴春联就更有讲究了。首先,要搞清楚哪是上联,哪是下联。区分的方法是看平仄声,也就是看对联末尾那个字的声韵,仄声字为上联,平声字为下联。贴联时站在门外,面对着门,把上联贴在靠右手的那一边,下联贴在靠左手的那一边,这就算贴对了。犹如请客吃饭,我们桐城人讲究右边为大,属首座。对联也是这样,上联为首,贴在右边。贴错了位置就会闹出笑话。还有横批,它是一副春联的中心思想,应贴在门楣上,横贴。
      你说的这是从五四上溯至我国五代南北朝时期,我国传统对联的一贯贴法。

       但五四新文化运动废除文言文以后的现代对联应遵循下面的对联贴法才是正确的——:

       从左到右,即上联在左,下联在右

     与古代正好相反。为何这样?!此乃“以人为本”的科学性、生理性原因。我们不妨先探求一下古人为何要将对联上联贴右、下联贴左?因我们祖先自先秦的竹简到后来的帛、纸,从来无不遵循自右向左、从下到下的看书与创作、阅读与欣赏的习惯,因此古人的对联也就这样一直贴法,是自然形成的、下意识形成的,并非什么“右为大”的古代习俗与审美的原因。

      五四以后,我们国家语言文字及相应文学创作形式与内容都发生了颠覆性、根本性的变化,白话文大行其道,文言从根本上废除了。而作为文言时代的产物之一的对联,也与时俱进地也发生了变化,无论形式上还是内容。所以,不仅现代对联相比较古代传统的、正宗的对联而言已显得“不伦不类”,而且与此相适应,贴法也反其道而行之, 但也遵循“以人为本”地原则,即顺应变化为自左而右即上联在左、下联在右的贴法。

     当然,如果有人仍然恪守“即上联在右、下联在左”贴法也不能说错,为什么?因为这是传统的做法,不能否认。因古今文化从来都是兼收并蓄的。



         实际上,判断对联如何贴的标准非常简单,就看横披。因为古代横披从来都从右向左写和看的,所以两千多年来,我国对联贴法也一直是从右向左贴,即上联在右、下联在左。但今天,时代已进入了社会主义特别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期,语言与文字早已进入白话文与普通话时代,现代对联的横披一般都从左向右地进行创作与书写。所以,作为对联的“头”部,每副对联都应从左向右贴,即 上联在左、下联在右。但如有谁罕见地将横批自右向左书写,则其对联也应贴成上联在右、下联在左。




【分享精彩·网聚未来】 我骄傲,我是桐城人! 桐城网宗旨:弘扬主旋律,讴歌真善美,传播正能量,彰显精气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