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过的真快,又接近年尾了。脑子里转了一圈,感觉还是小时候的年值得回味,也许是那个年代的生活拮据,人们祈盼在新的一年里讨个好兆头;请祖宗、接财神、舞狮子迎新春,至今还存留在记忆里,日久弥新。
过了腊八,就开始扳指头了,数到大年三十的那一天,父母忙着做团圆饭了;洗的洗、烧的烧、炒的炒,锅碗瓢盆奏乐响,饭菜喷喷香。屋外,弟弟燃起二踢脚,“嘭咚嘭咚”。奶奶也不闲着,一会儿去大伯家看看,一会儿到叔叔家瞧瞧,又转到我家催使父亲:“麻雀回竹园,时间不早了,大门贴对联,请祖宗回来过年。”父亲哥弟三人,堂弟妹一大班,祖坟山烧完纸钱,磕了头,往回走的半路上,却被奶奶喊住:“你们几个别急着回,大路边也烧点钱,四方的孤魂野鬼,捡了钱也好过年。”
吃过年饭,我和村子里的孩子提个灯笼,快活地呼伴,挨家拜年。小嘴甜,有压岁钱,拿了压岁钱,跑回家,二个一组三个一伙五个一群玩起了扑克;争上游、跑得快、摸十点半、小猫钓鱼、抓乌龟,时吵时笑的,好不热闹!奶奶坐在旁边,心里乐呵呵,这些孩儿,平日拿绳子拴都拴不住,大年晚上能聚在一起“守岁”难得哟,玩吧!尽情地玩吧!
大年初一,送财神文神的人来了。“枞阳佬”胸前挂个黄布袋,站在大门口,竹板响,声音亮:“财神文神,听着好灵,进了你家门,又招喜又招财,财源滚福气多; 财神文神,听着好灵, 进了你家门 ,儿女中状元,子子孙孙富贵盈门。奶奶听着欢喜的不得了咯!核桃似的脸上笑的像朵向阳花,急忙从口袋里掏出钱,虔诚的双手接过财神文神爷。
正月里正月正,敲锣打鼓满乡村。孩子们欢呼雀跃,相互通告,舞狮子的来了哦,来了咯……奶奶赶紧吩咐父亲;拿双糕两条,包个大红包,红丝绸给裹好,挂在梧桐树梢,小鞭拿几挂,迎接狮子灯哦。”
“咚咚锵,咚咚锵”,锣鼓声鞭炮声响彻长空。村口涌来一群孩子,跟随其后十几个人,全都穿着一身黄色的衣裳。只见二人舞一头狮子,那前头人举起狮子头,快乐地摇头摆脑、眼、嘴随鼓点节奏而开合;后面的人,屁股顺着鼓点,左扭右扭,来到家门口。小鞭引着狮子进堂屋,欢欢喜喜,朝堂心拜三拜,两边卧室拜三拜,接着狮子精神抖擞地进了院子里,张大嘴,甩尾巴,在猪圈鸡圈外围舞个遍。
门前的空场上,那两人头和尾配合的很幽默,舞起来灵动活泼,神采奕奕,那动作;如跳跃、跌倒、扑食、翻滚,骚痒等等。最精彩的是舞狮子头的人,边舞边沿着七人搭建的人梯向上爬,爬到树顶,狮子头对着红丝绸裹着的双糕,糕,寄托生活“步步高”鞠个躬作个揖,点点头,灵活大嘴叼起。顿时,狮子四脚腾空,飞跃着地。最能逗趣的是舞狮子后面的人,忽而匍匐忽而跃进,脚踏欢快地鼓点,忽左忽右扭动腰身,俏皮又可爱。孩子笑声阵阵,鞭炮声声,好一派热闹的场面呵!
奶奶牵着弟弟,弟弟见舞狮子队要走,急着大嚷:“奶奶,狮子狮子,狮子要走咯。”奶奶哄着弟弟便问:“他叔,可知道舞狮子的这班人,是哪个地方的。”舞狮子人群里就有人说话了:“奶奶,我们是蔡店乡栗园村都庄队的,队长组织十来个人员,就在周边村庄里舞之喜庆热闹!狮子却是一种瑞兽,可以驱邪辟鬼,祈福纳祥,人寿年丰。”
“哦!明年还来么?”
“奶奶,我们年年都要来的……"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