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47466
- 积分
- 533
- 威望
- 40
- 桐币
- 301
- 激情
- 1543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343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10-2-11
荣誉会员
- 积分
- 533
鲜花( 6) 鸡蛋( 0)
|
一个时代的交响曲————评桐城吴春富长篇小说《生产队长》
翻开吴春富先生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熟悉的场景扑面而来,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集体出工、领取工分的那个年代,有几分喜悦,也有些许惆怅。
作为经历过生产队时期的“过来人”,对生产队长这一称谓,是有无比崇敬之感的,因为那时村里社员的一切大事,诸如生老病死、上学、当兵、结婚以及外出、外联等等,都需要生产队的“大印”。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生产队长是一个“官”,是国家根基上举足轻重的“一大员”。
所以,当我在阅读之时,总有种莫名的神圣感。我想,我应该为这本书,或者说为烙有时代印记的“生产队长”说点什么。
说点什么呢?书评不能胡乱写,对生产队长这个特殊群体更不能妄加评论。为能评到点子上,不至于无病呻吟或隔靴搔痒,于是,我请教好友兼文友、文学评论家王顺中硕士。王老师对我说:佛家有言,参禅者最讲究见心见性,心中有什么,眼中就能看到什么。不同之人总会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和立场上看待问题,进而得出差异迥然的结论。
我明白了,王顺中老师是告诉我:看到了什么,就说什么。文无定法,见仁见智。那么,就先说说我与作者吴春富先生的文学情缘吧。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这些年来,我研究民俗,喜欢看古镇古街,春富先生工作地所在的桐城市孔城,是千年古镇,老街风貌保存完好,乍一进去,似乎是穿越到了明清时期。这么个风水宝地,一定有丰厚的文史资料。当地的陪同人员说:“找吴春富啊,他可是孔城的活地图。”于是,我有了吴春富先生的联系方式,加了他的微信号,收到了他提供的关于孔城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当然,还有他发表的不少文章。
春富先生是省作协会员,从微信朋友圈看到,他是一位勤奋、高产的作家,经常有大作见诸报刊,出版有多部小说、诗歌、散文书籍,也经常参加一些文学活动,不愧为“桐城派”传人。这一点,我是非常欣赏,也是非常钦佩的。
我时常阅读春富先生的文章,或散文,或小说,春富先生可谓是写作上的多面手,字里行间里充满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成为一名弘扬传统、传播民俗的文化人。因而,面对春富先生这部《生产队长》,我想到了桐城的文庙、六尺巷,想到了孔城老街,想到了“桐城派”,想到了桐城大地上火热的乡土文化现象。
当然,我也想到了《生产队长》这部书中写到的三个生产队长和一群命运迥异的女人……
为烘托和丰满生产队长的人物形象,作者不惜笔墨设计勾画了不少女性出场,让绿叶成荫,来衬托红花艳丽。在填饱肚皮成为第一需要的特殊年代,第一个亮相的女人王爱霞,能干、泼辣、倔强而富有心计,再苦再累从不轻易服输。但是出于个人恩怨,她在对待麻子队长的报复心态的表现上,着实有农民阶层的局限性,有些令人不解和怨恨。貌美如花的赵玉兰,因为美丽而招来他人贪婪占有的邪恶念头,但纯洁高雅的她还是能坚守心底起码的道德底线,没有成为红颜祸水;媒婆汤大姑因为职业的原因,一向唯利是图,圆滑世故,甚至会见风使舵,但她绝不缺乏应有的正义感,这正是农民应有的本色;麻子队长的嫂子,热情热心,拥有一颗菩萨心肠,但是在涉及个人利益时,还是迈不过自私自利的门坎,甚至因此还搭上亲生侄儿的性命……
自古红颜多薄命,自古女人是非多。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女人和男人一样,都是“一顶一”的壮劳力,吃一样的饭,出一样的工,干一样的活,确实是“半边天”的角色。从这个意义上说,作者对女性群体的描写,应该说拿捏得恰到好处。
我认为,一部好的文学作品,从格调上来说,主人翁一定要“立得住”,主人翁形象塑造成功了,整个作品就具有积极的意义。书中浓墨重彩的三位主要人物——生产队长,虽然其人生经历各不相同,但总基调是以歌颂为主,他们都是普通社员的带头人,都为生产队的发展变化做出了一定贡献。这,就是该部小说的成功之处。
心怀野心的李副队长属于“造反派”一族,由“造反”而发迹,后来到砖窑厂主持工作,尽管动用不光彩的非正常手段坐上队长的交椅,可因为一起坍塌事故而失去一条大腿。这样描写,肯定是有隐喻的,暗示李副队长最终还是因为私心太重,而露出其掩藏了几十年的狐狸尾巴。但终究瑕不掩玉,李副队长不管使用了什么方式,毕竟为村子里的经济建设有建树,没有偏离主线。
耿直而有点武断的麻子队长,其作风朴实,朴实得像田地里那一株株红高粱,看着就沉甸甸的。他踏实肯干,一步一个脚印,由普通社员慢慢成长为一个资深的生产队长。在李副队长倒台后,麻子队长众望所归,重新回到原本就该属于他的生产队长任上。而唯一遗憾的是,在后来的组长任上,因为在守护堤坝过程中,被滔天的洪水卷走而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这是一个“高大全”的描述,也是本书的一个高潮,更是人物描写的一个高峰。
麻子队长唯一的儿子癞痢队长,从一个不谙世事的屁孩,变成皮包厂老总,经过家庭变故后,又从一个农民工摇身一变,成了他父亲——麻子队长的接班人。应当说,癞痢队长继承了麻子队长的衣钵,是位全身心为村民服务的好队长。他为了劝自己的伯母砍掉挡住修路的一棵枣树,而活活气死在任上,过早结束其并不很久的队长任期。这就把基层工作的艰苦性、艰难性、艰巨性揭示出来了。
70后作家徐则臣曾经说过:“当代小说中能写好当代的并不多。其实,当代小说中写好历史的也不多……难的是如何将当代的‘时代感’注入进彼时的‘历史感’……”从上面的三位生产队长,及其以外的几个小人物的个性展示和各自的人生经历来看,就“如何将当代的‘时代感’注入进彼时的‘历史感’ ”的创作实践而言,春富先生算得是一位能将“时代感”处理得几乎天衣无缝,比较称职的写作高手!
任何历史都是当代史。在走过那段特殊的历史时期,逐步走上小康之路,正满怀希冀地努力践行中国梦,不带任何有色眼镜的当代人眼里,春富先生立足于当今视角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中,几乎很难找到一个明显打上时代烙印的“好人”,或被作家人为染上特定历史色彩的“坏人”。纵使个人缺陷在所难免,作者也不会直接点破,免得影响某个人的整体形象。而是像《史记》的作者——司马迁那样,巧妙地借助“互现之法”,在主人翁之外的章节中,借助他人的眼睛发现该人的缺点,通过别人的语言点出他的过失。这是符合历史史观的,也是非常客观的,可见作者匠心独运。
正如前面所讲,李副队长一向心术不正,但他对发展经济、村办企业做出过贡献,是在为公为民的大格局之内,所以在安排这个带有优点的“坏人”的最终结局时,首先让其高票当选,造成一种众望所归的假象,之后,作家才毫不含糊地让其自私的原形在“鱼塘事件”中,毕露于历史舞台的追光灯下。除了令其受到应有的精神惩罚外,而且还让他付出沉重的肉体代价——搭上一条残废的老腿,带着永远无法洗除的污点,走向人生的暮年。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生性倔强的麻子队长一心为公,几乎没有什么私心杂念,对全村人民做出了算得上“巨大”的贡献。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他在滚滚向前的时代大潮面前,反应略显迟钝,思想难免有些保守,不能及时转过弯来,在处理王爱霞事件时过于武断,甚至……为了不影响这位“蒙恬”一般忠心耿耿的老队长的整体形象,作者将他安排在浊浪滔天的大堤上,与拱卫整个村庄的英雄——堤坝一起,与其恋恋不舍的那段历史一起,悲壮的走向人生的尽头,来了一个完满的结局。
至于后来的癞痢队长,尽管也为村民尽职敬业,甚至敢于大义灭亲,坚持要求几乎是把自己从小养大的伯母,砍掉枣树,扫除修通道路的最后障碍。但是因为他年轻耿直,经验不足,能力有限,作家在情节安排上,还是为他设置一个近似于父亲,而又不同于父亲,令人揪心的结局——竟然气死在亲人死活不愿砍倒的、那棵妨碍修路的枣树下面,给人留下了一串无限的酸楚和深深的思索。
有人说“回忆是一架老式留声机上的一张旧唱片,尘埃满布,伤害累累。咿咿呀呀,咿咿呀呀,似在倾诉支离破碎的人生荒凉,似在漫阅无尽无止的岁月沧桑。”认真阅读春富先生的长篇小说《生产队长》,书中的三位队长不同的人生结局,着实令人唏嘘不已,感慨万千。这三位队长以及他们手下的那群社员,不管其多么的自私,无论其如何的耿直,还是咋样的世故圆滑,甚至心胸狭窄,挟私报复,但是这些出现在作家笔下的一系列人物,没有一个不是生活中真实存在个体,无人不是有血有肉的艺术真实的存在。他们都是实实在在的人性在作家书本中的艺术展示,更是作家理想道德准则与现实社会中复杂的人性产生剧烈碰撞后,留下一地鸡毛而难以及时收拾的尴尬心态的真实再现,字里行间不乏其冷静客观的自我剖析。我想,这正是小说的真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复兴的伟大事业,需要几代人,十几代人,几十代人的努力奋斗……”作者之所以让这三位生产队长依次出镜,在不同时代的同一个舞台上轮番上场,尽情表演,竭力展示各自不同的人生真面目。也许目的就是借此来委婉地告诫我们,人生的道路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一蹴而就的成功从来是没有的;生活的幸福需要我们一代代人,前赴后继、接力跟进的奉献;社会的每一次进步不是某个人投机取巧而偶然能为之,它是无数像麻子队长父子那样带领村民,认准目标,执著前行,付出无数汗水,甚至生命的代价才能换来的结果……
所以,阅读春富先生这本《生产队长》,并没有多少时空相隔,故事并不遥远,人物就在眼前。实感是小说的生命,真情是人间共鸣。愿春富先生在今后的创作中,以自己的真情实感,来奋力讴歌伟大的新时代!
作者简介:张守福,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信息处副处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