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708|回复: 0

狮岭龙窑与百年枫杨树——卒子走遍安庆

[复制链接]

836

主题

873

回帖

2310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310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8-7-23 08:19: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狮岭龙窑与百年枫杨树——卒子走遍安庆

狮岭龙窑与百年枫杨树
——安庆古窑与古树系列
第1554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狮岭村二组的龙窑与百年枫杨树。图一:远看安庆菜子湖

     安庆市宜秀区罗岭镇狮岭村是一面环水、三面环山的半山半水村庄,是安庆地区不可多得的风水之地。就在菜子湖湖岸边的龙窑不远处,有两棵百年以上的枫杨树,而且沿着菜子湖岸边,还有数棵百年以上的枫杨树。图二:高大的百年枫杨树
     狮岭村因背靠小龙山,面对菜子湖,过去一直以水运为主要交通方式,近百年才渐渐有了陆地交通。狮岭村因小龙山的一个山岭酷似狮头,故称狮头岭。正是因为这里环山又环水,每逢枯水期时,当地百姓就将湖里的淤泥采集到岸上,然后制丕、打磨、烧制,制成各式各样的生活用具。图三:远看长长的龙窑
    据考证,狮岭村最早的窑灶已有千年,卒子前往这里考证时,一座座黑瓦黄砖长型龙窑立于眼前。这种长长的窑灶,与江西省景德镇的官窑极为相似,而这些窑灶当地几乎都称为龙窑。据卒子考评,狮岭村现有四口长形窑,最早的窑灶为元朝时期江西移民扎根此处,将江西的窑灶手艺传至安庆,又通过菜子湖的水运交通,把制好的窑具贩卖出去。图四:龙窑的支柱是采用小龙山的麻石雕刻而成
    在一直零星散落着破碎废弃的些许龙窑烧制的泥罐、瓦当之类的用具,长长的窑灶上被窑火熏染成炭黑色的圆形通风口也尤为清晰。在狮岭村,每个生产队都有一座这样长长的龙窑,只是叫法略有不同。在斜对着的瓦坯作坊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都在烧制黄泥缸和黄瓦当。图五:龙窑作坊较为朴素
  长长的龙窑,其中有很多道工序,制作一个黄泥缸一般来说,需要经过淘泥、摞泥、拉坯、印坯、修坯、捺水、画坯、上釉、烧窑、出窑十道工序。其中,用作原材料的“黄泥”尤为关键。这种黄泥有考究,制陶工序繁琐,受气候气温影响一年生产季只有半年时间,而且当地的制陶师傅每年的制作也非常有限。图六:长长的龙窑与普通民窑较有区别
  这些产自菜子湖湖底的淤泥,每年年底的时候村民们从菜子湖里开采出淤泥,然后经过日晒雨淋、人工踹踩,至少一年以上的时间发酵才能成为达标的黄泥。踩熟的黄泥还不能直接用,又要按以一定比例掺入黄沙,以增加泥的硬度、密度最后才能使用。图七:龙窑窑口
   狮岭村地处罗岭镇小龙山社区最东端,非常的偏僻,面对着一眼无限的菜子湖,广袤的泥沙资源成了狮岭人得天独厚的资产。江西移民们从元朝末期在此开垦,自明朝万历年间开始,安庆的先祖们便充分利用菜子湖独特的泥土、林木资源将留传下来的制陶手艺发挥极致。图八:那些火盆、陶具都出自狮岭龙窑

  据村民介绍狮岭村原有五个组,一组一个龙窑,组成五个大队,专门烧制土陶瓷、釉罐等日常生活用器。全村八九百人,人人能制陶。这里的上了年纪的村民介绍,自明清时期,狮岭人选用陶土制作缸坯,再雕龙涂釉,置于窑中煅烧而成龙缸,用龙缸盛装小龙山脚下凤凰溪特产凤凰鱼,取名‘龙凤呈祥’,进贡朝廷,成为与景德镇齐名的朝廷御用品。图九:龙窑窑脊上的出风口
  借助菜子湖发达的水运优势,狮岭人制作的釉罐、黄泥窑远销长江沿线各地。七八十年代,狮岭村一年出售超千吨窑货,村集体收入位于全市村办经济的排头兵。现在很多朋友在枞阳大闸看到的巨型窑制品,多数是来自狮岭村,这里也是明朝和清朝公认为“陶艺之乡”。图十:狮岭龙窑出品的陶具
  如今,狮岭古村落延续已有四百多年的陶艺已经渐渐没落,卒子将在随后继续向大家介绍村头古树下可见几乎保留完整的几座龙窑和数十间作坊。图十一:狮岭龙窑一侧
    那些从龙窑烧制的黄瓦土砖墙屋舍齐整归一,尤其是那些以陶缸垒砌串联的沟堑、隔墙、地埂、围栏,让人不得不感叹狮岭人将陶艺与村落、地势、生活完美嵌合的巧妙构思。图十二:龙窑边的两棵枫杨树
    枫杨树,高度落叶乔木,耐水耐寒,是优秀的园林植物。又名“水麻柳”、“榉柳”、“燕子树”“麻柳”“蜈蚣柳”(安徽),是胡桃科枫杨属的植物。枫杨广泛分布于华北、华中、华南及西南各地,在长江流域和淮河流域最为常见,朝鲜半岛亦有分布。为中国原产树种,栽培利用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图十三:高大的枫杨树曾是狮岭先祖种植
(本篇完)
2018-07-21

楼主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