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004
- 积分
- 25928
- 威望
- 101307
- 桐币
- 55119
- 激情
- 106744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5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6-2

管理员
  
- 积分
- 25928

 鲜花( 130)  鸡蛋( 5)
|
我一直比较羡慕那种庄子,村头古树下有口老井,光滑的石井栏,阳光斜照在斑驳的青苔上,当你走过去的时候,说不定就有条狗冲你叫上几声,或是摇着尾巴看着你。这不是电影中的镜头,多年前我也确实在一个同学的老家,见过这样的场景:一口老井,大姑娘小媳妇围着,洗菜洗衣服,谈笑风生,生活气息跃然眼前。这样的井并不少见,特别是在一些人口集中居住区的老街头、古村落。
(图片来自网络) 有井的地方,仿佛就是家,汉语用“背井离乡”来形容离开家乡到外地。这种离开多有无奈与不舍之意。有解释这“井”是井田的意思,也有人说“井”的原意就是水井的意思,我更喜欢后一种解释。人类依水而居,古制八家为井,背井与离乡是一个意思。“衣杵相望深巷月,井桐摇落故园秋。”触景动情,触井思乡。
我想中国人对于井也是有图腾的,古时五祀:门、户、井、灶、土,这五位家神中就有井神,北方人们祭奉水母娘娘,在《西游记》中还有一位井龙王。我在一些景区特别是一些寺庙,往往能看到“投币井”,一些所谓的信徒会向井中投硬币,祈祷保佑,希望有祷则灵。虽然这些或风俗或迷信,但不管怎样,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于井还是有敬畏之心的。
(图片来自网络) 我喜欢井,特别是那种低头可照面、伸手可掬水的井。我父亲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打了一口井,第一次打了十多米,但是由于打在了岩石层上,出水慢水面低,而且积水浅,每次打水多了就会搅动井底,水会变浑。不得已在几年后,父亲再次找来打水工人,继续往下挖,挖到差不多二十余米时,终于冲破岩石层,清泉沽沽而出,甘冽绵甜。
父亲很高兴,在井沿上郑重其事地刻上某年某月。有了井,我们也特别地兴奋,再也不用到塘边去抬那有点浑浊,回家还要打明矾的水了。夏天来了,母亲偶尔会把鱼汤吊到井下结成鱼冻;双抢的时候,父亲也会吊个西瓜啤酒啥的,在热浪袭人的季节,享受一下那“冰爽”的感觉。
那时候,打水得靠手提,由于井深水面低,年纪尚小的我们就觉得相当吃力,初时我们在绳子上分段打结防滑,后来,父亲又给装了滑轮。再后来,就用上了潜水泵,安装了水塔接了水管,和城里人一样用上“自来水”。
井水依然清冽,而冰箱冰柜的出现,却让老井失去了它“结冻冰瓜”的意义。
老井变得有些落寞,再也少有人会伸头看一眼,惊呼一声“哇,好深。”井盖似是一道封印,隔绝了它与蓝天的对视。而我也只会偶尔经过某个老街口,看到一口古井时,或是在某个朋友圈看到一幅井的照片,蓦然想起老家的井——那些童年的光阴故事。
(桐城东大街的井 @中华 摄影)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张本龙 在2018-12-23 09:58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