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西支束氏源于枞阳疏束氏。 迁桐枞始祖文二公,于元朝末年背母携妹,由徽州婺源(今属江西省)辗转流落到原桐城东乡白杨里(现枞阳),随后定居落户,历几百余年,后代从此地繁衍开来,遍布枞阳多个乡镇及周边地区。 文二公生子二,长子兴祖公,次子兴宗公,兴宗公无嗣。 兴祖公生子四:良一、良二、良三、良四。 良一公九传而止,良三公乏嗣,唯以良四公裔孙最多,现枞阳区域都为良四公后裔。 独良二公迁居桐西寺庄沟保鹿儿城,为迁桐西始祖。迄今数百余年,后代遍及桐城境内及岳西、霍山部分地区。 桐西于明国年间(1924年)曾单独六修宗谱,堂号为《乐善堂》,尊良二公为一世祖。 桐西束氏字辈派行:良志仲伯正 炳尚敬大佳 国世宗盛永 清静福寿长 忠孝传家远 荣华自显扬 建国后因水灾及多种历史原因,六修谱多已遗失,难寻其踪。 岳西、霍山近年发现一套六修谱中的三本残谱,全谱遗失大部。族人长和、中平曾多年寻觅全谱,迄今未果。 现存仅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的五修宗谱复印件比较完整。五修谱为桐东桐西合修而成,桐西部分只记载到福字辈的生辰年月,大多在光绪或同治年间出生。我手头没有六修谱残存资料,福字辈以下葬地无法查考。 族人长和记得上辈曾提过蒋山束家冢祖坟山,他对这个地理位置也有个大致的了解,只是不知蒋山的祖山到底是不是良二公的墓地所在。 蒋山这个地名五修谱上有过记载。 十六世盛禮公,系宗積公四子,字鹤隝,生于乾隆庚辰年九月二十日戍时,卒于嘉庆庚辰年九月二十日戍时,葬蒋家祖山有碑。 盛辉公,系宗琛公长子,字鹤巢,生于乾隆乙酉年十月初九日,卒失考,葬祠堂北首有碑。配刘氏葬祠堂北首有碑。(祖山是否在祠堂附近,待考。) 十七世永芬公,系盛文公次子,字遇风,生于雍正辛亥年五月十三日午时,卒失考,葬寺沟庄保蒋家山下首,无嗣。 永旺公,盛韬公次子,字在高,生于乾隆戊寅年十二月二十七日,卒失考,葬蒋家山下首酉向。 南阳疏束氏五修谱记载:兴祖公次子(良二公)字任寰,号胜一,生于至正丙午年十月初二日寅时,卒于永乐甲辰年七月初八日戍时(公元1424年),葬寺庄沟保唐宅旁,左首乌桕树葵向有碑。 找到这个墓碑的可能性不大,因为时隔年代太久,墓碑上的字迹早已风化,而不容易辨认。 现在的问题是:桐西束氏第一代祖山的位置是否还能找到?这个对桐西支能否续谱成功很关键。 岳西一支,据说是从金神墩迁出,我估计说的是以前的金石保,现在的嬉子湖镇和金神镇交界地带,以前都属于金神镇(俗称金神墩)范围。 五修谱多次提到朱家桥保洪公桥东首祖山,或金石保束家嘴祖山,二者的距离应该不是很远,初步估计在今天的嬉子湖镇朱桥村一带。 岳西族人及长和前辈提出,先要准确寻出始祖良二公墓地所在,二是挂牌成立桐西束氏家族文化研究中心,以获取更多的线索来源,同时持续寻找桐西六修谱全谱。 桐西支束氏家谱传承,任重而道远,需全体族人共同努力,方成大事。 桐西支要续谱,如果仅从五修谱来衔接,距今已一百三十多年,健在的老人除非在百岁左右,也许能记得上辈的名讳,续谱的难度是很大的。 但现实情况是,如果这一代不能续谱成功的话,再过几十年,恐怕再也不会有人问津此事了,那时桐西支束氏家族可能就会成了无根的浮萍。 国家有史,地方有志,家族有谱。国盛修志,族旺修谱。
家谱亦称族谱、宗谱、谱书、家牒、族牒。是记载家族长期发展变化史实的原始记录,透过族谱,不但可以追溯本姓的根源世系,还可以看到变幻的历史风云以及跌宕起伏的人世沧桑。
宗谱还有一个重要的含义是承前启后,上对先人,下对后辈,续谱成功才能世代传承。 联系电话:13381289069 束皓 13013187518 束长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