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3559|回复: 1

[散文] 魅力汪河 那些年 牯牛背水库的辛酸回忆

[复制链接]

11

主题

21

回帖

66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6
鲜花(3) 鸡蛋(0)
发表于 2019-3-2 20:15: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回忆过往的那些辛酸不是为了揭开伤疤来博得大家的同情与怜悯,而是对辛酸苦难的一种敬畏与反思,对生活的一种感知与理解,对心灵的一种记录与鞭策。——题记

  几座大山围着一个叫汪河的村子,那就是我的故乡。
  湖水拌着山里的辛酸苦涩,几声鸟鸣多年不倦。这么多年,村子的模样还未有大的改变,依旧那几缕炊烟,乡亲们开门见水的就是牯牛背水库,也叫城西湖。
  水库环湖,群山险峻,碧水青山融为一体,犹如一幅巨大的水墨山水画卷。水库坝埂锁定三道河汇聚处的要塞地—-天鹅孵蛋地与牯牛背山,牯牛背水库因此而得名。
  山下是三条河的汇聚之地,南面被牯牛背山横截,只有一个峡谷出口,形成大盆地。在建库之前,这里交通便捷,是整个山区的物资交易集散地,人口密集,商业发达;但是每逢山洪暴发时节,峡谷出水不畅,整个盆地内洪水肆虐,人畜遭殃。牯牛背水库以灌溉为主、兼具防洪、发电、城市供水、养殖、旅游等功能。
  水库灌区保障控灌着范岗、青草、新渡、双港等乡镇的数十万亩耕地以及市里的饮用水源地之一。水库近五千亩的水面漫沟天壑,在崇山峻岭中铺开,分不清是山中镶了水,还是水中镶了山;阳春时节,山花烂漫,波澜不惊,山水一色,交相呼应,处处鸟语花香,水上泛舟,移步换景,令人心旷神怡。
  对于故乡,我没有诗人的万千愁绪。毕竟,在这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近二十年中,也时常回到她的怀抱,体味小别的欣喜;回忆是“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的恍然幽梦,回忆是“过尽千帆皆不是,晖脉脉水悠悠”的沦然肠断。
  然回首,或灯火阑珊,或霓虹万千,那些年的点滴,在我的梦里无法释怀;近来屡屡见到赞美歌颂关联牯牛背水库的美文,但我每每心酸,不断的涌起那些年牯牛背水库的辛酸回忆……
  一道水库犹如天堑之隔:库区里是山里,坝埂外是山外;牯牛背水库淹没了曾经的三道河古镇的繁荣;淹没了鲢鱼地的古迹名胜,仅留下了脍炙人口的典故与传说,更是隔断了山里山外的交通与经济文明的传递。
  那些年,库区山里人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土地。自古而言,靠山吃山,靠水吃水。
  记得那时,故乡村民面对着碧波荡漾一望无边的湖水,却被莫名的无可奈何的禁渔,有胆大的村民趁汛期趁夜色只能偷偷地捕鱼,来补贴家用或改善生活;记得那时库区山里人生活唯一来源依靠卖柴、卖树、卖炭。那时的我是亲身参与过的,现在回想起来还心有余悸,心里酸酸的...
  那些年的寒假,山里的冬天寒风凛冽,早上五六点钟摸黑起床,妈妈早已做好饭菜,我很不情愿地跟着爸爸哥哥拿着扁担绳子,走到头天下午已准备好的柴垛边,爸爸哥哥挑着枝柴,我个子矮挑着马柴,晃悠悠地负重走在羊肠小道上,汇入了浩浩荡荡的卖柴大军。
  整个“队伍”绵延逶迤数里长,天气不好时,有人打着火把与电筒,犹如一条灿灿的火龙摇摆滑行着,奔向渡口黄泥坳。我气喘吁吁、左右换肩地挑着七八十斤的重担,在“队伍”后面人的催促下,艰难地蹒跚着前行,每走三五百米我实在坚持不住了,就停下来歇两分钟又匆匆赶路。
  那时,大家都想赶七点半的头班船到坝埂脚下柴场早市,卖个好价钱;一路走走停停,终于赶到黄泥坳时,我早已汗流浃背。
  渡口斜坡处,人山人海,树柴林立,男女老少,熙熙攘攘,乡亲们都已早早赶到,占据了上船的好位置;记得那时不管是走亲戚的还是出门办事的,都会顺便挑担柴、驮棵树出去卖。
  这时铁驳船在一轮红日的映辉下突突地驶来,山民开始骚动起来,在船员的指挥下,我跟着爸爸哥哥,被人流汹涌的挟上铁驳船。
  不一会儿铁船装满行人与柴树,迎着刺骨的寒风吃水很深地艰难出发,刚刚汗湿的衣服冰冰的贴在身上,冻得瑟瑟发抖,耳朵就像要被割掉的感觉,我紧紧地依偎靠在爸爸的怀里。半小时后铁船慢慢地驶靠在坝埂头,一块尺把宽的跳板一头搭在滑溜溜的岸石上。这时有些灵巧强壮的山里人,便挑着柴很熟练地跳跃到岸边,向柴场飞奔而去。我最怕过那跳板了,每次都是胆颤心惊地蹚过去,有一次人多拥挤,我不知怎么踩偏了,竟然连人带柴掉进了水里。
  那时有些山里人一个早晨同时挑卖两三担柴,只见他们来回穿梭奔跑着,扁担吱呀吱呀的响声,粗粗重重的喘气声,一个个面色红紫,汗气腾腾,艰难地穿越坝埂头。
  下面就是柴场,山里人整整齐齐地摆好柴位,和柴贩子讨价还价,同时寻觅着庄户买家;畅销好卖时不到一小时山里人已卖完柴树,齐聚在坝埂头候船返回。
  乡亲们扁担头上有的挂着一块肉,有的手里塑料袋装着几个包子馒头;记得那时和爸爸卖柴我唯一期盼的就是能吃到那香喷喷的肉包子,那时坝埂头的方记包子铺很有名气,生意很好,一笼热气腾腾的包子熟了端出来,不一会就一抢而空,店主是个高个子,态度热情和蔼,至今仍能清晰地记着。
  那些年,山里人卖柴卖树最怕的就是水库水位退落。记忆中很少有整个冬季水位保持在黄泥坳的,经常性的水位不断萎缩,落到了汪河,落到了花园,落到了杨树,落到了赵湾,又落到了中庄,离坝埂头仅仅拐个弯就到了,不到一公里啊,生生的一水之隔,硬是阻断了山里山外的交通,活生生地切断了山民的期冀,唯一依赖那每天仅有的几班船来轮渡。
  每到冬天卖柴季,山民们都心焦地关注着水库水位,那时的随着水位的消沉,山民们挑柴驮树要多走多少山路啊,沿着库岸山坡,踏着库底的软沙,跋涉着沾鞋的泥泞,一手攀着山边的巨石和树枝,一手扶着肩上那沉沉的扁担,下面就是蓝森森的库水,在那水位消沉的山坡上硬是踩出了一条仄仄的小路。
  记得那时卖柴回来时已中午时分,地面冰冻已融化,深一脚浅一脚的走在库底的泥地上,都是化糊糊的,鞋上裤脚上全是泥巴,还特别滑,一不小心就摔成泥人;甚至有些不怕冷的山里人把鞋脱下提在手上卷起裤脚,吧唧吧唧地往前走;眼前浮起的那种场景如同电视剧画面上红军过草地那镜头如出一辙,不过庆幸的是没有生命危险;那种苦、那种累、那种无奈,如何能用一个“辛酸”来表达?
  那些年,山里人不怨天不尤人,爸爸当年的口头禅“笑脸求人,不如黑脸求己”。
  春季时,自发的挖山填地造田,到后来,家家户户都有了两三分田地,播种些水稻小麦油菜等农作物补贴口粮,我也有过参与过开垦的经历,山里人是闲不下来的,放学一有空,我便跟着爸爸扛着锄头、铁镐,在屋后的自留地的水沟边平坦地挖山。
  山上的柴树在年前早已砍光,爸爸先挖掉老树根,然后再一排排地挖山松土排石,我帮爸爸用手搬着挖出来的石头放在一边垒摆护土,半天下来也能整理出簸箕大的地块,来年便是油葱葱的一片了。
  当然,山里人的口粮主要靠吃“返销粮”,是粮站限量平价供应的,那时的我一直想不通:山里人的田地被筑库淹掉了,怎么吃粮食还要自己掏钱买???屋前水库里鲜活的鱼虾成群,失去了土地的山里人却不能去捕捞???
  那些年,山里人的生活与农作料完全从山外挑回,从狮象下面那虎山咀供销社挑回化肥与返销粮往往要走四五里的石子路才到坝埂头,有时遇到水库放水时,途中天桥下的路被大水阻断,只有等水小点才能蹚水过去,有时一等就是半天一天的。
  有一次我和哥哥一道挑米回来,竟然等了大半天才得以过去;那时我最怕挑担子上坝埂头,那时的上坝埂头路陡峭嶙峋,我和哥哥歇了两三次才爬上去,匆匆地赶上了末班船回家。
  那些年,每逢大雾天刮风天,铁船停运,完全隔绝了山里人与外面世界的交通。有一次我和爸爸及乡亲们挑柴在渡口等船,那天早晨山里有层薄薄的雾,走时爸爸还嘀咕犹豫着,但看米缸见底了,还是坚持出发了,在渡口眼巴巴的望,耳尖尖的听,一直等到上午九点钟,还没听到铁船的声音,我们只好悻悻地返回。
  还有一次假期从学校回家,一早兴冲冲地赶到坝埂头,却因风大船停开,等到下午三点风还呼呼的,思家心切我毅然和山里人一起翻山越岭,鞋破了脚肿了,直至天黑才进家门。
  那些年,夏季时,大雨滂沱,山沟溪水暴发,蜂拥水库,一夜之间,水库水位飙升,淹没了上学之路,记得有一年期末考试,因此而无法到校参考,失去了当年三好学生的评选资格,至今我一直耿耿于怀。
  那些年,山里人是自卑的。在外上中学的我羞于说自己是山里人。那时山里的生活又苦又累;我至今仍清楚的记得,山里的姑娘最大的梦想就是嫁到山外,有粮食能吃饱,交通又方便;山外的女孩很少被嫁到山里的;那时库区山里每个村庄都有好几个娶不到老婆打光棍的,而且他们都很健壮;有一段时间故乡很盛行“换亲”,这就是现实生活的无奈与痛楚吧!

  山里的年轻人拼命地往外跑,家里条件好点的倾家荡产也拼命供孩子考学,一年两年三年直至考上为止跳出“库”门,然后又举家搬出去了;现在想来,这种状况对山里的人口素质结构造成了严重的破坏!
  后来,故乡随着时代的变革,掀起了出门打工潮,手艺人当时在山里地位很高,家家户户的年轻人都去拜师学艺走到大超市闯荡拼搏。欣慰的是当年很多的同龄人现在都不错,有的在外办了装潢公司,有的做了包工头,有的做了能工巧匠,在县城甚至在大城市买房安家;现在的库区山里人烟稀少,几乎都是老年人在固守家园。
  前些天,姐姐电话中和我说,腰酸痛得厉害。我清楚这都是挑担子累出的毛病;那时姐夫家境不好,完全靠姐姐姐夫挑柴卖炭,后来改卖刷柄。一个早上,姐姐都要来回盘挑三四担刷柄。
  记得那时牯牛背水库水位消退,船一直停靠在中庄啊;现在姐姐才五十来岁,岁月的风霜磨炼与操劳让姐姐体质虚弱显老;父亲因劳累过度十几年前已过早的离开了我们。记得那时有些山外人嘲笑山里人驼背、苍老,我心酸的委屈:那都是环境所逼生活所迫,挑担子被挑驼、被挑老的啊……
  出来求学后,我曾经幻想过,如果没有牯牛背水库,历史名镇三道河早已楼房林立、车水马龙、商贾如云了吧?如果没有水库,桐城西南区域与临县潜山的交通面貌是否早通高速公路或铁路而大为改观?如果没有水库,故乡汪河也是应该繁荣似锦了吧?如果没有水库姐姐哥哥和父辈们的身体会好得许许多多吧?如果没有水库,山里的景点古迹名胜檀香寺、檀香岩、歇马亭、鲢鱼地、乌龟石等旅游景点和程芳朝、方东树、张秉文、马其昶等清代名人墓现在应该早已开发了吧?
  如果没有水库,那范岗、青草、新渡、双港等乡镇的数十万亩耕地早已干涸,当地村民早就受苦了吧?如果没有水库,山外的狮象、挂镇一带,如遇三道河山洪暴发是否会遭殃?如果没有水库,市里的饮用水如何保障?如果没有水库,山里的生态环境是否也早已被破坏,青山绿水是否依存?如果如果如果…?
  诚然,历史没有假设!听说现在牯牛背水库渡船停运了,听说前些年修的绕库土路,今年在安排拓宽浇混凝土了,听说去年开通了一路公交车到黑兀岭了,听说库区山里人每月也能领到上面发放的微少救助金了……
  前些天,工作之余,百度了下老家的信息,陡然间看到一则新闻报道:省重点工程抽水蓄能电站项目定址在牯牛背库区上游汪河一带,筹建工作已启动。
  我仍然心酸余悸,那些年的牯牛背水库,家乡父老乡亲的奉献与付出太多了!期待这次电站工程除了追求经济效益外,也该兼顾造福百姓,也该让家乡人雨露均沾了!心里依然牵挂着故乡那美好生态资源,是否能得到完好无损地兼顾与保护?
  窗外,商家已开始张灯结彩,一片阳光洒进了屋里,暖暖的亮亮的,我的心情豁然开朗起来……

评分

参与人数 3桐币 +17 收起 理由
sansan + 10 饱含感情的好范文!
一苇过江 + 6 很给力!赞一个!
江面梭影 + 1 辛苦了,支持。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

江面梭影  在2019-3-4 19:55  送朵鲜花  并说:好文
楼主新帖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11

主题

21

回帖

66

积分

文都童生

Rank: 1

积分
66
鲜花(3) 鸡蛋(0)
 楼主| 发表于 2019-3-6 07:14:13 | 显示全部楼层
欢迎汪河(含老红星)游子来交流故乡的山山水水...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