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2293|回复: 0

[散文] 专访一代黄梅戏宗师严凤英长子王小亚

[复制链接]

14

主题

30

回帖

55

积分

荣誉会员

Rank: 8Rank: 8

积分
55

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是老兵

鲜花(2) 鸡蛋(0)
发表于 2019-4-9 13:37:3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妈妈留给我一首歌
——专访一代黄梅戏宗师严凤英长子王小亚老师

0.jpg

  春光融融,草木青青,我作为一名黄梅戏迷,一代黄梅戏宗师严凤英的崇拜者,在清明节前夕专程拜谒了严凤英纪念馆,并有幸拜访了其长子王小亚老师。王老师快人快语,谈锋甚健,给我的第一印象是为人豪爽、思维敏捷,治学、治艺严谨,他深情地回忆起母亲严凤英的往事,历历在目、如数家珍……

言传身教是自己人生指路灯

2.jpg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说起这首黄梅戏歌曲,家喻户晓老少传唱,这是一代黄梅戏宗师严凤英的代表作。严凤英生于安徽桐城罗家岭(现为安庆市宜秀区),乳名鸿六,十岁开始学唱黄梅调,因唱戏为族人所不容而被迫离家,后跟随严云高学戏,取艺名凤英。当年这个在罗岭小镇唱戏的小妮,后来竟然把黄梅戏从乡野引入都市,把乡间黄梅小调变成了全国闻名的黄梅剧种登上了大雅之堂,并成为中国公认的一代黄梅戏宗师,毛泽东主席亲笔为其题写了“党的好儿女”五个大字。严凤英的传奇艺术人生,成就了她的人生艺术传奇。
  王小亚老师说:“母亲严凤英第一次登台演出是在1945年春天桐城练潭张家祠堂,表演的是黄梅戏《二龙山》,虽然她在剧中扮演的是一个配角---女寨主佘素贞的丫环,但这却成为她黄梅戏舞台表演的起点。为此她触犯了族规,差点被捆住手脚沉塘予以惩戒,可是她却并不为之所惧,仍没放弃对黄梅戏艺术的执著追求,冒着生命危险,离开家乡继续参加黄梅戏班的演出活动,从桐城唱到怀宁、从怀宁唱到枞阳,一直唱到当时的省会大都市安庆。”
3.jpg

  王老师对我说,毛泽东主席也非常关心母亲严凤英,曾经不知道母亲到底是湖北人还是咱们家乡人,为了搞清这个疑点问题,毛主席专门询问了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和安徽省委书记曾希圣。我对他所说的这个趣闻饶有兴趣,便问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他说1958年4月,在湖北武昌东湖客舍宾馆,毛主席向时任湖北省委副秘书长梅白提出一个疑问:“黄梅戏怎么到安徽去了?”梅白副秘书长回答说:“是大水冲去的,因为黄梅县地处在长江、龙感湖之间,每次水灾,会唱黄梅戏的水乡人家,就流落到附近的安庆一带去卖唱。”虽然当时梅白副秘书长的回答很肯定,可是,数月后毛主席把这个问题又重问了一次。1958年9月,在安徽合肥稻香楼宾馆,毛主席问曾希圣书记:“湖北有个黄梅县,为什么黄梅戏出在安徽?”时任安徽省文化局局长的杨杰回答:“湖北黄梅县与安徽宿松县交界,旧社会可能黄梅县会唱戏的灾民逃荒到安徽,他们一边唱黄梅调,一边吸收了安庆民歌元素,逐渐形成了现在的黄梅戏风格。”毛主席又问:“严凤英祖籍是湖北人吗?”杨杰回答:“她是安庆桐城人” 。接着,毛主席高度评价了母亲严凤英和黄梅戏曲,说:“我喜欢家乡湖南花鼓戏,但是黄梅戏更好听。严凤英是个出色的演员,她演的七仙女成了全国人人皆知的故事。”
  一代宗师严凤英唱腔甜美、委婉动听、她吸收了京剧、越剧、评剧、民歌等唱腔之长,将它们融会贯通,自成一家,她用优美的歌声架起了一座通往观众心中的桥梁,以一己之力使黄梅戏的表演艺术跃上了戏曲巅峰,被业界誉为“严派”,广为流传。在短暂的艺术生命中,严凤英主演的大戏有20多个,小戏近30个,此外还拍了3部电影,曾多次与王少舫一起为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朱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演出,被田汉同志誉为“黄梅戏里的梅兰芳”,被国人称为黄梅戏“一代宗师”。
  说起母亲的成名作《夫妻双双把家还》,王小亚老师说当时母亲创作演唱这首歌曲的初衷,是为了体现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热爱劳动、勤劳善良的品质,以及对青山绿水的美好自然环境和幸福生活的向往。笔者认为,这首歌不仅旋律优美,而且充分体现了人们渴望回归自然、返璞归真的精神追求。王老师清晰地记得母亲要求家人及子女“夹着尾巴做人、禁止打着严凤英旗号自傲、不买戏票去剧院蹭戏”等约法三章,抑或母亲与老一辈人民艺术家要求子女一样都是严以治家、修身律己的楷模。他们的做法当下仍有启示意义:治艺必先齐家。父母一辈只有首先正身齐家,教育子女、管好家人,才能无愧于干好人民的文化艺术事业。而今想起,良好的家风传承,源于良好的家训,一个个小家才能汇成千万个社会大家,父母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启蒙老师,也正是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我在多年的生活工作中受益匪浅,她的谆谆教诲,象指路灯一样伴随着我们子女们的成长。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任何一个家庭的美满和谐,只有正确的引导和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才能教育影响着我们的下一代,我们的优良家风、家德传统才能得以传承发扬光大。
  敬爱的严大师啊,你用绽放自己生命的光彩,谱写出美妙旋律的生命之歌,地位崇高,天下共仰。这首歌,不仅奏响了生命的欢乐乐章、最美乐章——人生之歌、幸福之歌、合家之歌,更是心灵之歌,而且您那优美歌声和优良家风也永远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和最美的记忆!

苦难经历是自己人生催化剂

6597986759355550412.jpg

  交谈中,王老师还告诉我关于母亲严凤英对养育自己的一些趣闻轶事。
  小亚老师孩童时就天资聪慧、记忆超强,饱读诗书、脱口能吟,自幼就表现出独特的艺术天赋。回忆起自己的童年是在合肥西岗小学听着军号长大的,他清楚地记得自己当时为了活跃校园文化生活,主动与著名黄梅戏表演艺术家、《天仙配》剧中董永扮演者王少舫之子,共同登台表演了自编自导的相声节目,用幽默诙谐的语言和表情夸张的动作引得师生笑得前仰后合,博得全校师生的一致好评。
  母亲严凤英生前一直鼓励自己要认真学习科学文化,长大后努力成为祖国有用之才。当母亲发现他有无线电爱好后,不但不责备批评他影响学习,而且还利用外出表演空余之际,买来电烙铁等小工具赠送给他用于焊接无线电配件。
  母亲在十年浩劫中惨遭迫害之死,无疑对他们全家是致命的打击,失去母亲的惨痛,他近乎精神崩溃,几乎失去了生存的勇气。但他知道,生活还得继续,没有人会怜悯自己,只有化悲痛为力量,将这些痛苦悲伤当作上天对他的考验,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才能获得新生。为了不给年幼的弟弟带来巨大的心灵伤害,他与父亲两人一道瞒着弟弟,用板车将不完整的母亲遗体悄悄地送去安葬。他认为年少经历过丧失母亲和身份不正等痛苦,才因此磨炼了一颗强大的内心。有时候,他自己常常闭门不出,在破旧的土屋里面对着墙壁发呆,细想着自己和家人种种不公正的遭遇,悟出了人生在世间就应该经历挫折与失败,品尝人生百味的哲理。
  王老师说自己曾经也有一个军人梦,只因母亲的冤案尚未平反昭雪,由于出身问题所以错过了当兵入伍的好机会,至今还为之遗憾,平时里自己一有空闲就喜爱研究各国的军礼动作并为之乐此不疲。记得在自己上山下乡当知青劳动改造期间,一直坚持以一名军人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当代课老师时,自己对周围穷人的孩子充满着爱心和善心,当发现班上的学生没有钱吃荤菜时,他就用自己少得可怜的代课费孩子们买上米粉肉补充营养,改善伙食。回顾自己人生之旅,自己时刻提醒自己,苦难并不可怕,受挫折也不必忧伤,只要心中的信念之火没有熄灭,自己的人生旅途就不会中断。对于母亲离世后的悲痛和种种不公正的待遇,实在是人生之大不幸。但直到现在,他还是认为自己是幸运的,他笑着说,艰难险阻也是人生对自己的另一种形式的馈赠,坎坷不平也是对自己的意志的磨炼与考验,更能催生出摆脱困境的坚强信念和决心。出于对祖国优秀传统艺术的热爱,经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坚持,他顺利考入闻名遐迩、梦寐以求的上海音乐学院。音乐学院毕业后,个人的生活渐渐有了起色,他积极为黄梅戏剧团培养后人,促进家乡黄梅戏文化艺术事业大发展,以完成母亲未竟的事业。在艺术创作的道路上,也取得了斐然的成绩,先后有《山乡情悠悠》、《黄山情》等三部电影问世,自己与同事创作的一些黄梅戏文艺作品上演后,深受海内外广大群众的喜爱,资深专业人士给予了很高的评价,他相信母亲在天之灵有知,也会含笑九泉的。

桐城文化是自己人生终生课

4.jpg

  历久弥新的桐城派文化,以其文统的源远流长,文论的博大精深,著述的丰厚清正,风靡全国,享誉海外,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显赫地位,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一座丰碑。王小亚老师兴致勃勃说起桐城派文化,身为一个钟灵毓秀、人杰地灵的桐城人而倍感骄傲和自豪。
  小亚老师不仅精通音乐、爱好广泛,而且他还是一个喜爱书法精通诗文,对中国象棋、围棋、美食及科技颇有研究的乐天派。他说其一生最尊重和珍惜两种人,一种是有赤胆忠心、保家卫国豪迈情怀的军人,另一种是有缘相识、有幸相知的纯真情愫的同学。本来当日他要外出异地创作采风,但听说我是一名曾经的军人和现任的警察,所以特意推迟一天出行,专门接受我的独家采访。当他进一步得知我是一名桐城人时,更加热情和激动,他对我和外甥王雪峰同是部队军人出身,能在工作之余平时热心宣传推广桐城文化的行为给予了极大的赞许,他还说其母亲生前平时非常爱喝桐城家乡茶,特别提到用桐城陈家古井之水泡出来的家乡茶,更是甘甜可口、唇齿留香,回味无穷。他对我从旅行箱内随手拿出的从陈家古井取出的井水一饮而尽后,引用革命题材《南征北战》电影中战斗英雄一句台词,意味深长地提高嗓门用桐城方言说道“又喝上家乡的水了”,引起满室欢笑。   
  饮水思源,他说走上工作岗位后,自己时常微笑着面对生活,从不再抱怨生活给予的太多磨难,也不再抱怨生活中有太多的曲折,更不抱怨生活中存在的不公平。如今欣逢良世,他正全身心地投入祖国优秀文化创作和教书育人的工作之中,他说,黄梅戏是深受我国大众喜爱、最接地气的优秀传统文化剧种之一,其之所以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能在祖国大江南北延续生根,主要得益于民间乡土上的母体语言,该母体语言正是根植于家乡桐城派文化这片丰沃的土壤。所以,他在对自己学生多年教学中,一直教导年轻有为的学生要常怀敬畏和感恩之心,潜心学习好桐城派文化和老祖先传承下来的最美语言与文字,一定要注重打好桐城派等祖国传统文化基本功。目前,他也正快马加鞭地致力于《桐城歌》这项非遗申报抢救挖掘研究工作之中。
  他深思良久后对我说,多年来自己不愿意再向外人提起往事,这本是我身心深处的一块伤疤,将自己的伤疤一层层的剥开,本身就是件很痛苦的事情。讲这些已经过去光阴的故事,并不是为了炫耀我有多么努力,只是想告诉你我:“其实人的这一生,苦难是在所难免的,只要经历了,咬咬牙挺过去就好,新的生活还要继续,不是吗?我们这一代人不必埋怨命运的不公,我认为这个世界对任何人都是永远公平的,只要你肯努力,好好珍惜这美好时光,把每一次所遇到的困难、坎坷的经历都当成是上天对你的恩赐。因为只有经历了各种磨练,你才会懂得珍惜生活,你才会加倍努力工作!
5.jpg

  不知不觉与博学、谦逊的王小亚老师的交谈已近四个小时,我起身向王老师握手惜别,当他得知我将连夜返回工作岗位执行为清明节返乡缅怀祖先、扫墓祭祀的人们保安全出行任务后,他主动将新近创作的一首《安庆公安砥砺奋进》歌曲相赠以让我先听为快,并欣然为我题写了“桐城文化,永放光华”笔力遒劲、寓意深远的八个字馈赠予我,并与我合影留念。
  四月清明,草长莺飞,鸟鸣花开,此时已是华灯初上,看着窗外飞驰而过的万家灯火,车站上南来北往、熙熙攘攘的旅客,有多少人正行走在回家的路上。列车渐行渐远,窗外的景色也由暗到明,它似乎在告诉我:千山万水,只有回家的路最美。家总是在路的尽头,正等着你我的归来……



(文中关于毛主席对严凤英的评价内容,引用《毛泽东看黄梅戏》【1988年1月26日《人民日报》(海外版)】。对余必虎、鲁岚乡友和外甥王青松、乔小凤夫妇拨冗给予这次的独家专访提供的大力协助与支持,特在此深表谢忱。谢绝商业转载!)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安徽桐城人,文学爱好者,在军队服役多年,现为福建省摄影家协会会员、福建省公安文联协会理事,高级警长。一直热心宣传桐城派传统文化和红色文化事业,闲暇时喜爱写作、摄影,常有文章、摄影作品发表于中央宣传部学习强国平台、国内外报刊杂志和网络平台。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