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1009|回复: 0

梅湖颚子港永镇寺与永镇庵碑记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9-4-21 18:11:31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梅湖颚子港永镇寺与永镇庵碑记
——安庆寺庙道观与碑刻系列
第172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部分,卒子在叙述中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观众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的梅湖颚子港永镇寺与永镇庵碑记。特别鸣谢潜山市地方文史专家郑炎贵老师提供帮助!

   在没有到达梅湖前,原以为梅湖是一片湖,到了之后才知道,梅湖没有湖。
   梅湖位于潜山市王河镇丰收村,地理位置为潜山市最南端,三面环水,长河与前河交汇处。
   两条河之间的滩涂地带,是一个类似安庆沙漠洲一样的三角洲,这里两岸由于河流冲击作用,大量河砂囤积此处,一到雨季水量充沛时期,两河水淹连片,故历史上称为梅湖。
   梅湖两侧分别有二条安庆境内著名的河流,一条是潜水,一条是太湖河,这两条河在梅湖交汇,近现代,梅湖建起了圩题,兴建了蓄水闸,成为“鱼米之乡”。
   梅湖沿潜山为界,与怀宁县腊树镇毗连,一河两县,这边是潜山市王河镇,那边是怀宁县腊树镇。数百年前,无论是太湖河还是潜水,可能均比现在要更宽、河床要深。
   王河历史悠久,沿潜水向下与黄泥镇接壤,盛产舒席,为中华一绝。
   在梅湖,原有一个著名的小港口,名为颚子港。长达数百年的兴盛之后,如今已经只剩下遗址。历史上,这里曾是三县八乡百姓来往的水上交通港口,又是军事前沿重地。
   太平军与后来的清军战潜山时,都曾有先锋军乘坐木舟从颚山港下,顺陆路过王河,两军的水路军沿皖江而上,通过颚山港,可以顺水而上到潜山梅城脚下,另一路顺太湖河而上,能到太湖县小池镇附近,连通这两县的唯一水路通道的重要港口就是黄泥港和颚子港。
   太湖军和后来的清军均是率领大军迅速从怀宁县一侧的皖河顺河而上,由各自的水路先头部队占领沿河两岸,再为后面的辎重部队铺路,太平军和后来的清军庞大的辎重船队通过狭窄的皖河需要更多时间。
   安庆仅怀宁县小市镇与潜山市王河镇就各自有一座古老的寺庙,名字均叫“永镇庵”。永镇庵原为府主神庙,是为了纪念彭潭府主,彭潭府主为元朝中期(1280至1350年之间)一位地方官员,当时彭潭府相当于现在的潜山市、怀宁县、太湖县与望江县四县范围,府主称为彭潭府主老爷。
   永镇庵,原名府主神庙,是道教庙庵,不是佛教寺庵。据有关资料考证和潜怀县志记载,永镇庵建于明朝万历四十八年(1620年),距今已经整整四百年了。
   永镇庵的得名可能与怀宁县小市的永镇庵一样,均是建在潜水之滨,古安庆人在河两岸建庵守之,而且加一“永”字,取永久镇住之意,因而得名。
   卒子周六到访永镇庵,在庵角有两块石碑,其中一块是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一块是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永镇庵的碑刻。
   永镇庵清朝乾隆六十年(1795年)功德碑记记载,这里原有府主神庙,建于颚镇,由当年的住持僧普云监督修建,往来的江西省进香的香客众多,其中有一位叫徐西翰的江西县湖口县的香客当年捐钱一千多钱。
   永镇庵功德碑记,长约一米,高约一米三,厚约三十公分,为青石雕刻,字迹一般,据碑上记载,潜邑一位叫张行健的香客,捐自家山田一丘等等。
   据重修永镇庵碑记载,当年十里八乡的百姓捐钱重修永镇庵。该碑为青石雕刻,为道光二年(1822年)重修永镇庵的碑刻。
   清朝咸丰五年(1855年)三月,太平军驻怀宁县首领下令,太平军水军乘木舟到达永镇庵,将永镇庵拆毁,其木料砖瓦通过木舟运到怀宁县猫山一带建军营(卒子前期已经介绍),从此永镇庵毁于一尽,仅存庵基。
   清朝光绪八年(1882年)五月,由于潜水上游河水暴涨,河堤溃堤,将永镇庵庙基冲毁成潭。从此,永镇庵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本篇完)

评分

参与人数 1桐币 +1 收起 理由
江面梭影 + 1 很给力!赞一个!

查看全部评分

楼主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