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桐城派”文祖姚鼐、姚永概祖孙天柱山情结
徐霞客被黄山言:“黄山归来不看岳”(《徐霞客游记》无此语),而2006年文化部、财政部“送书下乡工程,中国文化史知识丛书”,商务印书馆2005年出版的由北京大学教授、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著名国学大师任继愈先生主编的《中国的名山大川》一书103页则曰:“天柱山归来不看峰”并于101页说“古南岳天柱山又名霍山、皖山,有记载的历史已3000余年了”
正因为古南岳天柱山历史如此悠久灿烂和奇峰异景。所以三皇五帝、秦皇汉武皆遵封岳古制前来祭拜例封,(如东岳泰山,历朝皇帝都例封泰山,)从而成为中国五岳名山—古南岳。
又因老子高足匡裕及再传弟子左慈、葛洪、白鹤道人的栖隐修练成为中国道教名山的洞天福地。还是天柱山佛教开山鼻祖宝志、禅宗二祖慧可、三祖僧儏传衣授法的佛教圣地。到了唐宋时期达于极致 !
如李白、苏东坡等皆魂牵梦绕天柱山为终老归宿之地。而王安石更是与其弟王安国开创了拥火夜游天柱山石牛古洞的历史先河。
天柱山有了上述的五岳名山,道教名山和佛教名山的桂冠光环远远超越了黄山。才使得千百年来历代的文人墨客、王侯将相纷至沓来,热情讴歌!
然而,天柱山情结绵延几代而不衰的当数唐名相李德修和其宋八世孙李师中,以及清姚鼐及姚永概祖孙。
清代乾隆年间,“桐城派”文祖之一的姚鼐和其裔孙姚永概更是对天柱山情有独钟。
姚鼐字姬传、号梦谷。乾隆进士官邢部郎中,记名御史,历主江宁、杨州书院四十年。曾挥毫写下
《望潜山》:
“道边只堠复双堠,天半大山宫小山。 客子出林暮唤渡,居人微雨寒闭关。 横空积树云漠漠,交流断径石潺潺。 不知苍谷最深处,乔公白鹤谁往还。
及《寄天柱山人》:
岩花稀见客,松阴独随君。浣手旁行路, 琴心内景文。坐忘如著论,须于谪仙闻。
姚鼐的这份天柱山情结一直延续到清同治其裔孙姚永概。姚永概字叔节、号幸孙。生于同治三年(1866),是“桐城派”殿军,即最后守望者“一马二姚”之一。马是马其昶。二姚为姚永朴、姚永概兄弟。
姚永概23岁中光绪戊子科(1888年)江南乡试解元。光绪二十九年(1903)任安徽高等学堂教务长、监督。是安徽高等教育创始人之一。光绪三十三年赴日考察学制。民国元年应北大校长严复之聘,任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旋任清史馆篡修。段其瑞任国务总理,欲聘为高等顾问,总统徐世昌欲招入晚晴簃选诗,皆辞不就。
林纾与姚永概在北京大学共事八年颇相知,赠诗曰:
天下争传姚氏学,八年聚首向长安。 文名极盛身何补,世论尝深胆共寒。 永日恋田颇在客,经时修史未成官。 较量终胜闽南瘦,江上无家把钓难。
时安徽布政使、提学使、诗人沈曾植曾取姚永概诗与马其昶文合印一册,誉为“皖之二妙”,因此世有:“通伯文章叔节诗”之美称。钱基博评其诗,“秀爽而精练,沉郁而顿挫”汪国垣在《光宣诗坛点将录》中称:“地空星小霸王周通一姚永概”并评:“叔节散文得惜抱法乳。诗亦工,游山之作,多可传颂。如《送莼斋赴潜山》:
往时樸被入舒潜,景物逢秋润可拈。 矮柏着丹遮屋角,修篁引翠到山尖。 别来泉石应如故,此去风光想更添。 为向窖麻舂竹地,可能容我突常黔。
名山情结延续一门几代而不衰的,天柱山在中国名山中,可谓绝无仅有。相信随着天柱山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和即将成为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的声誉日隆,一定会有更多诸如李德修、姚鼐祖孙式的海内外游客对天柱山热情讴歌,从而使天柱山享誉世界,大放异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