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ID
- 10004
- 积分
- 25930
- 威望
- 101307
- 桐币
- 55122
- 激情
- 106757
- 金币
- 0
- 在线时间
- 6 小时
- 注册时间
- 2004-6-2

管理员
  
- 积分
- 25930

 鲜花( 130)  鸡蛋( 5)
|
出钱尚书院巷上文城西路,斜对水利西大院,进大院门有一组平房,因处斜坡,拾阶而上,犹似碉堡。以前无数次经过这组平房,从来也不曾有过多的关注,但世事堪奇,谁曾想我会在此暂居三月有余。
左邻住着一位陪读母亲,热情爱种花,向阳的平台上不拘一格地养着各种花草。陪读之余接些无纺布缝纫的事情做,每天晚上电机要响到十点,然后不一会就是接女儿放学回来的谈话和开铁门的声音,偶尔小姑娘兴致来时,会吹一段葫芦丝《成都》。
右舍是一对老夫妻,带着一个上小学的孙子,他们熄灯挺早的,一般晚八点以后就会熄灯,就着月色聊天。那小孙子明显被“迫”早早上床,时不时发出一声按捺不住的“青春”叹息。而他们每天早上五点就会起床,大声说话,劈柴烧水,逢雨天老先生就拉上一段二胡,自得其乐。那柴火茶炉散发出的烟味总会让我想起儿时的回忆和远在乡下的父亲母亲。
平房不够隔音,我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有时躺床上随意地翻翻手机;有时陪妻子出去走走,大院后紧靠龙城隧道上面的山头,有林间小道直通西山,祈雨顶在其上,仙姑井数步之遥,旧时太霞宫已不知其踪。或往前走走绕弯同康路,不远就可到龙眠河畔,走回一圈时间也会太长。到九点左右送妻子去桐中,回来时隔壁机杼之声犹在,依稀也还能听到那对老人的闲聊。我在网上订购过一套耳塞,但从来没有用过,一来效果并不明显,带着还不习惯,二来我怕错过了早晨的闹钟,而且我也渐渐习惯这种生活氛围,并不想拒之。
大院的大门每晚九点半会关,留有小门供上夜班、早班或习惯夜生活的人出入。看大门的是一位单位退休老职工,一家子都住院子里,除了开门关门外,有时会把大院场上满地的落叶扫成一堆而焚之,于是整个大院便弥漫着人间烟火的香味。
一苇夫人也开始有一搭没一搭地养起了花,厨房两面窗户都对着阳光,阳台正好放一些盆盆钵钵,当朱顶红伸着个长脖子开出一对花时,各种多肉长势也蛮好,玉树青翠欲滴,还有铜钱草……
寢室后排房子有位老人,九十多岁了,身体健朗,中气十足,家中花多,偶尔听到他与人谈起养花经,受益颇多,也能得知他的亲朋好友喜欢从他处要些花草回去,记忆深刻的一句话是:“他哪是要我的花啊,他是要我的花盆,我那花盆好,单买要二十多块。”我便会躺在床上笑出声来。
还有一位诗人,常收到各种邀请函,他拿着邀请函读给大家听,大概是:某某先生(女士),由于你长期坚持诗歌创作,现作品将被收录于某某集,同时您将纳入中华名人库之类,相关费用若干,落款往往是诸如世界××华人诗词研究协会这样的“大头衔”。每每听到这里,我就开始为“诗人”着急,好在还有下句,诗人清清嗓子:这都是骗钱的。
令人亢奋的莫过于大院内有一位情绪火爆的女人,时不时会大声漫骂,激情四溢,一两个小时不知疲累,更有左右互搏之术,一人多角色对骂。唯一遗憾处,便是漫骂内容缺乏新颖,还有重复之嫌,扰人清梦更不在话下。
最可喜的是我那上幼儿园的妻侄,每天放学总要嚷着来玩,远远地喊着“姑姑,姑姑”。手中扬着受过老师表扬的“画作”一定要给姑姑看,免不了被我们一阵夸,如果正好有好吃的,那就再好不过了。小家伙有时会拿着他姑的小铲子,非要帮着种花铲土;不乐意和院内某小女孩玩;要理和哥哥一样的发型……古灵精怪的。
就这样,我在水利西院度过如此的一段时光,今将别离,闲笔以记之。
|
评分
-
查看全部评分
鲜花鸡蛋sansan 在2019-6-2 21:49 送朵鲜花 并说:我非常同意你的观点,送朵鲜花鼓励一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