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罗克绘画大师——鲁本斯》(上)
翻阅《巴罗克绘画大师——鲁本斯》/何政广 主编.——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0.8(世界名画家全集)
我注意到提香逝于1576年,鲁本斯生于1577年——一个伟大的画家逝去,另一个伟大的画家第二年诞生,这两者之间似乎是人间一个自然的过渡。伟大的艺术家的故事,似乎是人类最愿意拥有的共同回忆。
本画册开头鲁本斯《亚当与夏娃》(1598年~1660年),画面中站立的青年的裸女,似乎是鲁本斯裸女画中最接近现代人类审美的身材,肉体滋实,很真实,最接近现代的裸体的彩色照片……不像提香的裸女看上很朦胧,更带着有诗意,易产生贾宝玉式的情感……
鲁本斯这幅刚出道不久青年时代的画中裸女表现的是另一种情色,与他以后的裸女风格也大不同,这是一种可使人产生俗人情欲冲动的裸女画;与此相对的,这画中男子裸体反而显得是人工绘画出来的,显得很不真实,这似乎年青的画家有意的弱化男主角肉体的真实感……
鲁本斯如此的多才,外交家与艺术家这样似乎是绝对对立不相容的气质,竟在鲁本斯身上合二为一了……
鲁本斯的画中奔腾着一种英雄无法抑制的豪迈之情,色彩华丽,似乎细节不算精致……
看第一页鲁本斯的自画像,这是鲁本斯生命中最后一年的自画像,这显然是鲁本斯有意留给后世的自画像,因为鲁本斯已在这一年从容安排自己的后事……
一反他一生华丽的绚丽多彩的画面风格,这幅画面几乎仅是脸部和手部有光线照亮,其他部分都是随黑色的衣服沉入黑色的背景之中……
这应当是一个政治家的形象,眼神中睿智,友好,善良,平易近人,一看就是绝顶聪明的男人,似乎看不出艺术家通常的目光狂傲和神经质,他目光紧盯着后来的观众,极为平静,似乎是一座巨大的火山活动已经熄灭结上了铁色的伤疤,如同苏东坡当年词中所述 “小舟从此逝”,向我们说他将另一个世界永远保持沉静,只留下他注视着的后世目光……
他是在对我们说:我在天堂中仍将会我看着人类的一切……
《西班牙皇后肖像》(1603年)绘作时,作者不过26岁。把一个皇后画得如此庄严,如此这般英姿飒爽,而是身后天空的远景配色如此之好——你不难理解,为什么当年各国的皇室王族都热烈地请鲁本斯为自己和自己家族成员画像……青年的鲁本斯,已经洞透了统治者所期望的自己的形象……
再看《列马公爵骑马像》(1603年),如此这般配景,牛仔式的潇洒又英武的青年形象,云和树构成如世界之门,开启了后方深远的辽阔大地——那个贵族,不希望是这画中的主角啊?
《希萝与黎安德》(1606年)画面,冲入大海、在惊天巨浪中绝望的寻找为爱而丧生情侣的年青女子,其痴情与疯狂的无畏的执着,让观众为之动容……这时画家刚刚过三十岁,这画面简直到了想象力和创意的极限,还有谁能比鲁本斯更能表达这个古希腊爱情悲剧的凄美决绝吗……
《圣乔治与龙》(1606~1607),色彩缤纷,主题突出,总是有豪迈的英雄气概——从来没有见过油画中如此气象万千,云海翻腾般的汹涌的激情——我似乎是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场面的绘画……这真是绘画中的贝多芬式的英雄交响曲……
这画面中到处都如凡高的“星空”下植物扭动身体般的生命力——衣服如风中摇曳的火焰……画面中红色的绒布最为显目……我发现鲁本斯擅长用黑色背景与深红色绒布,尤其是红色的布料质感表现得特别突出……
我突然与鲁本斯的画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我过去只看过他几幅画,印象不算深刻……然而这次,看到了我过去没有见过的他青青时代的作品,我只能用英国诗人雪莱的《西风颂》第二节,来形象他画面中所表达的内容
……
“没入你的急流,当高空一片混乱,
流云象大地的枯叶一样被撕扯
脱离天空和海洋的纠缠的枝干。
成为雨和电的使者:它们飘落
在你的磅礴之气的蔚蓝的波面,
有如狂女的飘扬的头发在闪烁,
从天穹的最遥远而模糊的边沿
直抵九霄的中天,到处都在摇曳
欲来雷雨的卷发,对濒死的一年
你唱出了葬歌,而这密集的黑夜
将成为它广大墓陵的一座圆顶,
里面正有你的万钧之力的凝结;
那是你的浑然之气,从它会迸涌
黑色的雨,冰雹和火焰:哦,你听
……”
我不知雪莱是不是因为看到了鲁本斯的画面,才被激发出来《西风颂》这一段文字……
《维纳斯的梳妆》中祼女,却向我们展示了肌肉女,农民式的壮实的裸体和男性化的裸女……这让我有些不解……这是当年的画家看到低地国家女性健康形体的真实写照?
《杨·勃鲁盖尔全家尔》(1613~1615年),这是西方国家著名油画中最带着温馨轻松的照片式的全家福画像……我想,鲁本斯只要凭这个画,就一定会赢得这个父亲是著名的低地大画家彼得·勃鲁盖尔小儿子一家人的爱戴……
《降下十字架》,是宗教画中,最易让人身临那历史上或许是真实发生过或是后人文学创作出来的耶酥受难的故事的画面中……
《提着赫洛斐头颅的茱蒂丝》(1615年)中的女大力士,也许真的是北方妇女粗壮的缩影,这里显示的是力量,似乎不再是女性的美感……
我们可以看到学习对天才的作用:
“鲁本斯的企图,也像其他同时代的年轻艺术家一样,并不是在发现一种观察事物的崭新方法,而是去寻找运用前辈艺术家已发明的新手法。显然,他必须先从这些前辈大师身上学习一切有关造型、色彩与技巧。他的伟大有部分原因就在于,他有无穷的能力去综合古代或现代的各种影响,使之转化成为一种属于他自己的新见解;而他见解的神奇,就在于他对生命与活动所具有的生动感知。”P40
读这样的书,真正是与天才共度一小段短暂的时光……
看鲁本斯的画面,有时候真的像看到原始森林在山头上的树林,被山火裹着狂风,熊熊燃烧,所有空间全是跳动着的火焰火苗……我们在电视新闻中,常常看到这样的镜头……
我觉得,鲁本斯对生命的热爱程度,到了若不在他巨型画卷中爆发,一定会自我爆炸地步……
有人计算过,鲁本斯从生到死,平均每十天就要作一幅画……真不知他的生命热情,为什么如地下有巨大的油气田,会让他一生每时每刻都在狂烈地燃烧……
《鲁本斯与妻子依莎蓓拉》(1609~1610),是画家创作的自己新婚生活的自画像。这是我见到过人间最美最富有诗意的爱情故事画面。画面中,画家三十三岁,妻子十八岁,年青的画家极有教养,正沉浸在自己的梦幻般的沉思中,这是有为、心气平和的青年人,完全没有一丝丝的青年才子傲慢的痕迹,而年青女子的一只手轻轻地扶搭在做白日梦诗人的手上,似乎她在无意中呈现了一个年青女子对这个男人无限的爱慕,依托和温柔之情——这是一幅最出色的男女牵手表达感情的画面——人间仙境之中的男女平等的爱情故事……
鲁本斯总是热爱在画中,加入被风吹拂的飞飞扬扬的衣衫布料,总使画面带着火焰燃烧般的炽烈的情感……
《三美神》(1636)中裸女,全是浑身是肌肉裸女,形体太真实,使我反而看不出来什么美感……这可能是我的审美观,与鲁本斯当年在荷兰的审美观不同,或许荷兰妇女当年真的是这样粗壮……
我亦惊叹鲁本斯在《猎狮》画面中,对狮子和人之间搏斗巨大的想象力……这样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画家,其作品中却总是排山倒海的壮观场面……
鲁本斯也许是人类画家中,在画面上最有阳刚之气最有恢宏的场面的伟大画家,他的画有荷马史诗般的古代激情……
《史延城堡》是大型风景画,别居一格;《日落的风景》也是真正的大手笔——鲁本斯晚年的风景画,视野真是辽阔,他似乎是要和他的前辈彼得·勃鲁盖尔(1528-1569)的风景画相匹姜,以呈现他胸中另一种诗意:对大自然美景的无限热爱……
总感到鲁本斯的一生画作,使他一直如中国神话中的哪扎,一直踏着风火轮上……他的画,始终如大风中在山火中炽烈的燃烧的森林,似乎从未熄灭过……我觉得他的生命之火,真是太炽烈了,只有在他人生最后一幅自画像中,才真正地平静了下来……
我突然想起,那个伟大的约翰·缪尔曾写过的森林大火的火焰之美的文字……
超级天才,必定是精力超级旺盛的人……
鲁本斯大部分的画似乎不够精致……只要想一下,他一生画那么画,二千多幅,一直火烧火燎一般,而不是像达芬奇一样精雕细刻啊……
再说,若是鲁本斯的画面,若是太精致了,可能反而失去了现在的美感……
这本画册,使我第一次了解鲁本斯绘画的领域如此宽广辽阔——这真的是从电视专题纪录片和美术史书籍无法获得的……我第一次认识到,读画要想了解更多,读历史上画家的专集,才能真正较全面领悟感受这个画家的内心世界……
热情洋溢,气势恢宏,色彩缤纷,运动感强……这是人们爱贴在鲁本斯画作上常用的标准的标签——鲁本斯作为当年欧洲最受各国的宫廷欢迎的大画家,他的画面华美、豪华、明亮、饱满、强烈运动感和旺盛的生命力,总会给人带来积极向上的感觉和快乐,当然会受到上流社会的青睐……生活中,谁都愿和朝气蓬勃的朋友交往啊……
我看到一篇文章说,鲁本斯在努力完成客户的订单同时,从来没有停止过临摹大师们的作品……鲁本斯在作画时,同时雇人朗读古典文学作品给他听,丝毫不受打扰。
鲁本斯精通七门语言,爱好古典文学,最爱读罗马作家维吉尔和奥维德等人的作品。广博的艺术修养,实际上是他绘画艺术的深厚根基。他多才多艺,创作领域涉及雕塑、建筑、书籍插图、版画、挂毯等,主题更是兼容并包,无不涉猎。
这或许是鲁本斯创造欲望和灵感终生不断的根本原因之所在——伟大的天才,见到历史上每个天才的作品,都是能从中吸取灵感,并重新加入自己的内容,成为新的素材……
鲁本斯拥有自己的画作作坊,雇用一批天才的画师,为自己制作订单作品,他的很多作品中,他先是打一个草稿,让别人完成细节,最后在别人的画面上稍加修改,画龙点睛……
文艺复兴时期绘画中的庄重、朴素、安静的画面,到了鲁本斯这里,换成了运动、扭动、燥动、如狂风暴雨的激情,再加入威尼斯画派的华丽色彩——真正是天马行空般的想象,使这些绚丽的色彩和激情还有线条揉合在一起,构成了鲁本斯的史诗巨作系列……
我们现代人从这些大师之作中能获得什么?
一位法国著名摄影家说过:若你平时熟悉了色彩和线条,拍摄现场你就能在取景中,以千分之一秒的时间创造出完美的构图……
鲁本斯伟大的天才,是在于他的巨大的吸收消化前一代大师作品的能力,他从威尼斯画派大师那里获得色彩造型,又超越威尼斯画派。鲁本斯和提香及乔尔乔内一样,只用少量几种颜色作画,他绘画是通过色层与色层相互叠加透出。英雄式的力量和自然生命力的图像,合在一起。我总觉得鲁本斯,是西方绘画史的贝多芬风格的伟大画家,独一无二……
提香式的暖色,红色的激情,黄色的安静愉悦;卡拉瓦乔式的冷暖色;米开朗基罗式的人体——鲁本斯将前代伟大的画家们的特色吸纳进入自己伟大创作之中……
通过画笔的笔触,宣泄自己的情绪——几百年后的凡高,从鲁本斯这里继承了这一特点……
鲁本斯的画有宗教历史,有古希腊罗马神话故事——不过,其本质是巴洛克风格的世俗艺术……美术史家丹纳在他的《艺术哲学》一本中评价鲁本斯:“他的作品表面上涂着一层天主教的圣油,而骨子里的风俗、习惯、思想感情,一切都是异教的。”
西方国家开启的文艺复兴运动,离今天有五六百年历史了……其本质,就是把“人”提高到至高无上的地位;中国对应的运动是一百年前的“五四运动”——这也是东西方文明,在人类文明进程中的人类灵魂深处的步伐上的时间差……
什么时候,中国也能出现鲁本斯这样的伟大画家……
美的本质是什么,我不知道。美的表现形式,在不同时代是在不断变化的。艺术的历史是一个美的演变历史,是以各种各样美的形式呈现的历史。不同时代艺术流派的表现手法不同,对自然的感受也是不同的体悟,从而对美的理念不断进行新的诠释。
一个艺术流派经过几代天才的开发,矿源必然枯竭……必须进入新的艺术流派,新一代人才不会厌倦……
绘画艺术,除了和谐的线条、色彩的安排以及明暗的转换等这些客观因素所产生的效果之外,还包括每个艺术家所采用的技法不同,所侧重的方面不同。他们各自拥有独立的艺术风格,会依据自己的喜好运用素描和色彩,为的是创造带有自己个性的艺术品。
有人说,“素描赋生物以形体,色彩赋生物以生命,这是使他们生气勃勃的神灵的气息。”
历代的艺术大师们具有锐利的目光,拥有洞察周围事物的禀赋,最平淡无奇的事物中经由他们的画笔,借助于色彩或是造型,把它升华为美的艺术,为我们奉献出个性独特的艺术品。
鲁本斯无疑是巴洛克艺术时期一个神化式的人物。我想再从看的其他资料,对巴洛克艺术进行简述,尽管这其中很多词在众多讲述巴洛克艺术中文的文章中被用成了陈词滥调:
巴洛克介于文艺复兴与古典之间的一个过渡时期,艺术产生于16世纪下半期,诞生在罗马,盛于17世纪,18世纪逐渐衰落。 巴洛克时期崇尚的美学观点是“情感论”,巴洛克风格打破理性、宁静、和谐,追求一种繁复夸饰、富丽堂皇、气势宏大、富于动感的艺术境界,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注重外在形式的表现,强调形式上的多变和气氛的渲染,其主要成就体现于作品充满韵律、量感和空间以及立体的丰富变化的效果,充满强烈的动势和生命力。
音乐的巴洛克时期,通常认为大致是从1600年至1750年,即从蒙特威尔地开始,到巴赫和亨德尔为止。巴洛克音乐浮华、复杂、富有感性的吸引力。曲子的起伏、节奏的快慢、旋律、调式、音色的变化、犹如巴洛克绘画中动感的构图、强烈的明暗、华丽的色彩,空间的纵深、现实主义的绘画和动态情景的描绘。
毕加素说: “只有当最广泛的平凡灌注着最强烈的感情,一件伟大的、超越所有派别和种类的艺术作品,才能诞生。”也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可以说,鲁本斯——一生都在激情的狂风暴雨中孕育他的一系列绘画作品,用他的天才和艺术,为人类绘画史谱写了一段光辉的篇章。
吴砺
2019.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