桐城网

 找回密码
 我要注册

QQ登录

只需一步,快速开始

查看: 804|回复: 0

山谷流泉“止泓”石刻群

[复制链接]

813

主题

854

回帖

2258

积分

桐网嘉宾

Rank: 8Rank: 8

积分
2258
鲜花(13) 鸡蛋(0)
发表于 2019-6-11 10:2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山谷流泉“止泓”石刻群
——安庆石刻系列
第1779篇
图、文:过河卒子

卒子游记:您好!观众朋友,欢迎您阅读《卒子走遍安庆》网络长篇旅行专辑。感谢网友的浏览。“卒子游记”所有文章作为安庆市旅游指南和地方文史资料的民间实物资料,难免有不足和欠缺的地方,希望得到网友的理解和反馈,感谢大家的支持。今天卒子介绍的是安徽省安庆市山谷流泉“止泓”石刻群。

    天柱山南麓不仅有佛教禅宗“三祖寺”,还有长达四华里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刻有唐朝至民国一千多年间达官显宦、文人墨客所题诗文四百余方。
    其中,“止泓”石刻群是山谷流泉石刻比较有代表性的一处。从石刻落款看,“止泓”两个大字是应赵希衮之请而书。赵希衮是赵匡胤第九世孙,当时的赵希衮是舒州(今安庆)知府。“宝庆丁亥”即南宋宝庆三年(1227年)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大致分为唐朝石刻群、宋朝石刻群和元、明朝石刻群、清朝石刻群等。今天介绍的“止泓”石刻群主要是宋朝至元朝、明朝等时期的石刻。

    山谷东侧临溪石壁上刻有“止泓”两个大字,落款:临淮周虎为冀邸赵希衮书,宝庆丁亥闰五月既望,住山谷祖菄摹。“止泓”二字为特大楷体横书,雄浑矫健,雅秀遒劲,为书法艺术珍品。落款为右起四行隶体竖写。“止泓”意即“一泓清泉,渐行渐止”,可以理解为是对灵泉秀水的叹为观止。而书写此字的“周虎”是一位民族英雄。在南宋,周虎堪比之前的岳飞、韩世忠,被称为抗金名将。想我卒子先祖也是一位南宋末期抗金的名将,被封为“池州正将军”,后期卒子将再介绍孙将军墓与碑刻。
    南宋抗金英雄周虎石刻,落款中的“临淮”属今天安徽省凤阳县,那里是周虎的原籍。北宋靖康年间(1126年)金兵南犯,周家被迫渡江南下,定居常熟。南宋乾道六年(1170年)周虎在常熟出生,他自幼习诗文、喜练武、爱书法,更是生得虎背熊腰,十分威武。南宋庆元二年(1196)周虎举武科第一,之后便为出使金国的副使,后来带兵驻守和州(今安徽和县)。南宋开禧二年(1206年)五月,权臣韩侂胄不顾宋朝国力,决定北伐金国。一下子激怒了金章宗,他征集十万余人马,兵分九路南下,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金国仆散揆领三万兵马进攻颍、寿,很快就打到和州城下。当时城中兵力不足二千,有人提议退保江西,周虎断然拒绝,在城楼上设下宋太祖、太宗神位,并慷慨陈辞曰:“吾国家守臣,一朝去此,则为奔亡之人,失节败名,生不如死,效死弗去,虽殁犹生,吾计决矣!”守城军民信心大增,无不以一当十。周虎母亲何氏得知和州危急,毅然带领孙子星夜赶往和州。周虎见到母亲十分震惊,要她立即回去。何氏却说:“如果和州失守,你殉国了,叫娘与你儿子到哪里去?要死,大家死在一起。”年迈的何氏冒着刀光剑影,带着孙子为将士们做饭送水,参战将士深受感动,士气倍增。在周虎母子三代人的感召下,和州军民同仇敌忾,英勇杀敌。先后三十四次击退攻城敌兵,战斗中杀死敌军将领十余人,连金兵右元帅石乞达也被乱箭射死。金兵屡次攻城不克,士气大受影响,只得悻悻退去。后来,宋金两国达成和议,彼此罢战,江淮一带战事暂告平息,百姓得以安宁。战后,朝廷封周虎为武功大夫,封何氏为永国太夫人,和州百姓则建造祠堂纪念周虎母子功德。
    此刻位于山谷流泉东侧崖壁。这是一幅较早反映“三农”问题的石刻,舒州太守陈棅春耕时节到三祖寺一带慰问农民,75天后因抗旱灾又到著名宫观天祚宫求雨。
    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人。贞元进士,授校书郎,后任国事博士。元和十五年以后任庐州刺史、舒州刺史,长庆二年(822年)壬寅游石牛古洞。所刻题名为"翱炅磷盘求壬寅年下元日习之书"、"挎储弘运上卿盘长庆二年十月廿六日馀奉处交口",均为真书,或横排,或竖书直排。还有一处唐朝十三人题名石刻,系舒州刺史李德修于宝历二年(826年)所刻。此刻楷书十五行,上下竖书成行,字径七厘米,书法遒劲浑厚。据《唐书》载:李德修于宝历时出任舒州,后任尚书,为唐代著名的文学家。
    山谷流泉有两宋题刻一百多处,内容也极为丰富。这里不仅有安徽现存北宋最早的一块端拱二年(989年)赵孚、舒雅、黄梦锡题名;还有著名政治家王安石的诗刻,书法家黄庭坚的题名,李师中的记事题刻,南宋张同之的诗刻等等。
    北宋皇佑三年(1051年),时任舒州通判的王安石与弟王安国游览山谷,坐石听泉,写诗以咏其胜。现存题名刻石文字为“皇佑三年九月十六日自泉州之太湖过寺宿,与道人文铣、弟安国拥火游见李翱习之书,坐石听泉久之,复游,刻习之书后,临川王安石。”所赋六言诗为:“水无心而宛转,山有色而环围,穷幽深而不尽,坐石上以忘归”。
    北宋河南张景俭熙宁二年四月八日,游男沛待石刻。另还有北宋无丰三年(1080年),著名书法家黄庭坚也曾至山谷揽胜。他在游览了山谷寺、石牛洞之后,一连写了《青牛篇》、《书石牛溪大石上》、《题灵龟泉石上》、《题山谷大石》等诗文。
    在石牛洞东侧悬崖顶端,尚存一处由黄庭坚手书的楷书题名:“李参、李秉夷、秉文、吴择宾、丘揖观余书青牛篇,黄庭坚庚中小寒”,书法工整稳健,笔锋坚劲,波磔分明,是传世稀少的黄氏真迹,弥中珍贵。
    北宋熙宁四年(1701年)的“李师中纪事石刻”。此刻作者李师中,为李德修的八世孙。似此祖、孙相距数百年同游一地,同刻一块岩石的石刻极为罕见。“师中十一世祖御史大夫讳栖筠,生丞相讳吉雨。丞相生尚书讳德修。丞相讳德裕,尚书实师中八世祖也。历舒、湘、楚三州刺史,题名在此岩谷。师中不肖,忝备侍从。坐沮边议,左迁来守兹土。永惟世业,未坠于地。后世子孙,尚有来者。敢废篆刻,式昭前人。熙宁四年十月二十四日,孙尚书右司郎中师中记,弟纯中从。”这篇文字经与《宋史·李师中传》对照,所述家世、祖先完全吻合,是研究李氏家谱与有关历史人物的珍贵史料。
    石牛洞,又称石牛古洞,位于安徽天柱山三祖寺西山谷间。石牛古洞之说有三:一是指今新建的涪翁亭东面携有石刻的崖壁。这里崖头前倾,崖壁内凹,呈洞龛状。潺潺溪流从洞前汩汩而流,溪谷上嵌有一硕大的牛蹄印,因名此处为石牛洞。另一种是指青石对面的山坳。这里青山傍围,松篁交蔽,形成一个天然洞口。青牛石面洞而卧,石牛溪从石旁悄悄流过。“文革”期间,当地群众开山炸石,修建梯田,将原洞炸毁,今只存洞迹。第三种是道家广义的“洞天”,是指从叶里藏桃至山谷流泉出口的这一段河谷。在这一段河谷东面的崖壁和谷底间,有唐宋以来的摩崖石刻二百余处,旧时,石牛古洞被列为“潜阳十景”之一。
     元代以后,众多游客蜂拥山谷,也留下大量的文字石刻。除了式照唐宋时的题名、题诗以外,在石刻文字的内容方面出现一些新的变化,比如出现了大量的用简短词语赞叹山、洞、泉、石景色的特点。
    石刻文字的体积增大,字径往往有一、二尺之多,这都是过去所少见的。在长约四华里的山谷两岸石壁及谷底,自唐代至今存留名家石刻三百余方,真草隶篆行五体俱全,颜、柳、欧、米、赵各流派应有尽有。
    书道或遒劲奔放,或飘逸秀润,或奇正相生,尽显“唐尚法、宋尚意、元明尚态、清尚质”的美学特征,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被誉为“千古书法大艺廊”,“天然历史档案馆”,“天柱诗文大观园”。元朝诗人吴伋题诗赞曰“石牛洞里诗无数,尽在烟云缥缈间”。
    摩崖石刻中还有东汉、东魏、北齐以及金、元等历代刻石,极堪观赏。所刻书法工整精细,端正而不板滞;字体厚重古朴,有汉魏规范。
    还有一些字体因年久磨损,也有一些模糊难认,也有一些字体,尚清晰可辩。 堪称书法之精品,汉隶摩崖者,为之少见,故愈加珍贵,为书法刻石艺术中的瑰宝,故天柱山摩崖刻石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单位。
    再向前,有石阶斜向西崖,是返出景区的路。“止泓”石刻,是山谷流泉石刻中最精华的一部分,“止泓”石刻二字为右起特大楷体横书,雄浑矫健、雅秀遒劲,实为书法艺术珍品;下款为右起四行隶体直书。止泓,意即“一泓清泉,渐行渐止”,字面理解是对灵泉异水的“叹为观止”。
(本篇完)

楼主新帖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我要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